隨著2023年成為(wei) 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指點到點輔助駕駛)落地元年,為(wei) 迅速“開城”,搶占新一輪智能比拚的製高點,業(ye) 內(nei) 主流主機廠紛紛推出搭載激光雷達車型,帶動激光雷達銷量加速起飛。
本土供應商經過過去幾年的“拚殺”,開始牢固占據全球市場的第一梯隊,但受限於(yu) 激光雷達總體(ti) 市場規模尚小,以及主機廠的價(jia) 格戰、激烈的同業(ye) 競爭(zheng) ,產(chan) 業(ye) 公司目前基本都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
如何在滿足主機廠降本需求的同時,實現高性能的產(chan) 品快速上量,以攤薄支出實現淨利,最終留在牌桌,成為(wei) 未來一段時間激光雷達公司的首要目標。
記者從(cong)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處獲悉,激光雷達廠商正在通過技術迭代、結構優(you) 化等手段進一步降低成本,預計5年內(nei) 車載激光雷達售價(jia) 將降至千元級別,而受益城市NOA車型在國內(nei) 迅速滲透,本土激光雷達公司目前或正麵臨(lin) 商業(ye) 化拐點。
本土產(chan) 商打出“新世界”
灼識谘詢報告顯示,2022年激光雷達解決(jue) 方案在汽車市場的市場規模為(wei) 人民幣34億(yi) 元。受益於(yu) 政府對自動駕駛的政策推動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預計中國將成為(wei) 全球車載激光雷達解決(jue) 方案市場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市場,於(yu) 2030年約占全球市場的34.6%,2022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wei) 104.2%。
在供應鏈端,2024年開年,本土頭部廠商紛紛發出捷報,單月、全年交付量再創新高。
禾賽科技(HSAI.O)宣布2023年12月的交付數據成功突破5萬(wan) 大關(guan) ,2023年全年激光雷達交付量將超越先前22萬(wan) 台的指引。
速騰聚創(02498.HK)官宣去年12月,激光雷達單月銷量破7萬(wan) ,而2023年Q4,激光雷達產(chan) 品銷量達到15.1萬(wan) 台,同比大增545.30%,超過前三季度總和。
此外,早前圖達通已宣布2023年車端交付量超15萬(wan) 台,增長率超100%。按頭部廠商披露的銷量數據預估,2023年全年國內(nei) 激光雷達銷量或將突破60萬(wan) 台。
從(cong) 裝機量看,第一梯隊已經出現,皆為(wei) 國內(nei) 本土廠商,市占率則在八成以上。
蓋世汽車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激光雷達廠商裝機量排行前四為(wei) 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華為(wei) 技術,分別占據37.3%、27%、22.8%、11.8%的市場份額。
Yole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法雷奧份額第一,達28%。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為(wei) 和禾賽科技等國內(nei) 公司合計達26%;而到2023年,其預計國內(nei) 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和圖達通將以46%、26%、12%的出貨數量占據全球市場的前三名。
與(yu) 之相對,海外大廠在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卻在不斷收縮戰線。
2023年9月,已在激光雷達領域投入研發長達近3年的博世,突然宣布由於(yu) “技術的複雜性和上市時間”,將放棄自研激光雷達。
此前,采埃孚曾投資約1億(yi) 美元參股激光雷達“鼻祖”Ibeo。而隨著Ibeo在2022年申請破產(chan) ,也象征采埃孚的入局或無疾而終。
“中國的供應鏈堅信智駕路線,更願意投入早期的研發,幫助激光雷達廠商共同實現了量產(chan) 上車;同時像博世這類大公司,投入的方向很多,會(hui) 在眾(zhong) 多方向中做取舍,激光雷達可能當前而言對它們(men) 不是最佳的選項。”圖達通全球市場負責人袁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零部件巨頭做出這種選擇,應該是效率上卷不過國內(nei) 廠商,比如博世中國,之前幾年在他們(men) 全球集團內(nei) 的話語權也不是很強,需要服從(cong) 內(nei) 部的全球戰略,導致配合國內(nei) 主機廠開發的節奏會(hui) 很慢。”某熟悉國內(nei) 主機廠的智能汽車供應鏈專(zhuan) 家也對記者表示。
激光雷達為(wei) 什麽(me) 必須?
目前我國汽車市場正處於(yu) L2向L3+過渡階段。Canalys最新報告,2023年Q3,全球配備L2+輔助駕駛功能(ADAS)的輕型車銷量達到63萬(wan) 輛,搭載率達3.1%。其中中國市場L2+滲透率連續三個(ge) 季度全球第一,在Q3達到5.7%至35萬(wan) 輛。
在衡量整車智能化程度上,業(ye) 內(nei) 形成了某種大略的劃分標準。首先是能夠實現基本的L2功能,包括ACC自動巡航、自動跟車、自動泊車等;其次是在L2基礎之上,可以滿足高速NOA功能,可在A點到B點的過程中實現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超車、變道等能力,不過限定使用區域為(wei) 特定高速公路等;最後是城市NOA,即可進一步在複雜城區道路滿足高階輔助駕駛需求。
2023年是城市NOA爆發元年,成為(wei) 各家主機廠內(nei) 卷的新戰場,而開城速度(可以使用城市NOA的城市數量)成為(wei) 衡量主機廠智能駕駛實力的表觀指標與(yu) 營銷賣點。
去年年底,理想汽車宣布城市NOA的開城目標是110個(ge) 城市;今年1月,小鵬宣布城市NGP已落地243個(ge) 城市;2月初,鴻蒙智行宣布問界車型升級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全國都能開”。
要實現城市NOA,現在業(ye) 內(nei) 主要有兩(liang) 種方案,即特斯拉為(wei) 代表的純視覺方案,和絕大多數國內(nei) 主機廠選擇的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在內(nei) 的融合傳(chuan) 感器方案。
“國內(nei) 車企的純視覺路線起步較晚,落後於(yu) 特斯拉至少2-3年時間,這些企業(ye) 的算法架構尚未完全成熟,同時麵臨(lin) 著數據規模較小和訓練算力不足的挑戰。單純依賴視覺算法的迭代無法滿足落地城市NOA。”禾賽科技相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說。
該負責人解釋,激光雷達擁有不受環境光線影響、真三維、高置信度等優(you) 勢,成為(wei) 了智能汽車裏的“隱形安全氣囊”,無論是麵對黑夜、異形車等corner case,還是城市複雜多變的交通路況,都需要激光雷達高清三維感知能力的加持,才能讓智駕係統擁有足夠高的安全冗餘(yu) 。
“從(cong) 產(chan) 品性能角度來說,純視覺路線本身存在天然問題,比如在一些暗光條件下,就不如加了激光雷達的傳(chuan) 感器融合路線。我們(men) 對車企有過調研,主機廠有一個(ge) 感受,要實現高速NOA,可能4D毫米波雷達就足夠了。但是國內(nei) 還沒有哪家主機廠敢說依靠純視覺可以實現城市NOA。”前述智能汽車供應鏈專(zhuan) 家也表示。
理想、小鵬、問界等頭部新勢力車企率先量產(chan) 落地城市NOA,以搶占用戶心智,而這些新車型幾乎都搭載了激光雷達,某種程度表明,行業(ye) 對於(yu) 激光雷達上車的必要性已形成某種共識。
技術收斂下快速降本
最近一段時間,預計於(yu) 2024年量產(chan) 上車的4D毫米波雷達,由於(yu) 在傳(chuan) 統毫米波雷達基礎上,增加高度信息,點雲(yun) 密度大幅提升,具有更精確的感知能力,同時其成本僅(jin) 千元左右,投資界出現不少聲音,認為(wei) 其具有替代激光雷達的潛力。
“在性能上,4D毫米波雷達還不能與(yu) 激光雷達相比,現在4D毫米波雷達的角分辨率(該參數越低,代表點雲(yun) 數目越多,感知能力越強)大概是1º以上,而當前激光雷達已經可以做到0.1°了,差了一個(ge) 數量級。”上述智能汽車供應鏈專(zhuan) 家稱。
不過激光雷達當前的成本的確是個(ge) 問題,記者從(cong) 業(ye) 內(nei) 獲悉,主機廠對激光雷達最終希望的心理價(jia) 位大概是1000元/台。目前其市麵上的價(jia) 格普遍在3000元/台以上,降本壓力不小。
“車企對於(yu) 激光雷達的性能是認可的,擔心的點主要還是成本問題。激光雷達優(you) 於(yu) 4D毫米波雷達主要有兩(liang) 點,一個(ge) 是分辨率更高,性能更好,另外,則是已經邁過了車規級的門檻。而不足之處是在於(yu) 其成本。值得欣喜的是,激光雷達成本正處於(yu) 快速降本的道路上。”CIC灼識谘詢高級谘詢顧問程翔對記者說。
在技術上,收斂到平衡成本與(yu) 性能的量產(chan) 方案,是當下許多激光雷達廠商的選擇。
從(cong) 發射器件而言,此前905nm和1550nm是普遍采用的兩(liang) 種波長(理論上,波長越長,探測距離越長,實際量產(chan) 成本也更高),而在掃描器件上,MEMS振鏡與(yu) 轉鏡各擅勝場。但過去兩(liang) 年來,為(wei) 了實現快速量產(chan) ,不少廠商開始轉向“905nm+轉鏡”路線。
“麵向極致降本的905nm的方案,主要是麵向L2+級別的產(chan) 品,追求性能和性價(jia) 比的平衡。這個(ge) 方向是過去幾年國內(nei) 主機廠的主要需求。對於(yu) 這個(ge) 方向,圖達通推出了靈雀Robin係列產(chan) 品,今年將正式上市。”袁星說。
“目前隻有905nm的激光雷達能被芯片化,隨著半導體(ti) 工藝的進步、新工藝提升激光接收器靈敏度,目前,905nm激光雷達的測遠已經能提升至250米以上,一兩(liang) 年後1550nm就不再具備測遠優(you) 勢。”前述禾賽科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對於(yu) MEMS振鏡方案,該負責人認為(wei) ,MEMS會(hui) 隨著振鏡口徑增大,可靠性迅速衰減,成本快速上升;而且點雲(yun) 規整度差、激光器數量少,單個(ge) 失效後果更嚴(yan) 重、激光器的工作強度過大,導致壽命縮短、受振鏡尺寸限製,性能和可靠性難以兼得。
不過,深耕二維MEMS振鏡路線的速騰聚創相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表示:“MEMS掃描具有無機械磨損,壽命長,功耗低的優(you) 點,而且整機體(ti) 積小,也沒有傳(chuan) 統機械掃描的噪音和振動傳(chuan) 遞,方便在任何位置布置。同時受益於(yu) 光電器件的性能提升,在不提升口徑的情況下MEMS技術路線的測距性能也超過了250m,完全滿足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
該負責人透露,截至2023年12月,速騰聚創二維MEMS掃描方案的M係列產(chan) 品,已拿到21家車企及Tier 1的62款車型定點,為(wei) 12家客戶完成24款車型的SOP。“我們(men) 始終認為(wei) ,技術更重要的是方案設計與(yu) 客戶需求的匹配是否達到最優(you) 。每家的技術儲(chu) 備不同,會(hui) 設計出不同方案。”
記者從(cong) 業(ye) 內(nei) 獲悉,主流激光雷達產(chan) 商與(yu) 主機廠都有年降的約定,降價(jia) 範圍在5%上下。同時行業(ye) 玩家還不斷通過優(you) 化光機結構設計、芯片國產(chan) 替代、通用芯片向專(zhuan) 用芯片過渡等手段持續降本,不少專(zhuan) 家預估未來5年內(nei) 激光雷達成本可降至千元/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