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激光雷達企業(ye) 禾賽科技披露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禾賽科技共交付激光雷達222116台,同比增長176.1%。其中,ADAS(高級輔助駕駛係統)激光雷達交付量為(wei) 194910台,約占全年總交付量的87.8%。
ADAS對於(yu) 激光雷達的需求,正處於(yu) 高速增長階段。
而最近上市的幾款新車,也給出了新的信號。理想汽車將搭載激光雷達與(yu) 高階輔助駕駛AD Max的車型擴大至L7/L8的Max版與(yu) Ultra版兩(liang) 版本;新款極氪001全係搭載激光雷達;即便零跑C10增程智駕版價(jia) 格隻要16.58萬(wan) 元,但也搭載了激光雷達。
也就是說,激光雷達不僅(jin) 將覆蓋更多車型而不再隻是“頂配專(zhuan) 屬”,同時已經將門檻下探至20萬(wan) 元以下車型。
激光雷達能夠大規模上車,頭號原因必然是激光雷達的成本正不斷下降,但除此之外,還有兩(liang) 個(ge) 重要原因,將推動激光雷達的上車速度,更進一步。
成本持續下降
從(cong) 禾賽的財報中,不難看出激光雷達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2023年全年,禾賽交付的激光雷達數量同比上漲176.1%的同時,營收隻同比增長了56.1%。但在全年綜合毛利率方麵僅(jin) 較2022財年下降4%,為(wei) 35.2%。不過單獨看第四季度的話,毛利率則高達41.2%,較去年同期高了11.2%。
禾賽科技的主力產(chan) 品AT128
此外,考慮到ADAS激光雷達本身毛利就遠低於(yu) 機械式激光雷達,隨著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增加,毛利率下降也屬正常。
因此,綜合來看,在毛利率沒有大幅下降的基礎上,禾賽出貨量增長遠超營收增長,也說明了激光雷達不僅(jin) 出貨價(jia) 在不斷下降,製造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事實上,激光雷達成本的快速下降,也完全在意料之中。早在2020年的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shu) 論壇上,時任華為(wei) 智能汽車解決(jue) 方案BU總裁王軍(jun) 就曾預測,激光雷達成本將降至200美元甚至100美元。
而激光雷達降本的關(guan) 鍵,則在於(yu) “量”。2021年,激光雷達企業(ye) 圖達通聯合創始人、CEO鮑君威曾在媒體(ti) 溝通會(hui) 上表示,預計圖達通在年出貨量可達10萬(wan) 台時,成本將下降到1000美元左右。
可以說,ADAS激光雷達已經進入了一種“良性周期”,車企越是願意用,用戶越是願意選,那麽(me) 成本就越有向下的空間。
上激光雷達,有時候更劃算
正如上文所說,車企積極推進激光雷達上車,也是激光雷達降本的一個(ge) 必要條件。那麽(me) 對於(yu) 車企而言,激光雷達其實存在著一些優(you) 勢。
如果隻是單純從(cong) 硬件成本上算賬,即便技術再發展,激光雷達永遠無法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chuan) 感器價(jia) 格更低。
不過,如果算“總賬”,用激光雷達可能還更劃算。
可以分成兩(liang) 種情況來看。一種,是車企打算走純視覺的高階智能駕駛路線。特斯拉與(yu) 極越算是這一領域的兩(liang) 個(ge) 代表。
對於(yu) 特斯拉來說,2023年特斯拉全球銷量高達181萬(wan) 台,每台車上如果能節約出一台激光雷達甚至是一個(ge) 超聲波雷達,其價(jia) 值都是巨大的,而相對地,特斯拉在自動駕駛芯片、軟件算法甚至是用於(yu) 自動駕駛訓練的超算上都投入了巨額資金。隻要特斯拉賣得足夠多,那麽(me) 純視覺確實更加劃算。
極越則是通過純視覺+高精地圖的方式,去實現高階智能駕駛。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wei) 極越背靠百度,不僅(jin) 有Apollo的自動駕駛技術積累,還有“現成”的百度高精地圖。因此極越選擇拿掉激光雷達,也是有自身的原因在。
但對於(yu) 其他車企而言,想要快速推進高階智能駕駛落地,還想繞過高精地圖從(cong) 而實現快速開城,用激光雷達,反而會(hui) 大幅減少研發上的成本與(yu) 壓力,並且還能推進落地速度。
特別是對於(yu) 銷量上沒有達到一定量級的車企來說,砍掉激光雷達,也未必能節約多少錢。
另一種情況,則是一款車推出數個(ge) 版本,將激光雷達作為(wei) 選裝。
但這種方式,對研發多少會(hui) 造成一定壓力。例如,有媒體(ti) 報道稱,理想通過與(yu) 自動駕駛公司輕舟智航合作,共同研發AD Pro輔助駕駛方案,而AD Max方案則繼續自研。
搭載禾賽AT128激光雷達的理想L9
也就是說,兩(liang) 套方案在研發過程中,如果想要保證進度,就需要兩(liang) 套人馬同時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增加研發成本,需要對銷量有一定要求。
當然,理想的AD Pro與(yu) AD Max由於(yu) 芯片不同,因此兩(liang) 套方案有差異的地方更多。也有一些車企則是采用同樣的芯片,兩(liang) 套方案的差距隻在有無激光雷達上。
那麽(me) 在這種情況下,數據則成了車企的損失。一方麵,不具備激光雷達的車通常不支持城區高階輔助駕駛,因此少了這方麵的路跑數據;另一方麵,如果想要推行無圖模式,利用用戶車輛合規采集部分道路信息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而有激光雷達的車輛則能獲取更多信息。因此,車企也需要衡量數據的價(jia) 值再做決(jue) 定。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激光雷達隻是靜靜地待在那裏,不用工作都能“起作用”。
強化認知
早期,不少車型隻有高配才搭載激光雷達,而一些更加高端的車型還會(hui) 搭載數台激光雷達。因此,激光雷達等於(yu) 高端的這種認知,正逐漸形成。
蔚來ET9搭載了三台來自圖達通激光雷達
在人們(men) 的這種認知之下,激光雷達成了一種具有高端屬性的零部件。甚至在網上,我們(men) 能找到一些“假”激光雷達裝飾件,隻為(wei) 讓自己的車“看起來”是高配版本。
激光雷達“裝飾罩” 圖片來源於(yu) 網絡
而在價(jia) 格內(nei) 卷的整體(ti) 環境之下,不斷降低成本的激光雷達,也成了車輛拉高配置的一個(ge) 好零件。與(yu) 其去和卷王們(men) 比誰價(jia) 格更低,不如直接裝上一台激光雷達,成本最多幾千元,但對標的精品一下就變成那些高端或是頂配車型。
此外,激光雷達也給了人們(men) 一種“遐想空間”。即便目前這台車的智能駕駛還不是很完美,但它做好了硬件預埋,至少存在理論上的升級空間。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車企打算“魚目混珠”的可能性。給激光雷達的“硬件”,但不給激光雷達發揮作用的“軟件”。各位可以觀察一下,至少從(cong) 今年開始算,如果一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在往後的兩(liang) 三年裏,還是未能實現任何高階輔助駕駛功能,那麽(me) 基本可以判定這台車,隻是在用激光雷達做營銷。
最後,總結來說,至少從(cong) 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激光雷達依舊是實現高階輔助駕駛的關(guan) 鍵,因此隻要高階輔助駕駛的熱潮不退,那麽(me) 激光雷達的熱度就不會(hui) 退。而在這種正向循環之下,激光雷達變得越來越便宜,搭載激光雷達的性價(jia) 比就變得越來越高,甚至有望成為(wei) 影響用戶購車決(jue) 策的配置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