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達國家中, 工業(ye) 機器人自動化生產(chan) 線成套裝備己成為(wei) 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外汽車行業(ye) 、電子電器行業(ye) 、工程機械等行業(ye) 己大量使用工業(ye) 機器人自動化生產(chan) 線, 以保證產(chan) 品質量和生產(chan) 高效率。目前, 典型的成套裝備奮大型轎車殼體(ti) 衝(chong) 壓自動化係統技術和成套裝備、大型機器人車體(ti) 焊裝自動化係統技術和成套裝備、電子電器等機器人柔性自動化裝配及檢測成套技術和裝備、機器人發動機、變速箱裝配自動化係統技術成套裝備以及板材激光拚焊成套裝備等。這些工業(ye) 機器人自動化成套裝備的使用, 將大大推動其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提升其行業(ye) 的製造技術水平。更為(wei) 重要的是,工業(ye) 機器人將推動中國製造業(ye) 走向機械自動化、無人化、更高附加值、更創新的製造業(ye) 。
隨著人工成本的上漲、工作環境的改變和多元化的市場競爭(zheng) ,各企業(ye) 麵臨(lin) 著重重壓力。金融危機以來,依靠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來維係的“中國製造”已難以為(wei) 繼。在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chan) 業(ye) 供應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羅百輝看來,中國要成為(wei) “製造業(ye) 王國”,成敗之舉(ju) 在於(yu) 把“人口紅利”變為(wei) “頭腦紅利”。而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是一個(ge) 快速成長中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將對未來生產(chan) 和社會(hui) 發展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將是繼汽車、計算機之後出現的新的大型高技術產(chan) 業(ye) 。
擁有120萬(wan) 員工、全球最大的電子產(chan) 品代工廠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在最近宣布,未來三年內(nei) 富士康將把工廠生產(chan) 線上的機器人數量增加到100萬(wan) 台,用來取代工人,降低運營成本。可見工業(ye) 機器人作為(wei) 先進裝備製造業(ye) 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已成為(wei) 中國工業(ye) 自動化技術與(yu) 應用的生力軍(jun) 。
2、機床企業(ye) 跨入機器人領域,它的優(you) 勢在哪裏短板有哪些
工業(ye) 機器人關(guan) 鍵應用在於(yu) 運動控製,而運動控製則是保證機床精度的一個(ge) 重要因素。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機床製造與(yu) 機器人製造技術關(guan) 聯度非常大。因此,近年來機床企業(ye) 介入工業(ye) 機器人製造的熱情愈發高漲。特別是數控係統製造企業(ye) ,比如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廣州數控正致力於(yu) 在保障機器人功能齊全、性能穩定可靠的前提下,“生產(chan) 讓用戶消費得起的機器人”。廣州數控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涉足工業(ye) 機器人的研發,目前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公司將量產(chan) 的幾十台機器人首先用在自己的生產(chan) 車間裏。
不僅(jin) 是數控係統製造企業(ye) ,機床整機企業(ye) 對機器人領域也是非常青睞,比如大連機床在今年召開的第六屆中國絡化,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和分散化,多傳(chuan) 感器融合技術的實用化,工作環境設計的優(you) 化和作業(ye) 的柔性化,以及係統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麵。這正是國內(nei) 高端機床產(chan) 品升級的方向和發展趨勢。機床企業(ye) 掌握了這些技術,跨入機器人領域是一種必然,但是必須綜合權衡自身企業(ye) 的技術、品牌、資金、市場等方麵的優(you) 勢來定位開發機器人項目。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chan) 業(ye) 供應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羅百輝表示,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還很薄弱,機器人研究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國在某些關(guan) 鍵技術上有所突破,但還缺乏整體(ti) 核心技術的突破,尤其在自動控製、精加工和材料方麵,具有中國知識產(chan) 權的機器人很少,不少關(guan) 鍵元器件至今尚不能自己生產(chan) 或者性能不高,這些因素已經開始嚴(yan) 重影響國產(chan) 機器人做大做強步伐。
據了解,視覺定位成為(wei) 目前困擾國內(nei) 機器人發展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數車間或流水線上,應用最多的也是不具備“光電眼”的機器人,正因為(wei) 如此,這些機器人往往隻能固定在一個(ge) 位置做重複簡單的工作。
由於(yu) 長期以來,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處理這些複雜事項,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總是無法擴大。但最近這種狀況終於(yu) 有所改觀了。其中作用最大的技術就是雙維視覺係統。
可以參考的是日本發那科數控係統公司研發的機器人,他們(men) 利用視覺係統協助機器人來摘取放置於(yu) 由標準滑托板隔成數層的箱櫃中的部件。這是將部件從(cong) 一個(ge) 車間傳(chuan) 到另一個(ge) 車間甚至在同一個(ge) 車間內(nei) 進行傳(chuan) 送的通用方法。如果沒有視覺係統,製造商就必須使用相對較貴的成形塑料墊料或者通過其它方法來準確摘取箱內(nei) 的部件。而這種成形塑料墊料相對更昂貴一些,其中光是模具的設計和製造就需要6萬(wan) 到10萬(wan) 美元。
視覺係統給機器人使用帶來的另外一個(ge) 益處,則是降低了機器人傳(chuan) 送器的成本。在使用視覺係統之前,很多部件都必須在由托板傳(chuan) 送器傳(chuan) 送的固定托板上定位。即便是簡單的托板傳(chuan) 送器成本花費也不低,而且成本還會(hui) 隨著傳(chuan) 送器傳(chuan) 送距離的增長而提高。
由於(yu) 現在用戶對機床製造商的要求已不僅(jin) 僅(jin) 是提供機床那麽(me) 簡單,機床企業(ye) 往往要為(wei) 用戶提供一整套的解決(jue) 方案,或者是整個(ge) 生產(chan) 線的布置。在羅百輝看來,機床製造企業(ye) 介入工業(ye) 機器人生產(chan) 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市場開拓方麵隻是在已經成熟的市場裏再添加一個(ge) 新的產(chan) 品品種而已。實際上,機器人對於(yu) 機床製造業(ye) 自身也有很大的用處,比如機床行業(ye) 的傳(chuan) 統工藝——刮衍,就是長期依賴熟練的技術工進行操作,而此項工作不僅(jin) 費時還頗費體(ti) 力。如果機器人的視覺難題得以解決(jue) 並普遍應用的話,用來擔任此任務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如此看來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不僅(jin) 是機床用戶的實際需求,對機床製造也有反哺的功能。
目前,我國市場上機器人總共擁有量近萬(wan) 台,僅(jin) 占全球總量的0.56%,其中完全國產(chan) 機器人行業(ye) 集中度僅(jin) 為(wei) 占30%,其餘(yu) 皆為(wei) 從(cong) 日本、美國、瑞典、德國、意大利等20多個(ge) 國家引進。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於(yu) 自主品牌不夠,發展壯大自主品牌及其自動化成套裝備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當務之急。
日本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得益於(yu) 政府采取了積極的扶植政策及大力的資金支持。中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正處於(yu) 關(guan) 鍵的轉折點,還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再向前推進一步,中國的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將會(hui) 跨上一個(ge) 新的台階,進入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發展階段。
3、模具業(ye) 對工業(ye) 機器人的需求有多大您覺得機床企業(ye) 從(cong) 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市場前景如何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chan) 業(ye) 供應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羅百輝介紹,自從(cong) 20世紀60年代末機器人開始進入工業(ye) 以來,到2007年底全球機器人實際安裝量達到了650萬(wan) 台,工業(ye) 機器人新安裝量增加3%,達到了114365台工業(ye) 機器人累計安裝量比 2006年增加了5%,達到了995000台。而金屬模具加工工業(ye) 方麵機器人銷售量增長了6%,機床方麵9%,作為(wei) 機器人新興(xing) 市場的中國、東(dong) 南亞(ya) 、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顯著增長。
中國工業(ye) 機器人市場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產(chan) 業(ye) 態勢。中國機器人投資發展迅速,已經成為(wei) 亞(ya) 洲第三大機器人市場,2007年新安裝大約6600台,比2006年增加了約14%。在中國,包括汽車零部件在內(nei) 各個(ge) 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都在增長。羅百輝表示,近年來,我國工業(ye) 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chan) 線相關(guan) 產(chan) 品年產(chan) 銷已突破10億(yi) 元。“十二五”是中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轉折點,市場需求也有一個(ge) 井噴式的發展,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工業(ye) 機器人目前在國內(nei) 主要應用在汽車製造行業(ye) ,且成本較高。未來用於(yu) 機床上下料的工業(ye) 機器人將成為(wei) 趨勢。在毛坯製造(衝(chong) 壓、壓鑄、鍛造等)、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表麵塗覆、上下料、裝配、檢測及倉(cang) 庫堆垛等作業(ye) 中,機器人將成為(wei) 一種標準設備而得到廣泛應用。#p#分頁標題#e#
隨著我國製造業(ye) 的發展,特別是作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業(ye) 的發展,工業(ye) 機器人的裝配量將會(hui) 快速增長上升。加之,工業(ye) 機器人應用領域正逐漸向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以及建築、采礦等領域延伸,預計未來工業(ye) 機器人年均增速有望達到 25%左右。此外,由於(yu) 自動化立體(ti) 倉(cang) 庫以每年40~60座的水平快速增長,用於(yu) 物流、搬運的移動機器人每年增幅也將不低於(yu) 20%。預計到2025年,整個(ge) 機器人市場將達到500億(yi) 。
從(cong) 製造業(ye) 的發展曆程看,我國正處於(yu) 工業(ye) 化過程中,生產(chan) 手段必然要經曆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變革,工業(ye) 製成品也將經曆數量、質量、柔性低成本的發展階段,目前機床、模具製造業(ye) 普遍需要技術和設備升級改造,以增強競爭(zheng) 力,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很大。
4、請您對機床企業(ye) 進入機器人領域提點建議。
工業(ye) 機器人技術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ge) 國家製造業(ye) 現代化程度的核心標誌。羅百輝表示,隨著國內(nei) 外同行業(ye) 及其它競爭(zheng) 對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時環保觀念的社會(hui) 認同度也越來越高,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並且采用環保生態型技術將是生產(chan) 商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體(ti) 現。如果機床企業(ye) 不能進行持續創新,未來的競爭(zheng) 力將會(hui) 受到影響,存在技術創新能力風險。機床企業(ye) 進入工業(ye) 機器人領域應充分利用資本平台,加大科研投入,不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為(wei) 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當前,工業(ye) 機器人市場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著與(yu) 國際接軌、參與(yu) 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加快工業(ye) 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yu) 生產(chan) 是我們(men) 抓住這個(ge) 曆史機遇的主要途徑。從(cong) 競爭(zheng) 態勢來看,機床企業(ye) 主要的競爭(zheng) 對手,有各自的主打產(chan) 品和業(ye) 務領域,存在一定的市場分割與(yu) 錯位發展的格局,但隨著我國製造業(ye) 的發展,國內(nei) 企業(ye) 對工業(ye) 機器人和自動化成套裝備需求不斷增加,麵對國內(nei) 尤其國外企業(ye) 在高端產(chan) 品市場的優(you) 勢,國內(nei) 機器人的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特別是新技術新概念機器人的競爭(zheng) ,受研發投入及研發時效的影響較大,也一定程度地受既有市場格局的牽製,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機床企業(ye) 在發展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擴大經營規模,培育新的利潤和業(ye) 務增長點,需在鞏固主營業(ye) 務的同時,保持持續創新能力,實現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務的跨越式發展。緊跟國家“十二五”產(chan) 業(ye) 戰略轉型的步伐,抓住國家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節奏,以技術、品牌和質量求市場,以技術創新作動力,以人才為(wei) 根本,擴大工業(ye) 機器人與(yu) 自動化成套裝備的規模,仍然堅持國內(nei) 市場和國外市場開發雙管齊下,抓住經濟複蘇帶來的市場商機,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開拓新產(chan) 品市場。確保公司在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與(yu) 自動化成套裝備行業(ye) 的領先地位。打造國內(nei) 一流,國際知名品牌。
機床企業(ye) 內(nei) 部要努力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堅持技術進步和工藝創新,降低經營成本;強化內(nei) 部管理,提升風險控製水平,全麵提高盈利能力,實現公司穩健、高速發展的目標。同時,強化產(chan) 品規劃、產(chan) 品實現、競爭(zheng) 策略及服務質量等方麵能力,增強公司快速響應,快速應變及綜合解決(jue) 方案的能力。
急需解決(jue) 的關(guan) 鍵環節:
(1)增強企業(ye) 研發實力和科研投資強度,投入先進的科研設備,促進科研和生產(chan) 緊密聯係,促進智能機器人與(yu) 自動化工程技術科研成果的轉化;
(2)自主開發高精參數、高靈敏度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使用方便的機器人產(chan) 品,改變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的自動化控製等核心技術;
(3)在目標選擇方麵,一方麵要考慮國際機器人市場、技術發展動向;另一方麵要考慮國家經濟建設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國有企業(ye) 的技術改造,農(nong) 業(ye) 、能源、交通等產(chan) 業(ye) 以及基礎實施和城市化建設等需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