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數控機床維修技術是製造業(ye) 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chan) 的重要基礎,是製造業(ye) 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的有力保障。數控設備維修技術不僅(jin) 是保障正常運行的前提,對數控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加強數控維修技術人才的培養(yang) 也是實際的迫切需要。本文是筆者專(zhuan) 門針對在株洲中國南方動力機械公司進行數控機床維修培訓、在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實踐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fanuc係統故障的分析與(yu) 排除方法的一些實際案例和經驗進行綜述,供同行探討。
fanuc係統故障的診斷內(nei) 容與(yu) 診斷技術簡介
概括起來,fanuc係統故障的診斷內(nei) 容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監視機床各動作部分來判定動作不良部位的動作診斷;機床電機帶動負載時觀察運行狀態的狀態診斷;定期點檢液壓元件、氣動元件和強電櫃的點檢診斷;監視操作錯誤和程序錯誤的操作診斷;數控係統的故障自診斷。
總體(ti) 來講,目前使用的fanuc係統的診斷技術大致可分為(wei) 如下三大類:
啟動診斷(star up diagnostics)
係統每次從(cong) 通電開始到進入正常運行準備狀態時係統內(nei) 部診斷程序自動執行的診斷。診斷對象為(wei) 係統中最關(guan) 鍵的硬件和係統控製軟件,如cpu、crt/mdi單元等裝置或外部設備。
在線診斷(on-line diagnostics)
在係統處於(yu) 正常運行狀態時,通過係統程序對係統本身及與(yu) 係統裝置相連的伺服單元、主軸電機和外部設備等進行自動診斷。一般包括自診斷功能的狀態顯示和故障信息顯示兩(liang) 部分。
離線診斷(off-line diagnostics)
通過大多已與(yu) 係統控製軟件安裝在一起的fanuc離線診斷用軟件,可以較為(wei) 方便快速地進行故障定位。
如何根據fanuc係統的共性、疑難故障現象,采用合理的診斷維修步驟、運用正確的診斷技術和操作方法,確定診斷對象、查找故障原因並最終排除故障,是本文討論的主要目的。
fanuc係統診斷維修時的一般步驟和常用操作方法
當數控機床發生故障時,首先應根據故障情況進行全麵的綜合分析,確定查找故障的方法和手段,然後有計劃有目的地一步步仔細檢查,切不可急於(yu) 動手,否則可能越查越亂(luan) ,走很多彎路。因此故障診斷一般按如下步驟進行:詳細了解故障情況→確定故障源查找方向和手段→從(cong) 易到難由表及裏進行故障源查找。fanuc係統故障診斷維修時常用的操作方法有:
如何進行報警的顯示
先設定0係統參數64#5(nap)、16係統參數3111#7(nap),使產(chan) 生報警時,cnc顯示畫麵可以直接由參數確定切換至相應的報警畫麵。
如何進行i/o信號的狀態檢驗
可通過診斷參數、信號的強製輸出、pmc梯形圖等方法來進行i/o信號的狀態檢驗。如先設定0係統參數prm060bit2=1,使梯形圖顯示功能生效,再通過mdi/crt輸入相應i/o地址,並通過srch功能鍵,可以將遊標定位到與(yu) i/o地址對應的梯形圖頁麵,通過觀察i/o信號的實際顯示,就可以了解其實際狀態。
如何利用互鎖信號
維修時利用或取消互鎖interlock信號有助於(yu) 判斷故障,如0係統車/銑床參數設定為(wei) 8#7(itx信號)、24#7/49#0(+mit1~-mit4信號)。
如何去掉硬超程
通過0係統車/銑床參數設定為(wei) 15#2/57#5、16係統參數設定為(wei) 3004# 4(oth),可以去掉硬超程ot報警,使維修時更加方便。
如何進行伺服電動機初始化
如果伺服控製參數丟(diu) 失或初始參數值不對,會(hui) 使電動機的力矩變小,運行時產(chan) 生較大的噪音,或出現#416,#417號報警。此時則需要進行伺服電動機的初始化。如16係統參數設定為(wei) 3111#0=1後可顯示出伺服的初始化界麵,按界麵提示的步驟操作,輸入各項要求值即可。
如何取下控製軸電動機
如果欲把α雙軸伺服放大器做單軸伺服放大器使用、取下其中一個(ge) 控製軸的放大器和電機時,應將電機伺服放大器的插頭做如下處理:0係統用α伺服時須將m184、m187、m194、m197的7、12腳短接;16係統type
a/b接口須將8、10腳短接,fssb接口須將11、12腳短接。
如何卸掉串行主軸電動機
通過0係統參數設定為(wei) 71#7(fsrsp)、16係統參數設定為(wei) 3701#1(isi),去掉數字式控製串行主軸電動機,可以縮小故障範圍、有利於(yu) 盡快找出故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