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係統作為(wei) 發展成熟的激光光源,在材料加工和固體(ti) 激光器泵浦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盡管高功率半導體(ti) 具備轉換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強、壽命長、體(ti) 積小以及成本低等諸多優(you) 點,但是光譜亮度相對較差則是一個(ge) 不容忽視的缺點。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典型的光譜帶寬大約是3~6nm,而且峰值波長會(hui) 受工作電流和工作溫度的影響而發生漂移。
通常,摻釹固體(ti) 晶體(ti) 是對其相對較寬的808nm吸收帶進行泵浦,標準的半導體(ti) 激光器係統能很容易地滿足808nm泵浦的光譜要。但是在過去幾年裏,隨著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工作電流和功率的不斷提高,導致在從(cong) 閾值電流上升到工作電流的過程中產(chan) 生了更大的波長漂移。為(wei) 了確保在整個(ge) 工作範圍內(nei) 實現穩定、有效的泵浦,需要控製泵浦半導體(ti) 激光器的光譜,使其光譜帶寬始終與(yu) 激活激光介質的吸收帶寬相匹配。
另一方麵,光纖激光器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對其他波長的泵浦源的需求。例如,泵浦波長為(wei) 1080nm左右的標準摻鐿光纖激光器,就需要915nm、940nm和980nm的光纖耦合半導體(ti) 激光器係統,特別是980nm泵浦區尤為(wei) 重要,因為(wei) 摻鐿材料在該泵浦區具有較高的吸收係數和較窄的吸收帶寬。
另一個(ge) 新的泵浦波長是在888nm泵浦Nd:YVO4,與(yu) 808nm泵浦相比,888nm泵浦的優(you) 勢在於(yu) 該波長處於(yu) 各向同性吸收區,即在所有偏振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吸收係數,並且量子虧(kui) 損小。[1]
對於(yu) 光譜線寬要求最高的應用之一是堿金屬蒸汽激光器(如銣或銫)的光泵浦,這類應用需要的線寬大約為(wei) 10GHz。對於(yu) 這些應用,要實現有效泵浦,控製半導體(ti) 激光器泵浦源的光譜。[2]
由多個(ge) 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構成的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係統的另一缺點在於(yu) 相對較差的光束質量和亮度B,公式(1)是B的定義(yi) 。半導體(ti) 激光器光束的亮度由激光功率P以及慢軸和快軸方向上的光束參數乘積(BPP)a所確定。[3]
普通大麵積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輸出光束是由對於(yu) 光束尺寸和發散角高度非對稱的參數來表征的。快軸方向上的光束質量約為(wei) 1mm•mrad,接近衍射極限;然而,標準10mm大麵積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慢軸方向上的光束質量在400~500mm•mrad之間,遠遠超過了衍射極限。
最近幾年中,通過增加每個(ge) 發射體(ti) 的輸出功率和減小慢軸發散角,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亮度已經得到了顯著提高。這些進展帶來了發射體(ti) 數量減少、發射體(ti) 間距增加的新型半導體(ti) 激光器設計。這些迷你bar條比傳(chuan) 統的10mm大麵積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更具優(you) 勢。[4]
半導體(ti) 激光器係統亮度的進一步增強是通過偏振耦合和波長複用實現的。偏振耦合僅(jin) 能將亮度提高一個(ge) 單位係數的兩(liang) 倍,而波長複用技術受可用波長數量n的限製。 事實上,波長複用進行功率擴展是以犧牲光譜亮度為(wei) 代價(jia) 。
標準半導體(ti) 激光器光源的波長複用,以及基於(yu) 非介質膜的波長耦合器,需要大約30nm的光譜寬度。通過使用具有穩定的窄帶發射光譜的半導體(ti) 激光源和體(ti) 全息光柵作為(wei) 組合單元,光譜距離可以顯著縮減到3nm。[5]結果,對於(yu) 給定的光譜範圍,能夠被複用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數量增加,進而使亮度增強。
光譜穩定的半導體(ti) 激光器模塊更大的優(you) 點是其對工作溫度和工作電流的敏感性降低,從(cong) 而使冷卻係統更加簡便。另外,其對於(yu) 芯片材料的規格要求也降低了,提高了生產(chan) 中的晶圓利用率;而且還消除了隨著半導體(ti) 激光器工作時間增加而引起的波長變化(“紅移”)。然而,應該指出的是,所有這些優(you) 點的獲得要取決(jue) 於(yu) 體(ti) 全息光柵的鎖定範圍。#p#分頁標題#e#
下麵將介紹不同的波長穩定技術。
2. 波長穩定的基本概念
2.1波長穩定的方法
在過去,為(wei) 了改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光譜亮度,研究人員探討了一些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分為(wei) 激光器內(nei) 部和外部解決(jue) 方案。內(nei) 部解決(jue) 方案將波長穩定結構集成到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內(nei) 部,而外部解決(jue) 方案則是將體(ti) 全息光柵與(yu) 布拉格光柵分開,以穩定波長。
分布式反饋半導體(ti) 激光器(DFB)是采用內(nei) 部波長穩定解決(jue) 方案的一個(ge) 典型例子,用於(yu) 選擇性光譜反饋的光柵被集成在激光器bar條的激活區結構中。這樣,波長隨溫度的漂移指標將減少到大約0.08nm/K,光譜帶寬將減少到小於(yu) 1nm。[6,7,8]很明顯,這種DFB-半導體(ti) 激光器的製造過程更為(wei) 複雜,導致成本增加。這種激光器的另一個(ge) 缺點是效率降低。
除了內(nei) 部波長穩定方案,研究人員還探討了通過外部元件實現波長穩定的解決(jue) 方案。外部波長穩定元件的一個(ge) 例子是基於(yu) 光熱折變(PTR)無機玻璃的厚體(ti) 光柵。這種光柵通過紫外光照射下折射率的周期性變化,實現在這種感光玻璃內(nei) 記錄高效布拉格光柵。市場上有不同廠商出售這種體(ti) 衍射光柵,隻是名字稍有不同,如體(ti) 布拉格光柵(VBG)[9]、體(ti) 全息光柵(VHG)[10],或是體(ti) 布拉格光柵激光器(VOBLA)[11]。
與(yu) 內(nei) 部解決(jue) 方案相反,外部波長穩定不需要對芯片結構做任何修改,也就是說,通過外部體(ti) 全息光柵就能夠對標準大麵積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進行波長穩定。這是外部解決(jue) 方案的一個(ge) 重要優(you) 勢。此外,與(yu) 內(nei) 部解決(jue) 方案相比,外部波長穩定方案能獲得更小的溫度漂移和光譜帶寬:溫度漂移能減少到約0.01nm/K,光譜寬度減小到小於(yu) 0.3 nm。然而,外部波長穩定方案的一個(ge) 重要缺點是需要敏感和高度對準的VHG。
圖1所示的是采用外部波長穩定方案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典型組成。VHG的角度敏感性有利於(yu) 減少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發散,特別是在快軸方向上利用快軸準直透鏡(FAC)來準直光束。VHG將顯著提高光學反饋。VHG直接置於(yu) FAC之後。圖1中的表格所示的是有效波長穩定所需的典型對準公差。
圖1:采用波長穩定方案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典型組成,VHG直接置於(yu) 快軸準直透鏡(FAC)之後。表中給出了圖中所示組成的典型對準公差。
Typical tolerances for rotation:典型旋轉公差
x-axis:x軸;y-axis:y軸;z-axis:z軸
2.2 半導體(ti) 激光器參數對外部波長穩定性能的影響
為(wei) 了獲得有效、穩定的波長穩定方案,必須對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相關(guan) 參數進行仔細控製,這些參數包括輸出麵增透膜的反射率、發射體(ti) 結構、腔長、smile效應、角度發射特性以及安裝技術等,這些參數將影響波長隨工作電流和工作溫度的漂移。
通過折射率調製、改變空間頻率和厚度,可以優(you) 化VHG的性能。這三個(ge) 獨立的參數決(jue) 定布拉格角、衍射效率、光柵的光譜和角度選擇性。原則上,對於(yu) 每種配置,這些VHG參數都必須分別優(you) 化。然而根據經驗,對於(yu) 大多數常用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VHG反射率約為(wei) 20%。當然,與(yu) 沒有采用波長穩定方案的半導體(ti) bar條相比,對於(yu) 給定的電流,采用波長穩定方案的bar條因為(wei) 插入了一個(ge) VHG,將會(hui) 導致輸出功率有所下降。具有更高反射率的VHG將增加鎖定範圍,代價(jia) 是更高的功率損耗。這意味著波長穩定的優(you) 化始終需要在鎖定範圍和功率損耗間進行權衡。此外,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最佳反射率的選取也視應用需求而定。對於(yu) 某些應用,VHG需要優(you) 化以得到大的鎖定範圍,而對於(yu) 固定工作條件的應用,則可能要求較低的損耗。#p#分頁標題#e#
前麵提到,最常見的外部波長穩定方案是將一個(ge) 單獨的塊狀VHG直接置於(yu) 快軸準直透鏡之後。這種布局的一個(ge) 重要的缺點是對smile效應靈敏。由於(yu) smile效應,一些發射體(ti) 不正好在光軸上,導致準直後產(chan) 生偏轉角,最終導致反射光相對於(yu) 發射體(ti) 的初始位置的偏移(見圖2)。不在光軸上的發射體(ti) 將接收到較少的光學反饋,如圖2中的右圖所示。
圖2. Smile效應對采用體(ti) 全息光柵波長穩定技術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的光學反饋的影響
Off optical axis:偏離光軸
Onoptical axis:在光軸上
Diode bar with smile:具有smile效應的半導體(ti) 激光器bar條
Reflected intensity:反射強度
Optical feedback by VHG:VHG的光學反饋
Optical axis:光軸
克服smile效應靈敏度的一種方法是將光柵結構集成到FAC中。[12]這樣的元件對smile效應和非準直並不敏感。由於(yu) 未經準直的光束具有更大的發散角,加之光柵的小角度選擇性,因此隻有一小部分光束被反射回半導體(ti) 激光器腔內(nei) 。在未準直或是存在smile效應的情況下,另外一部分光束將被反射用於(yu) 提供反饋。與(yu) 此相反,將光柵集成到FAC中,這種方案的一個(ge) 理想情況是具備精確的準直且沒有smile效應,此時幾乎所有從(cong) VHG反射的光都被耦合至半導體(ti) 激光器腔內(nei) 。另一方麵,這意味著要得到有效的波長鎖定,VHG-FAC的反射率需要大幅提高到70%。
集成VHG的FAC的更大的優(you) 點是:隻需要操作和調整一個(ge) 獨立的元件。VHG-FAC的一個(ge) 缺點是基於(yu) 石英的PTR材料相對較低的折射率(n=1.45)。FAC通常是由S-TiH53 或 N-LAF21之類的高折射率材料製造的。如果使用折射率較低的材料,對於(yu) 同樣的焦距,使用較小的曲率半徑,將會(hui) 影響高數值孔徑工作條件下的透鏡像差。
參考文獻:
1. L. McDonagh et. al.; “High-efficiency 60 W TEM00 Nd:YVO4 oscillator pumped at 888 nm”; Optics Letters Vol. 31, pp. 3297 (2006)
2. A. Gourevitch et. al.; “Continuous wave, 30 W laser-diode bar with 10 GHz linewidth for Rb laser pumping”; Optics Letters Vol. 33, pp. 702 (2008)
3. Friedrich Bachmann, Peter Loosen, Reinhart Poprawe „High Power Diode Lasers“, pp.121-123, pp.162-174, Springer Series in Optical Sciences (2007)
4. M. Haag et. al.; “Novel high-brightness fiber coupled diode laser device”; Proc. SPIE Vol. 6456, 6456-28 (2007)
5. C. Wessling et. al.; “Dense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for a high power diode laser”; Proc. SPIE Vol. 6104, 6104-21 (2006)
6. M. Maiwald et. al.; “Reliable operation of 785 nm DFB diode lasers for rapid Raman spectroscopy”; Proc. SPIE Vol. 6456, 6456-0W (2007)
7. M. Kanskar et. al.;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wavelength-stabilized narrow bandwidth 975 nm diode laser pumps”; Proc. SPIE, Vol. 6216, 6216-09 (2006)
8. L. Vaissié et. al.; “High-power diode lasers advance pumping applications”; LASER FOCUS WORLD (June 2008)#p#分頁標題#e#
9. B.L. Volodin et. al.; ”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and spectrum narrowing of high-power multimode laser diodes and arrays by use of volume Bragg gratings”; Optics Letters Vol. 29, pp. 1891 (2004)
10. C. Moser et. al.; “Filters to Bragg About”; Photonics Spectra, pp. 82 (June 2005)
11. G.B. Venus et. al.; “High-brightness narrow-line laser diode source with volume Bragg-grating feedback”; Proc. SPIE Vol. 5711, pp. 166 (2005)
12. C. Schnitzler et. al.; “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of HPDL Array – Fast-Axis Collimation Optic with integrated VHG”; Proc. SPIE Vol. 6456, 6456-12 (2007)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