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wan) 台機器人計劃進展不順
“富士康的機器人產(chan) 線非常神秘,從(cong) 來不讓我們(men) 供應商進去看。”一家和富士康在機器人業(ye) 務上展開合作的台灣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深圳和山西晉城等地,富士康正在大麵積組裝機器人產(chan) 線。
這位人士認為(wei) ,富士康的機器人產(chan) 品在行業(ye) 裏麵已經相當領先,目前富士康的主要對手比亞(ya) 迪、上海ABB的機器人工藝水平和富士康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除了富士康,其它台資電子代工廠目前在推動機器人取代人工產(chan) 線一事上動作遲緩,上述台資公司人士指出,這是因為(wei) 其它代工廠目前在機器人的生產(chan) 技術上落後於(yu) 富士康,而富士康的機器人又主要供給自己,不會(hui) 賣給其它代工對手,因此短期內(nei) ,其它電子代工廠仍然會(hui) 嚴(yan) 重依賴手工作業(ye) 。
不過迄今為(wei) 止,富士康推進機器人的進展並不像之前郭台銘預計的那樣順利,上述人士透露,現在富士康上馬的機器人數量不到郭台銘當時說的30萬(wan) 台的二十分之一。
目前富士康的機器人已經用在了蘋果的iphoness和ipads的生產(chan) 上,“主要是在一些簡單、重複、枯燥的工藝上,如粉刷、檢測、焊接。”上述人士指出。
此前,富士康在山西晉城研發的機器人已經下線,預計2016年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機器人生產(chan) 基地”。
“拐點在2014年”
不過,機器人要完全取代人工,目前在技術上還很難做到。一般自動化仍就是以運送、抓取或篩選等較粗略、重工性的工作為(wei) 主,自動化在大量、同質性產(chan) 品生產(chan) 上會(hui) 具有較大優(you) 勢。但是有較多精細流程或定製化生產(chan) 的地方,使用機器人自動產(chan) 線則不具有經濟效益。在精細項目的組裝或較為(wei) 複雜的測試上,仍是需要憑借人工進行。
從(cong) 經濟效益上來計算,目前使用機器人的成本仍然超過人工。左鵬飛舉(ju) 例說,一台機器人的設備攤銷、維護成本一年至少要十幾萬(wan) 。富士康的機器人也還不是那麽(me) 高端智能,短期實現高效率比較困難,相比之下,中國製造業(ye) 工人的實力仍不容低估,“之前我看到的許多工段環節,人工產(chan) 出都是以秒計算的。”左鵬飛說。#p#分頁標題#e#
上海一家擁有自有工廠的手機公司的副總裁向本報記者表示,在手機行業(ye) ,機器人隻適合於(yu) 那些單個(ge) 品類產(chan) 能較大、出貨周期長的公司,因此大部分手機公司都會(hui) 選擇用人工為(wei) 主,相比之下,富士康的大客戶蘋果的產(chan) 品通常一年才更換一次主力型號,且單個(ge) 產(chan) 品iphoness、ipads的出貨量超大,因此比較適合率先采用機器人產(chan) 線。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預計,考慮到中國工人成本的持續上漲,幾年之後機器人生產(chan) 線的優(you) 勢就將體(ti) 現出來。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在富士康太原工廠,剛剛進廠的工人底薪在1800元左右,如果算上加班費,每個(ge) 月通常都能拿到近3000元,按照兩(liang) 班製,一年13個(ge) 月一個(ge) 工人的人工成本大約8萬(wan) 元。
根據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2317.TW)的財報,該公司2011年毛利率在7.7%,比2010年的8.14%進一步下降。隨著用工成本的持續上升,電子代工業(ye) 的毛利已經非常低,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預計在2014年前後機器人的成本可以低過人工。”左鵬飛認為(wei) ,如果富士康能拿到政府對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補貼,則這一進程還可能會(hui) 加快。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