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2014年將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工業(ye) 機器人消費國,屆時中國將會(hui) 有3.2萬(wan) 組機器人。
目前,中國國內(nei) 市場上已有5萬(wan) 台左右工業(ye) 機器人在服役,占全球總量的4.5%,保有量位居日、韓之後排亞(ya) 洲第三,市場需求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隨著中國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全球製造業(ye) 中心向中國轉移,中國國的機器人市場將會(hui) 進一步擴大。國際機器人聯合會(hui) 預測,中國到2014年將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工業(ye) 機器人消費國,屆時中國將會(hui) 有3.2萬(wan) 組機器人。協會(hui) 秘書(shu) 長利茲(zi) 博格將中國形容為(wei) 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機器人市場。
據國外媒體(ti) 報道,在中國,機器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上周上海國際工業(ye) 博覽會(hui) 圖片展示了機器人用軍(jun) 刀決(jue) 鬥、打乒乓球、跳獅子舞的畫麵。一張圖片還顯示,一位身穿一件白色毛衣的女性機器人與(yu) 觀眾(zhong) 握手。
中國有諸多理由歡迎工業(ye) 機器人。機器人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能操作甚至人腦都不能勝任的複雜程序。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最基本的經濟學定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萎縮,而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
香港勞工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發言人克羅塞爾表示:“沒有多少年輕人來工廠工作。這就是工人工資上漲的原因,工廠竭力招聘有技術的工人。因此,將更多注意力轉向自動化生產(chan) 並不為(wei) 奇。”
在全球機器人排行當中,中國目前排名並不靠前。去年,中國每1萬(wan) 名工人中配有21組機器人,而日本則是平均每1萬(wan) 名工人中有55組機器人,德國則是251組。
但是這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台灣製造業(ye) 巨頭富士康決(jue) 定在三年內(nei) 每100萬(wan) 人中配備1萬(wan) 組機器人。富士康首席執行官郭台銘表示,機器人將在噴塗、組裝和電焊等環節代替工人。
中國官員也公開支持機器人工業(ye) 的發展。上海市政府稱機器人“其重要工業(ye) 之一”。在於(yu) 11月12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副部長楊誌明也強調 “升級設備技術”的需求。
當政府看到發展潛力時,中國企業(ye) 也看到發展機器人的激勵機製。
除了工業(ye) 機器人,中國自製的機器人也不斷增多。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在經曆十幾年的研究之後,於(yu) 2000年公布了中國第一台人形機器人。一位名叫吳裕祿的農(nong) 民於(yu) 2009年也因製造機器人一夜成名。他製造的機器人能拉黃包車、爬山,還能為(wei) 人們(men) 點煙。
今年3月,中國一家飯店“雇用”了一排削麵機器人。飯店老板崔潤官(音)說:“隨著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加在,年輕人不願意這樣又髒又累的工作。於(yu) 是不僅(jin) 是在削麵館,而且在其它方麵,我們(men) 都緊隨科技發展,以後將會(hui) 有許多許多機器可以代替人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