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機器人技術帶來新景觀

星之球激光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3-09-30 我要評論(0 )   

機器人一詞最早出現於(yu)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劇本。1961年,第一台真正意義(yi) 上的工業(ye) 機器人在美國誕生,在通用汽車(36.37, -0.58, -1.57%)公司安裝使用。近20...

   “機器人”一詞最早出現於(yu)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劇本。1961年,第一台真正意義(yi) 上的工業(ye) 機器人在美國誕生,在通用汽車(36.37, -0.58, -1.57%)公司安裝使用。近20年來,機器人相關(guan) 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不僅(jin) 在製造領域被廣泛利用,而且在醫療、教育、娛樂(le) 、家庭服務、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軍(jun) 事裝備等領域也大顯神通

  從(cong) 簡單重複性作業(ye) ,到完成高難度腦外科手術等,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

  早期工業(ye) 機器人是通過“示教再現”的方式來完成簡單的重複性作業(ye) ,即由操作員輸入或遙控工業(ye) 機械臂到達一係列空間位置點,機器人記錄位置點並在作業(ye) 時按順序依次重複。這種方式不僅(jin) 適用於(yu) 批量化的、固定不變的簡單搬運、裝配等作業(ye) ,對於(yu) 實現某些複雜作業(ye) 也是有效的,因此,在“示教再現”方式的易用性、安全性方麵,仍有很多研究要做,以適應複雜作業(ye) 、降低係統調試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製造業(ye) 對機器人應用的擴展,工業(ye) 機器人亟須滿足高速度、高精度、重載荷、智能化、多機協調等要求,以適應更加複雜、精細、可靠、快節拍的作業(ye) 。工業(ye) 機器人與(yu) 製造工藝、製造過程的融合、輔助係統的配合,也極大影響著製造係統的整體(ti) 性能。同時,工業(ye) 機器人從(cong) 大規模生產(chan) 線上封閉的工作站延伸到人和機器人緊密協作的共用開放作業(ye) 空間時,人機協作和安全問題成為(wei) 近年來新的熱點。

  近20年來,機器人相關(guan) 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不僅(jin) 在製造領域被廣泛應用,而且在醫療、教育、娛樂(le) 、家庭服務、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軍(jun) 事裝備等領域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醫生的操作下,外科手術機器人已可以完成腦外科、心血管介入、骨科等微創手術,機器人膠囊可進入消化道完成檢測,康複機器人可以輔助中風、癱瘓患者進行運動機能康複訓練。助行助力機器人、智能假肢則方便了老人、殘障人士的工作、生活。機器人足球、仿生機器魚、仿人機器人等科普教育機器人,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對科技的關(guan) 注,促進了知識傳(chuan) 播。夥(huo) 伴機器人、仿動物機器人、導遊機器人也已進入個(ge) 人娛樂(le) 、公共服務領域。吸塵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已逐步實用化,並進入家庭。排爆機器人、旋翼直升機、線路巡檢機器人等在各類應急處理作業(ye) 中也已應用。深海作業(ye) 機器人、火星探索機器人等更在資源勘測、開發、外星探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智能化的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艦船、無人潛器等,已成為(wei) 未來軍(jun) 事裝備發展的重要方向。

  機器人技術和係統的研發得到各國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ye) 的高度重視

  我國在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等規劃中針對工業(ye) 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相關(guan) 研發進行了重點部署。高性價(jia) 比的工業(ye) 機器人及其與(yu) 生產(chan) 工藝、流程深度結合的製造係統,將促進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並緩解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對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製約。不同形態的服務機器人將為(wei) 解決(jue) 老齡化等社會(hui) 問題、促進社會(hui) 發展、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在機器人領域都開展了廣泛研究,但關(guan) 注領域和優(you) 勢不盡相同。美國在國防軍(jun) 事、航空航天、生物、醫療、服務等領域,歐盟在工業(ye) 機器人、生物、醫療、服務等領域,日本在工業(ye) 機器人、仿人機器人、個(ge) 人/家用、服務等領域都具有各自的技術優(you) 勢。

  美國國防部、宇航局、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部門支持開展了大量機器人相關(guan) 研究工作。全球鷹、捕食者、掃描鷹等一係列固定翼無人機,已用於(yu) 遠程偵(zhen) 察和攻擊。同時,高空高超聲速無人飛行係統等新型無人機也在研發中。自治水下機器人Nereus可深潛10902米完成探測。基於(yu) 仿魚推進、水下滑翔等機理的水下機器人也在研發中。為(wei) 適應山地等複雜道路環境而開發的液壓驅動四足機器人BigDog、AlphaDog可在草地、雪地、坡地、礫石等不同地麵負載150千克,行走20千米以上。具有高速運動能力的四足機器人獵豹、野外六輪無人作戰車輛也在研製中。液壓驅動雙足步行機器人Petman、Atlas不僅(jin) 顯示出良好的柔性和響應能力,而且具有較快的步行速度。小型偵(zhen) 察機器人、各類排爆機器人等地麵移動機器人也已在實戰中應用。穿戴式下肢骨骼負載器BLEEX可讓使用者負重70千克正常行走。火星探索機器人“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等均成功登陸並開展科研探測,其中“好奇號”機器人采用了核電池供電,並配有作業(ye) 臂和攝像頭等多種觀測儀(yi) 器。仿人型雙臂機器人航天員Robonaut2已送入國際空間站進行艙內(nei) 服務測試。

  歐盟在第七框架計劃內(nei) 開展了大量合作研究,而各成員國也結合本國需求對機器人研究給予了支持。如歐洲聯合研製了無人戰鬥機NEURON、法國開發了海底機器人“阿利斯塔爾”、德國宇航中心開發了模塊化的用於(yu) 太空作業(ye) 的靈巧手。在工業(ye) 機器人方麵,瑞典瑞士的ABB、德國的KUKA等企業(ye) 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