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計劃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研發、檢測、製造體(ti) 係,成為(wei) 中國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地。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14日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解讀。
2013年6月,華創機器人製造公司等5家機器人重點企業(ye) 攜手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與(yu)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簽訂投資協議,入駐重慶兩(liang) 江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項目計劃在未來5年完成總投資近36億(yi) 元人民幣,實現總產(chan) 出204億(yi) 元人民幣。重慶市長黃奇帆在簽約儀(yi) 式上說,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將與(yu) 終端設備、雲(yun) 計算產(chan) 業(ye) 一樣,成為(wei) 重慶的新興(xing) 戰略性產(chan) 業(ye) 。
10月底,重慶市政府發布《指導意見》,擬定目標:到2015年,重慶市機器人產(chan) 業(ye) 銷售收入達到300億(yi) 元人民幣,初步形成集聚檢測設計平台、係統集成、整機及關(guan) 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綜合產(chan) 業(ye) 集群,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地初具規模。到2020年,重慶市機器人產(chan) 業(ye) 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yi) 元人民幣,機器人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新的支柱產(chan) 業(ye) 。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解讀稱,重慶將以較為(wei) 成熟的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品為(wei) 突破口,在重點行業(ye) 選擇若幹重點骨幹企業(ye) ,協同機器人供需雙方,開展機器人應用試點。在招商引資方麵,重慶將瞄準全球機器人製造知名龍頭企業(ye) ,同時加大對該市機器人研發機構和企業(ye) 的支持。
重慶堅持“整機+零部件”的“垂直整合”發展模式,形成富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稱,規劃建設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以焊接、塗裝機器人等整機為(wei) 重點,帶動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guan) 鍵零部件的集聚發展。重慶將以重點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ye) 為(wei) 依托,建立完善機器人仿真設計、測試檢測和標準設計平台,服務各類機構和企業(ye) ,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各類機器人。
重慶本身可能是“重慶造”機器人的最大銷售市場。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以工業(ye) 機器人為(wei) 例分析,汽車工業(ye) 和電子電器行業(ye) 作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兩(liang) 個(ge) 行業(ye) 。按照重慶市“十二五”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到2015年,重慶汽車產(chan) 量將從(cong) 現在占中國的12%增長到15%,電子方麵也將達到年產(chan) 1億(yi) 台筆記本的產(chan) 能,產(chan) 業(ye) 工人達到100萬(wan) 人,預計未來重慶這兩(liang) 大支柱產(chan) 業(ye) 工業(ye) 機器人整機需求在4.5萬(wan) 台左右,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yi) 元人民幣。同時,化工、裝備製造、采礦等行業(ye) 市場對數控機床和工業(ye) 機器人組成的工業(ye) 自動化生產(chan) 線的需求越來越高,此類需求也將帶動工業(ye) 機器人需求的不斷增多。
除政策及專(zhuan) 項資金等支持外,重慶將加快建設產(chan) 業(ye) 園區,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資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並建立機器人產(chan) 業(ye) 人才聚集、培育和服務體(ti) 係,加快引進國內(nei) 外高端人才。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