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在矽穀百度BIG TALK現場,整理了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康奈爾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及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zi) 尼亞(ya) 克(Steve Wozniak)三位科技大佬對機器人的六句最新判斷。
1.“未來有一天,你的孫女一定會(hui) 不解地問:以前你跟你的微波爐說話,他都不理你,這是不是太沒禮貌了?” ——吳恩達
吳恩達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xi) 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去年5月加盟百度。
吳恩達說,結合大數據,新的人工智能的算法越來越好,我們(men) 可以第一次在未來人工智能虛擬圈裏完成整個(ge) 循環。
如今,人們(men) 溝通已經從(cong) 文字轉向圖像和語音。吳恩達認為(wei) ,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帶來了新的機會(hui) ,百度為(wei) 此正在經曆改變。
7年前,吳恩達要求他的學生寫(xie) 一個(ge) 識別咖啡杯的程序,但那時卻無法實現,而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
為(wei) 什麽(me) 深度學習(xi) ,也就是神經元網絡如今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吳恩達表示,這是因為(wei) 我們(men) 建立了有效的深度學習(xi) 的算法,改變了整個(ge) 人工智能的方法。
吳恩達以火箭為(wei) 例:火箭之所以能夠起飛,是因為(wei) 有很大的引擎和足夠的燃料,而神經元網絡就是機器深度學習(xi) 的引擎,社會(hui) 數字化形成的大數據則是燃料,目前這兩(liang) 者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據吳恩達介紹,2010年,神經元網絡有1000萬(wan) 個(ge) 連接點,隨後發展到用1000個(ge) 服務器實現10億(yi) 個(ge) 連接點,百度則用3個(ge) 超級電腦替換掉了1000個(ge) 服務器,再後來是用16服務器實現100億(yi) 個(ge) 連接點,目前已可以實現1000億(yi) 個(ge) 連接點。現在的神經元網絡就像是給人類大腦畫了一幅簡單的漫畫,但它的進展卻是摩爾級的,它正使得機器的視覺和聽覺能力日新月異,隨之而來的便是深度學習(xi) 能力的起飛。
吳恩達稱,目前具備神經元網絡的機器已在視覺領域的醫學影像、圖片識別、百度眼鏡中得以應用。
吳恩達說,未來語音識別會(hui) 對我們(men) 的技術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ge) 方麵,中國其實領先於(yu) 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多,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方麵。語音識別能力的提升,將促使我們(men) 圍繞語音界麵來重新設計移動產(chan) 品,從(cong) 而推動物聯網的革命,比如汽車、家用設備(電視、冰箱等)、可穿戴設備等均可使用語音作為(wei) 人與(yu) 機器的溝通交互界麵。
2.“不要去設計機器人,而是培養(yang) 機器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終身教授,3D打印和機器人領域的權威專(zhuan) 家。
能夠生存的不是最強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和改變的物種。因此,胡迪·利普森從(cong) 兩(liang) 年前決(jue) 定,不要去設計機器人,而是培養(yang) 機器人。也就是把很多機器人的部件放到模擬器中去,讓它進行演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產(chan) 生突變,培養(yang) 它,讓其成為(wei) 機器人。
機器人領域過去有一個(ge) 禁語:conscious(意識)。人類意識的產(chan) 生來自於(yu) 獨特的人類大腦生理結構,即有一個(ge) 低級大腦和一個(ge) 高級大腦,再加上一個(ge) 有效的反饋機製。當低級大腦先做出決(jue) 策後,高級大腦負責監督它,然後做出決(jue) 策,這即是反饋的一部分。
根據這一機理,胡迪·利普森在機器人裏麵設計了類似的裝置:一個(ge) 低級控製器,一個(ge) 高級控製器,一個(ge) 反饋機製,當然還有一個(ge) 龐大的神經元網絡。
有了這些之後,機器開始自己學習(xi) ,自己思考。所謂自我意識(Emergent selfmodel),即科學家們(men) 事先沒有編程,它自己也沒有圖像,全靠自我調節。
胡迪·利普森現場播放了一段機器人自我調整的視頻。用零部件搭建的有四條腿(每條腿有兩(liang) 個(ge) 發動機)的機器人,它不知道周圍的環境,不一定能走。其中一組行動,做了16次試驗,通過4天的自身努力,它自己給自己建立了圖像,腿動起來了,真的學會(hui) 走了。而當科學家們(men) 把它一條腿切斷(意味著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隻剩下三條腿的這個(ge) 機器人又經過一番掙紮(自我調整),又慢慢建立了自我的圖像,站起來了,能走動了。
“Why now?”為(wei) 什麽(me) 是現在,才討論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胡迪·利普森說,因為(wei) 現在有兩(liang) 個(ge) 技術正在改變世界。一是3D打印技術的成熟,由於(yu) 3D打印的特點,未來機器人不會(hui) 由零部件構成,而是由原材料直接構成。未來機器人在組織結構上更加有活性;另一方麵,是深度學習(xi) 的發展,源於(yu) 人工神經元網絡的研究。這是人工智能(AI)領域的巨大突破。
3.“我不知道未來機器的思考能力是不是真的會(hui) 超過人腦,但現在可以看到這種跡象。機器人會(hui) 具備越來越多的人性,很多功效會(hui) 比我們(men) 厲害,會(hui) 造汽車,會(hui) 寫(xie) 詩歌,撰寫(xie) 社論也可以,也可以撫養(yang) 孩子,甚至自己創造另一個(ge) 機器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坦陳,深度學習(xi) 讓其“害怕”。他說,有一次,培訓神經元網絡在一堆圖片中識別貓和狗的圖片,然而,其中一個(ge) 神經元網絡自己開始追蹤起顯示器外的兩(liang) 位科學家的麵部。“要知道這個(ge) 網絡並不是用來定義(yi) 為(wei) 人臉追蹤,而它慢慢學會(hui) 了跟蹤人臉,突然跟蹤攝像頭前麵的兩(liang) 張人臉,這是令人驚訝驚喜的技術。”
是的,機器人開始主動“思考”——是否應該關(guan) 注一下站在它前麵的“人”。
4.“以前也不相信機器人真的可以超越人類,但在聽了《奇點臨(lin) 近》一書(shu) 作者庫茲(zi) 韋爾的演講之後,他認為(wei) 在數據足夠的情況下,未來20年內(nei) ,電腦超過人腦是完全可能的,因為(wei) 神經元網絡真的太偉(wei) 大了。”
——斯蒂夫·沃茲(zi) 尼亞(ya) 克
斯蒂夫·沃茲(zi) 尼亞(ya) 克被稱為(wei) 矽穀“老頑童”。作為(wei) 當天的壓軸大佬,他在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時說,“我對自我意識的推斷向來是比較謹慎的。但是聽到這麽(me) 高端的算法,讓我半信半疑了。”
5.“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邪惡機器人、世界末日出現的任何現實可能性。惡意機器人的炒作實際上是勞工話題,是學術界和政客們(men) 這些嚴(yan) 肅的人的炒作。” ——吳恩達
當前智能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在人類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隨之而來也引發擔憂,有人擔心倘若人類打造出超級機器人,在不遠的未來可能導致一些災難性的後果或者不可逆轉結局。
吳恩達則認為(wei) ,技術的變革越來越快,更需要顧慮的是,沒辦法及時訓練需要的人。當前教育界從(cong) 來沒有麵臨(lin) 過的緊張是,現在就要訓練很多人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訓練子女。
6.“我不會(hui) 擔心機器人會(hui) 傷(shang) 害我們(men) ,我擔心的是,一些人會(hui) 利用機器人傷(shang) 害別人。” ——胡迪·利普森
胡迪·利普森說:“如果你相信機器人會(hui) 殺死人類,那麽(me) 你將錯過巨大的科技進步的機會(hui) 。”#p#分頁標題#e#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