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人口紅利消逝,我國加速推進工業(ye) 機器人應用,以解決(jue) 勞動力問題。並且隨著工業(ye) 製造想著智能製造的方向發展,“機器換人”成為(wei) 趨勢;綜合上述原因,工業(ye) 機器人的產(chan) 量應該會(hui) 保持較高增速,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走出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並迅速轉為(wei) 負增長。這一趨勢甚至延續至2019年,一季度產(chan) 量累計同比為(wei) -11.70%,最新的4月份數數表現持續走低,產(chan) 量累計同比為(wei) -10.2%。

機器人產(chan) 量增速為(wei) 何下滑?
過去幾年,“機器換人”立竿見影的效果,促使諸多企業(ye) 投入改造升級。
2013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wei) 全球最大工業(ye) 機器人市場之後,至今保持這一地位。同時,在強大的“供需法則”作用下,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激增。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增長21.7%,2016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累計產(chan) 量為(wei) 72426個(ge) (套),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累計增長34.3%;2017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累計產(chan) 量為(wei) 131079個(ge) (套),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累計增長68.1%;呈現逐年遞增、高速增長態勢。
然而,這一趨勢在2018年迎來轉折。2018年一季度,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增長29.6%,上半年降為(wei) 23.9%,前三季度進一步降至9.3%,全年收於(yu) 4.6%,與(yu) 往年形成鮮明對比。2018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累計產(chan) 量為(wei) 147682個(ge) (套),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累計增長4.6%;2019年2月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累計增長首次出現負增長為(wei) -11.0%。
逐月來看,拐點出現在9月份,當月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增速突然降為(wei) -16.4%,隨後每月均為(wei) 負增長。並且,這一下行趨勢延續至2019年,今年一季度為(wei) -11.7%。
OFweek機器人網編輯根據數據,統計了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的工業(ye) 機器人月產(chan) 量數據:

截止到2019年4月,累計生產(chan) 工業(ye) 機器人45258台,產(chan) 量累計增長-10.2%。
雖然這種現象受多重因素影響,但最終均指向一個(ge) 現實,即需求端發生了變化。行業(ye) 人士認為(wei) ,2018年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跌落,與(yu) 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製造業(ye) 企業(ye) 對機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關(guan) 係。
近幾年雖然大量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刺激了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能上升,但很多機器認需求方依然持有保守或觀望態度,隻有那些條件相對較好的才有條件進行改造升級。
突發的負增長也體(ti) 現在2018年整個(ge) 國內(nei) 機器人企業(ye) 的財務表現上。通過梳理多家工業(ye) 機器人上市公司2018年報也發現,營收增速下降幾乎是普遍情況,比如埃斯頓2018年營收增長38.01%,上年為(wei) 58.69%;新時達2018年營收增長3.83%,上年為(wei) 25.23%;拓斯達2018年營收增長56.73%,上年為(wei) 76.51%;華中數控更從(cong) 2017年的21.21%降為(wei) 2018年的-16.81%。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