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半導體/PCB

美大學成功研發可模擬人腦信息傳遞半導體技術

星之球科技 來源: 環球科技2014-08-14 我要評論(0 )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1日報道,美國IBM和美國康奈爾大學成功開發了一種模擬人類大腦的信息傳(chuan) 遞機製的半導體(ti) 技術。根據這種技術製造出的半導體(ti) 從(cong) 設計理念上就不同於(yu) 現...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1日報道,美國IBM和美國康奈爾大學成功開發了一種模擬人類大腦的信息傳(chuan) 遞機製的半導體(ti) 技術。根據這種技術製造出的半導體(ti) 從(cong) 設計理念上就不同於(yu) 現有計算機使用的半導體(ti) 芯片。這種半導體(ti) 將來可能應用於(yu) 研發即使沒有人類命令也能自己學習(xi) ,進而解決(jue) 問題的人工智能。相關(guan) 內(nei) 容發表在8月8日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由無數被稱為(wei) “突觸(synapse)”的組織連接起來,能傳(chuan) 遞信息和進行記憶。大腦盡管體(ti) 積有限,但能夠以微量的能量完成複雜的工作。有分析認為(wei) 如果製成模擬大腦的半導體(ti) 芯片,就能開發出能完成人類大腦同樣工作的計算機。

資料圖

  IBM的日美研究所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試製了一種具有模擬神經細胞與(yu) 突觸之間電路的半導體(ti) 芯片。可以模仿100萬(wan) 個(ge) 神經細胞和2億(yi) 5600萬(wan) 個(ge) 突觸的運作。

  研究團隊利用試製的半導體(ti) 芯片,成功完成了對人物圖像等的識別工作。同時發現耗電量極低,隻需70毫瓦。

  被譽為(wei) “計算機之父”的數學家馮(feng) ·諾伊曼於(yu) 1946年提出計算機構想。之後的計算機都采取根據事先存儲(chu) 的程序,逐步執行命令的模式。這種計算機被稱為(wei) “諾伊曼型”。從(cong) 設想提出直到如今,所有的計算機都采用了諾伊曼型。不過,對半導體(ti) 進行微細加工,以提升計算機處理速度這一傳(chuan) 統方式在加工技術方麵正在趨近極限。

  IBM為(wei) 了突破極限,除了模擬大腦之外,還應用了量子力學的原理,一直在致力於(yu) 研究被稱為(wei) “非諾伊曼型”的新一代半導體(ti) 。IBM認為(wei) 這次的成果是對約10年研究的重大總結,認為(wei) 將來有望開發出以扭扣電池驅動的郵票大小的超級計算機。

  IBM的研究團隊認為(wei) ,如果將已開發出來的芯片大量組合在一起,就能構建擁有數千億(yi) 個(ge) 突觸的係統。IBM於(yu) 7月宣布,在今後5年裏投資30億(yi) 美元,以開發新一代半導體(ti) 。除了模擬大腦的半導體(ti) 以及革新此前的微細加工技術之外,還致力於(yu) 利用碳納米管等新材料。力爭(zheng) 應用於(yu) 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的高性能計算機等。

  此項研究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提供了5300萬(wan) 美元援助。該局為(wei) 負責互聯網開發援助等的美國政府科研援助機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