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光伏發電在補貼下調之外,自用有餘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收購。“全額上網”模式執行光伏電站價格。海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明確,具體而言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2018年底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元,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元。
新能源補貼為何計劃大幅下調?這似乎能從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近日的公開講話中找到答案。李仰哲稱,截至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原有的補貼模式難以為繼。決策部門麵臨著極大的壓力,關於產業發展未來的製度安排和政策選擇遇到了現實的挑戰。
他說,通過市場進行競爭性配置光伏資源開發是一個很好的嚐試,並透露正在研究製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交易製度,並逐步調整現有的補貼模式,即要把目前的固定電價逐步轉變為定額補貼。
“我個人是支持降價的。”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指出,短期來看,主要的矛盾是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導致相關部門計劃大幅度下調電價。長期來看,新能源平價上網是大勢所趨,最終將不再需要補貼。但政策變化太快會導致光伏市場驟冷驟熱,不利於行業發展,應通過競價分配指標的模式等市場手段來定價。
但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曾少軍認為,目前新能源上網電價按照一年一度的節奏大幅度調整,將給企業和行業帶來較大的衝擊。補貼政策的“退坡機製”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長遠規劃,在行業可預期的範圍內製定標準,需要探索出一種可持續、高度發展的理性退坡機製,這樣才能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據公開資料,新能源的補貼目前已經達到550億元,年底補貼缺口或達600億元,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勢在必行。“近日,光伏行業釋放的降價信號,為國家發改委降低補貼額度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企業,探底光伏度電價格,以此做出補貼的價格。”有業內人士介紹。
除此之外,出現價格大幅變動,對行業融資也有影響。金融資本最擔心的就是政策變化,而光伏市場不斷地、非政策節奏的價格波動給金融資本留下一個沒有行規的印象,金融資本可能會遠離該行業。
曾少軍介紹,目前,新能源商會會員企業的反響很大,有些企業也非常焦慮,正在跟新能源商會反映情況。新能源商會正在和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一方麵,征求企業的意見,嚴肅正式的征求意見;另一方麵,正在積極和主管部門全國工商聯溝通,目前全國工商聯也表示願意收集更多的意見,向上級部門積極反饋。
此外,在曾少軍看來,企業是價格調整的直接影響方,因而如果相關部門在製定政策時能到企業調研,或者委托第三方對企業進行評估,或許能作出更為理性的決策。不過,曾少軍也表示,行業協會和企業也要配合政府做一些適當的解釋和安撫性工作,要以理性、建設性的方式開展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