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業2018:急刹與緩衝、擴張與瘦身

星之球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2019-01-07 我要評論(0 )   

從(cong) 2018年五月末的一紙新政對行業(ye) 的震蕩,到後續政策回調帶來的緩衝(chong) ,再到民營企業(ye) 座談會(hui) 後釋放出的利好信號,短短半年時間內(nei) ,光

從2018年五月末的一紙新政對行業的震蕩,到後續政策回調帶來的緩衝,再到民營企業座談會後釋放出的利好信號,短短半年時間內,光伏從業者的心情隨外部變化起起伏伏,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光伏行業而言注定難忘。

對於身處變化之中的光伏行業,不變的是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曾在公開場合援引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相關結論,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已經一騎絕塵,將美國甩在身後,並牢牢執住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牛耳。

但目前擺在行業麵前的是“斷奶”後,難以避免的一係列“生長痛”。

開拓平價市場,一方麵需要行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麵也需要政府和電網移除行業補貼拖欠、電網接入難、融資難,非技術成本高等問題,而在體製機製方麵也需要全麵落實全額保障性收購、強製配額製、綠證、電力交易等創新政策。

而具體到2019年的光伏規模指標、電價政策、“平價上網”示範基地等相關政策,目前還未發布。


急刹與緩衝

2017年,國內光伏市場形勢喜人。新增裝機同比超53GW,增幅逾五成。截至12月底,累計裝機超130GW,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

因而在諸多場合,“平價上網時代為期不遠”呼聲漸高。但當被業內稱為最嚴苛光伏政策——“5·31”新政出台時,仍然給業內帶來不小的衝擊。

上述政策要求,2018年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2018 年僅安排10GW 左右規模納入指標。

除了嚴控規模,“5·31”新政也弱化了補貼,下調了三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規定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

盡管行業內對於嚴控指標存有一定心理準備,但“靴子”落地的時間和嚴控規模的程度卻超過預期。

一位不願署名的行業分析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表示:“政策調整的最大動因在於,財政補貼壓力過大,行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出了管理者的預期。而財政補貼則是產業鏈主體利潤的主要構成。”

反映至企業層麵,不少僅聚焦於國內市場的中小型光伏製造企業麵臨停產、乃至破產的窘境。組件價格的下降,也使行業龍頭企業處於薄利的狀態之下。

2018年前三季度,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在產量商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長。但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上遊矽料、電池、組件等環節的主要產品銷售價格的下探,導致企業增產卻並未增收。

在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的14家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中,超半數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另有4家企業淨利為負。而在前三季度淨利同比增長的公司中,也不乏單季業績下行的情況。

亦有光伏龍頭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直言:“盡管目前還能夠維持生產經營,但若長此以往,並不利於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持久的發展,而被關上補貼之門的光伏產業若不能通過電力體製改革打開一扇窗,則無異於被關進小黑屋。”

“光伏行業5·31新政為行業帶來了危機,新能源上市公司連續跌停,市值損失3000多億。許多企業被迫停產,關停產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行業受到重創;其次,非技術性因素推高了國內光伏發電成本,光伏補貼拖欠時間普遍在兩年以上,加劇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另外,光伏產業政策難以滿足我國能源轉型的需要。”對於光伏行業現階段的困難,劉漢元的總結更為直觀。

為緩解經營方麵的壓力,企業也在積極呼籲規模指標,並在隨後迎來了政策方麵的緩衝,行業被認為存在回暖的跡象。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組織包括國電投、華能、華電、三峽新能源、晶科、協鑫、隆基、天合、晴天科技、力諾光伏、同創互達、山東大海新能源在內的四家國企發電企業、四家光伏製造企業以及四家分布式光伏業務開發企業,召開了新政下發後的首次光伏發電價格政策座談會。

10月9日晚間,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說明的通知》,對5月31日(含)前已備案、開工建設,並且於6月30日(含)之前投運的合法戶用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規模管理範圍,而標杆上網電價和度電補貼標準保持不變。

“這主要解決了戶用光伏一個月的緩衝期的指標問題,《通知》明確將已開工未並網的戶用自然人納入了補貼範圍,緩解了普通消費者的疑慮。”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後行業的利好信號更為密集。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座談會,釋放積極信號,認為光伏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清潔能源,未來更會支持,絕不會變化;明確了不會一刀切地推進平價上網進程,在真正進入全麵“去補貼”前,國家能源局仍將每年保證一定的補貼裝機規模,並推進補貼強度的進一步下降;認可戶用光伏單獨管理,與工商業分布式進行區分,給予更多的支持。

擴張與瘦身

新政之後出現的行業波動可以理解為,是從政策補貼期向市場化時期過渡的陣痛。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接下來光伏行業進入市場調節階段,雖然也會出現反複的洗牌和波動,但會更具規律性,同時也更加溫和。

而在洗牌期,為了獲得更佳的“排位”,並且抵禦行業周期性帶來的影響,企業的應對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做出了逆勢擴張的選擇,希望進行全產業鏈的布局;也有企業通過剝離富餘產能,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減輕成本費用負擔;還有企業正找尋第二主業,以期與原有的業務之間形成聯動。

2018年1月,單晶矽光伏產品製造商隆基股份發布《單晶矽片業務2018-2020年發展規劃》,指出將在2017年底矽片產能15GW的基礎上,力爭單晶矽片產能2018年底達到28GW,2020年底達到45GW。

上述目標也並未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逆勢擴張的步伐仍繼續。

隆基股份8月3日的公告顯示,將以配股形式募集總額不超過39億元的資金,分別用於寧夏樂葉的年產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滁州樂葉年產5GW高效單晶組件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12月25日,隆基股份的配股公開發行證券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不同於隆基股份的舉債擴張,保利協鑫通過瘦身來改善盈利狀況。

12月28日晚間,保利協鑫發布關於出售附屬公司及盈利預警的公告,稱將旗下蘇州客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股權作價8.5億元出售遼寧華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切片富餘資產預期所獲收益約為4.46億元。

另一家協鑫係上市公司——協鑫集成則在探索第二主業。協鑫集成此前希望將動力電池作為光伏主業之上的新盈利點,但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動力電池並未帶給其業績帶來實質貢獻。今年三季度,協鑫集成在三季報中調整了第二主業戰略規劃,轉舵至探索半導體項目可行性。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協鑫集團2019年起將從上遊的矽料到矽片、組件、係統全產業鏈發力,通過技術進步推動光伏發電的“去補貼”進程。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2019年還將全麵進入電動汽車的超級充電站領域,開始電動汽車的運營,特別是切入物流電動貨運,希望借此向移動能源與智慧能源延展。通過物聯網以及能源互聯網技術將將碎片化技術進行串聯。

對於不少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而言,2018年也是排隊回歸A股的一年。

2018年7月17日,晶澳太陽能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成為繼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之後第三家退出美國股市的中國光伏企業。一周後即發布公告,宣布借殼天業通聯。

12月,中信建投按照輔導協議完成了對晶科電力的上市輔導工作,晶科電力已經具備發行上市條件。晶科電力與全球最大的組件製造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同為“晶科係”企業,後者也是較早有意識通過分拆業務私有化並計劃在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

“目前A股處於震蕩的過程,國內的資金也很緊張,對於早年間以較高的價格退市的企業,目前回歸A股並非很好的時機,將會麵臨來自資金鏈的考驗”在現有的情況下,回A又是唯一的出路,盡管估值不會很高,但是能夠在國內建立融資平台,對於這些企業今後的發展而言也較為重要。”彭澎表示。

回A的另一層考慮,則是對國內光伏行業的長期看好。

“晶澳太陽能公司以及靳保芳都是實打實做實業的,回歸A股也是想通過國內資本市場力量,繼續將光伏產業做大。”有熟悉上述事宜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國內光伏局勢較緊張,但全球發展清潔能源的趨勢是不變的。畢竟光伏產業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能同步參與國際競爭、有產業化領先優勢的行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