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製造

保時捷推出3D打印座椅 還有哪些汽車零部件可以打印?

星之球科技 來源:搜狐汽車2020-03-30 我要評論(0 )   

近期,保時捷發布了一款3D打印全新形態全桶座椅,該座椅采用新型材質,通過3D打印技術構建出獨特結構,新座椅不僅(jin) 更加符合人體(ti) 工程學,還具有更輕的重量和更好的乘坐舒...

近期,保時捷發布了一款3D打印全新形態全桶座椅,該座椅采用新型材質,通過3D打印技術構建出獨特結構,新座椅不僅(jin) 更加符合人體(ti) 工程學,還具有更輕的重量和更好的乘坐舒適性。據保時捷研發執行委員會(hui) 成員邁克爾·施泰納介紹,推出3D打印全新形態全桶座椅,保時捷可以再次為(wei) 量產(chan) 車客戶提供體(ti) 驗賽車運動的機會(hui) 。

●3D打印並非噱頭,獨特的材質及結構,將進一步提升乘坐舒適性

3D打印全新形態全桶座椅以保時捷的輕型桶式座椅為(wei) 基礎,采用多層複合結構,由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製成的基礎支架、聚氨酯基製作的座椅填充物等構成。舒適層采用的聚氨酯基材料具有透氣性,能夠提升乘坐舒適性。

保時捷能夠為(wei) 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客戶可以在軟、中、硬三個(ge) 硬度等級中進行選擇。保時捷計劃2020年限量生產(chan) 40個(ge) 3D打印定製座椅,用於(yu) 保時捷911和718係列車型當中,搭配用於(yu) 賽道的六點式安全帶。保時捷收到這些客戶的反饋後,將在2021年年中在個(ge) 性化定製服務中推出。

從(cong) 3D打印技術走進大眾(zhong) 視線以來,玩轉3D打印技術的車企並非隻有保時捷一家,很多品牌都在運用3D打印技術。

●本田運用3D打印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本田與(yu) 軟件公司Autodesk展開合作,雙方設計了一款曲柄軸部件並采用3D打印技術製造樣品,可以幫助車輛實現輕量化並提升發動機燃油經濟性。

曲柄軸在汽車發動機中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將活塞擺動轉化為(wei) 旋轉力,因此對於(yu) 耐磨損度有著較高要求。曲柄軸的外形必須耐受燃燒壓力,且隨時維持轉動平衡。上述因素導致曲柄軸的設計大致定型,在漫長的發動機發展史中,曲柄軸都未有過大的變化。如今,本田的設計方案相較此前產(chan) 品實現減重30%的目標,運用3D打印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目前,新產(chan) 品還需完成測試,確保新的曲柄軸性能表現能夠媲美傳(chuan) 統曲柄軸。

長期以來,本田都致力於(yu) 使用3D打印技術及智能設計方案來優(you) 化汽車零部件的設計。目前,本田對座椅安全帶支架、發動機控製單元及車架等多類汽車零部件都進行了升級,利用3D技術實現了部分零部件的大幅減重。

●寶馬集團建立增材製造(3D打印)園區

寶馬集團使用3D打印技術達到了一個(ge) 重要的裏程碑,在過去十年中已經生產(chan) 了超過一百萬(wan) 件3D打印部件。寶馬正積極探索3D打印技術,意圖在迅速采用該技術的汽車行業(ye) 中保持領先地位。

寶馬i8 Roadster的窗口導軌就運用了3D打印技術,開發僅(jin) 用了五天時間,即迅速批量生產(chan) ,導軌可使窗戶平穩運行。其采用惠普的Multi Jet Fusion技術製造,該技術目前首次用於(yu) 汽車的批量生產(chan) 。該技術能夠在24小時內(nei) 生產(chan) 100個(ge) 窗戶導軌。

除此之外,i8 Roadster還集成了3D打印的金屬敞篷車頂支架。該部件由鋁合金製成,是第一個(ge) 集成到車輛係列生產(chan) 中的3D打印部件,該部件獲得了模塊類別的Altair Enlighten獎。

使用3D打印技術的不僅(jin) 局限在寶馬品牌,寶馬集團開始在勞斯萊斯幻影的光纖導軌上使用3D打印技術,勞斯萊斯目前在其產(chan) 品線中擁有多個(ge) 3D打印組件。寶馬未來有很大的3D打印計劃,寶馬集團建立了一個(ge) 專(zhuan) 用的增材製造(3D打印)園區,寶馬集團長期以來一直是汽車行業(ye) 3D打印領域的領導者。

●“黑科技”輪胎,3D打印免充氣;輪轂輕量化且更堅固

米其林推出了一款3D打印免充氣的概念輪胎Visionary Concept,材料上采用了天然橡膠、塑料,還有木屑、紙、麥稈等回收材質,不僅(jin) 體(ti) 現了環保精神,還因其耐磨的特性和獨特的蜂窩狀結構免充氣不怕被紮胎,並且有效避免爆胎的風險。不必質疑它的強度,這正是蜂窩結構的奧秘,這種仿生學結構能提供極高的強度,而且重量還很輕。

說到輪胎,就不得不提到輪轂。美國加州車輪製造商HRE發明了一種3D打印輪轂,專(zhuan) 為(wei) 邁凱倫(lun) P1設計,輪轂由一個(ge) 碳纖維槍管及鈦合金輪輻組成,單個(ge) 車輪輪轂重量約為(wei) 9kg,邁凱倫(lun) P1配置這種輕量化輪轂後,加速會(hui) 變得更快。3D打印技術使用鈦合金材料,保證了零部件的強度,也為(wei) 未來輪轂定製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未來將推出可以真正上牌的3D打印新能源車?

除了運用3D打印技術製造汽車零部件,一家名為(wei) XEV的公司計劃製造可以真正上牌的3D打印新能源乘用車,3D打印材料將占據該車輛的主導地位。

3D打印可以完成大多數零部件的製造,傳(chuan) 統汽車製造中的衝(chong) 壓以及焊裝工藝都可以被3D打印機取代,XEV找來了3D打印耗材製造商polymaker作為(wei) 他們(men) 的戰略合作夥(huo) 伴。

該車最大的特點在於(yu) 外觀和內(nei) 飾總共近60個(ge) 部件均由3D打印技術製造。運用3D打印技術使得車輛零部件數量比傳(chuan) 統汽車更少,同時更加便於(yu) 實現個(ge) 性化定製。此外,3D打印出來的零部件造型可以做的更加誇張。3D打印汽車並非XEV獨創,本田等公司都推出過類似的概念設計或實車。

寫(xie) 在最後:

3D打印技術已廣泛應用於(yu) 工業(ye) 製造當中,該技術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生產(chan) 過程中的靈活性,相對傳(chuan) 統製造方式,它可以快速將概念設計變成實物,有效簡化生產(chan) 流程,降低研發成本,並縮短研發周期。3D打印技術提供了一條更加快捷高效的創新路徑,它已經開始在汽車製造領域逐漸占據一席之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