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創板已上市或被受理上市申請的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有19家,IPO擬融資總金額227.77億(yi) 元。其中,7家已成功上市,12家IPO在途。
2020年上半年收官戰在即,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ce) 製改革落地見效、A股分拆上市體(ti) 係基本建立、創業(ye) 板注冊(ce) 製改革、精選層公司審核加快……在從(cong) 嚴(yan) 監管的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正逐漸完善基礎製度,並不斷擴大開放。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ye) 融資模式主要是以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融資效率低且易導致高負債(zhai) 率。而證券主導型的直接融資模式高效且更有利於(yu) 推動中小企業(ye) 和創新型企業(ye) 成長壯大,已成國際主要融資模式。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證券主導型的直接融資或將提升。
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重資產(chan) 與(yu) 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在補貼大幅退坡、整體(ti) 市場低迷、新冠疫情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疊加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需求,融資需求迫切,加速對接資本市場成為(wei) 多數企業(ye) 的必選項。
據上交所官網數據顯示,自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鳴鑼開市,截至今年6月23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共115家,總市值超1.94萬(wan) 億(yi) 元,平均市盈率87.13倍,吸引了一批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ye) 掛牌上市,市場重要性日益凸顯。
科創板作為(wei) 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實驗田”,天然契合了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對接資本市場的需求。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發現,目前科創板已上市或被受理上市申請的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有19家,7家已上市企業(ye) 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總計約60.92億(yi) 元,12家未上市企業(ye) 擬融資總金額169.78億(yi) 元。

今年以來,兩(liang) 家鋰電設備生產(chan) 企業(ye) 奧特維、聯贏激光成功登陸科創板:5月21日,光伏與(yu) 鋰電設備生產(chan) 商奧特維正式登陸科創板,擬募集資金7.64億(yi) 元,其中4.40億(yi) 元用於(yu) “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1.74億(yi) 元用於(yu) “研發中心項目”,1.50億(yi) 元用於(yu) “補充流動資金”;6月22日,聯贏激光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擬募集資金5.81億(yi) 元,其中3.22億(yi) 元將用於(yu) 建設高精密激光焊接成套設備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主要產(chan) 品為(wei) 激光焊接成套設備、工作台、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機,主要應用於(yu) 動力電池、汽車製造、五金家電、消費電子、光通訊等製造業(ye) 領域,屬於(yu) 科技創新領域。
加上去年登陸科創板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chan) 企業(ye) 容百科技,鋰電池設備生產(chan) 企業(ye) 杭可科技、瀚川智能,鋰電池碳納米管導電劑生產(chan) 企業(ye) 天奈科技,鋰電池銅箔生產(chan) 企業(ye) 嘉元科技,5家企業(ye) ,至此,已有7家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除了已上市的7家企業(ye) ,科創板IPO在途的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還有12家:電池企業(ye) 孚能科技(注冊(ce) 生效)、天能股份(已問詢)、派能科技(已受理)、博力威(已受理);設備生產(chan) 商先惠技術(提交注冊(ce) )、科威爾(已問詢)、海目星(上市委會(hui) 議通過);電池材料生產(chan) 商長遠鋰科(已問詢)、康鵬科技(已問詢)、壹石通(已受理)、芳源環保(已受理);燃料電池動力係統生產(chan) 商億(yi) 華通(提交注冊(ce) )等。
其中,長遠鋰科、壹石通、芳源環保、派能科技、科威爾為(wei) 今年上半年科創板新受理企業(ye) :
4月3日,科威爾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集資金將用於(yu) 高精度小功率測試電源及燃料電池、功率半導體(ti) 測試裝備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測試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全球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募資總額2.76億(yi) 元。
5月6日,長遠鋰科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資27.18億(yi) 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yu) 車用鋰電池正極材料擴產(chan) 一期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19.18億(yi) 元)、補充營運資金(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8億(yi) 元)。
5月27日,派能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集資金20億(yi) 元,主要投資於(yu) 鋰離子電池及係統生產(chan) 基地項目、2GWh鋰電池高效儲(chu) 能生產(chan) 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等項目。
6月10日,壹石通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資約3.6億(yi) 元,用於(yu) “動力電池塗覆隔膜用勃姆石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電子通訊用功能粉體(ti) 材料生產(chan) 基地建設項目”、“壹石通(合肥)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營運及發展儲(chu) 備資金。
6月18日,芳源環保科創板上市申請,擬募資10.5億(yi) 元,全部投向年產(chan) 5萬(wan) 噸高端三元鋰電前驅體(ti) 和1萬(wan) 噸電池氫氧化鋰項目。
此外,上半年,還有多家企業(ye) 宣布有意分拆子公司科創板上市:紫江企業(ye) 2月20日晚間公告稱,擬將控股子公司紫江新材料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同時將啟動紫江新材料戰略投資者引進工作;廈門鎢業(ye) 3月13日發布關(guan) 於(yu) 分拆所屬子公司廈鎢新能源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公司擬在控股子公司廈鎢新能源整體(ti) 變更為(wei) 股份有限公司後,將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東(dong) 嶽集團4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董事會(hui) 已經議決(jue) 批準,將主要從(cong) 事生產(chan) 及銷售製氫能材料、製氫膜材料、包裝材料及含氟聚合物纖維業(ye) 務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東(dong) 嶽氫能分拆,並將東(dong) 嶽氫能的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獨立發行和上市,詳細條款在稍後階段確定。
就在6月17日晚間,吉利汽車也發布公告稱,董事會(hui) 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yu) 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除了吉利汽車,多家造車新勢力也表達了科創板上市意向。
還注意到,科創板開市近一年來,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已出現3例終止IPO案例:鋰電池設備生產(chan) 商利元亨和博眾(zhong) 精工在注冊(ce) 環節決(jue) 定終止,正極材料生產(chan) 商科隆新能在問詢環節決(jue) 定終止。
結語:“沒有最終的勝利,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2020年,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格外嚴(yan) 峻,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的加速落地,直接融資的不斷提升,也將增強電池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繼續前進的勇氣。“上市是企業(ye) 管理和資源上台階、更加規範經營的開始,未來資本市場將出現更多的電池新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公司,這也充分說明國家監管層、資本市場、投資者一致看多並支持新能源健康發展的決(jue) 心和信心!”中關(guan) 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shu) 長、電池百人會(hui) 理事長於(yu) 清教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