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打印

增材製造成為建設製造強國新動力

李方正 李博 來源:工信部裝備工業(ye) 發展中心2023-04-17 我要評論(0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增材製造(又稱3D打印)作為“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設質量強國、航天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我國製造業領域的亮眼“名片”,對推動我國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高質量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


01

十年跨越式發展成就顯著


圖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增材製造產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

整體實現從技術化向產業化發展的蛻變。十年來,我國增材製造技術及產品逐步實現產業化,湧現出一大批具備強大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產業規模方麵,從201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21年的26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5%。企業數量方麵,全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1000餘家,鉑力特、先臨三維、華曙高科等以增材製造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湧現,數量從2013年的1家增長至2022年的22家(含新三板),規模過億的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3家增至2022年的42家。

裝備實現從進口為主到國產化替代的轉變。十年來,我國增材製造一批重點工藝裝備和核心器件實現國產替代,批量化供應能力和成本競爭優勢顯著。我國在高精度桌麵級光固化增材製造裝備、多材料熔融沉積增材製造裝備持續保持領跑並暢銷海外,米級多激光器激光選區熔化裝備、多電子槍電子束熔化裝備、大幅麵砂型增材製造裝備等自主開發裝備相關核心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應用實現從原型製造向直接製造的質變。十年來,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實現由快速製造原型樣件逐步向直接製造最終產品質變。在航空航天領域,新一代戰機、國產大飛機、新型火箭發動機、火星探測器等重點裝備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大量應用增材製造技術,解決複雜結構零件的成形問題,實現產品結構輕量化。在醫療領域,髖臼杯、脊柱椎間融合器等14款增材製造醫療植入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在鑄造領域,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建成世界首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工廠,提升產品製造效率,實現對傳統鑄造的替代。

產業格局實現從零散分布到重點聚集的演變。十年來,我國華南、華中、西北等地區部分省市依靠自身良好的經濟發展優勢、區位條件和工業基礎,通過有效匯聚產業資源,實現了增材製造產業從零散狀、碎片化到成鏈條、聚集化發展的演變。

02

多管齊下增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十年跨越式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說明,隻有多管齊下,才能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加強頂層設計是我國增材製造發展的重要支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等多個國家規劃明確支持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等行業規劃持續推進我國增材製造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增材製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2020—2022年)》《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十四五”醫療產業裝備發展規劃》等從產業生態、供給、應用等多個方麵做出相應規劃布局。

具備完整工業體係是我國增材製造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現代工業體係,截至2021年末,我國工業增材製造裝備安裝量市場占比10.60%,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完整的工業體係提高了我國增材製造裝備的供給能力,提升了我國增材製造發展的穩健性和抵抗不可預知風險的能力。

擁有豐富應用場景是我國增材製造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堅實,為增材製造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船舶領域,我國造船三大指標保持領先,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領域,我國汽車保有量從2012年的1.2億輛增長到目前的3.1億輛;自2015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新興產業領域,電池、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重視產業生態塑造是我國增材製造發展的有力保障。十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增材製造產業生態體係。在行業組織建設方麵,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增材製造國家創新中心、全國增材製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國家級組織機構成立,有力支撐增材製造產業發展。在產業服務方麵,中國增材製造產業年會、產業展覽會、全國增材製造技術高峰論壇等活動紛紛開展,《中國增材製造產業年鑒》《中國增材製造產業典型應用案例集》等爭相發布,全力服務產業發展,提高增材製造認知度。在標準建設方麵,已發布增材製造技術相關國家標準共計30餘項,各級標準體係逐步建立,促進增材製造產業的標準化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麵,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開設增材製造工程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超過70所,100餘所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增材製造相關課程或專業方向,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03

奮力譜寫(xie) 製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圖片

展望未來,增材製造作為我國製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主旋律之一,將持續加快我國製造業從轉型到創新驅動發展速度,不斷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影響力,加速推進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奮力譜寫製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增材製造作為工作母機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未來必將成為與減材製造、等材製造並列的三大工業領域的主流製造工藝之一,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新格局。

過去十年,我國增材製造產業規模逐年高速增長,預計2022年將達到330億元的市場規模。未來,增材製造將不斷向製造業各領域的細分方向、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麵深入發展。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預期、超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對增材製造應用的強烈需求,按照25%的複合增長率估算,我國增材製造產業規模有望在2027年左右突破千億。

目前,得益於我國完備的工業體係以及齊全的產業鏈,增材製造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未來,高質量激光器、電子束槍、掃描振鏡等核心部件將實現全部國產化;各型大尺寸、多激光的高效增材製造裝備穩定性將不斷提高;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大型高性能複雜構件、空間增材製造等新型前沿技術裝備將持續拓展創新。增材製造技術裝備全麵向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智能化發展,供給能力將得到全麵提升。

增材製造與數字化技術、激光技術、機械加工技術等多技術的結合,將對生產模式、生活方式,乃至產業鏈價值結構產生深刻影響,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未來,增材製造技術將廣泛應用於製造業各領域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中,有效推動現代製造業的培育壯大以及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重塑我國製造業嶄新麵貌。

同時,一批增材製造企業、品牌與產品將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如2021年西安鉑力特選區激光熔融裝備產量為293台,已超國際巨頭德國易歐司公司,位居全球首位。清研智束研發出全球首台多電子束槍粉末床熔融裝備。未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將積極帶動增材製造全產業鏈共同發展;一批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持續增強我國增材製造在全球的影響力;眾多技術性能領先的中國產品為全球增材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硬核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