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社論
自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部分專(zhuan) 家學者認為(wei) 中國經濟勢將大受影響的看法,備受媒體(ti) 關(guan) 注。於(yu) 是,當1月底中國官方公布2018年經濟成長率降至6.6%,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後,不少專(zhuan) 家與(yu) 媒體(ti) 更直接將中國經濟急遽降溫歸咎於(yu) 中美貿易戰,研判是貿易戰導致中國出口放緩、企業(ye) 投資與(yu) 消費者信心減弱。畢竟,中國近30年來僅(jin) 在1989年及其後的國際製裁衝(chong) 擊下,導致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1989、1990年為(wei) 4.2%、3.9%),1990~2010年平均成長率超過10%,即便在2008~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經濟成長率也能撐在9%的高點。
然而,若仔細檢視中國經濟數據便不難發現,要將2018年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均歸因於(yu) 中美貿易戰之過,有些過於(yu) 牽強。
首先,就出口而言,2018年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使中國對美國出口大幅增長11.3%,達到4,784億(yi) 美元,貿易順差更增長17.2%,達到3,233.2億(yi) 美元,穩居中國各貿易順差國之冠,且連續2年刷下新高紀錄。再加上在關(guan) 稅調升的預期下,中國出口商急於(yu) 在美國貿易限製措施生效前發貨,大量搶出口訂單,更帶動中國對美出口大增。所以,若幹人士直指2018年中國經濟表現欠佳乃美國關(guan) 稅壁壘所致之說,不盡真實。
其次,雖然2018年中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年增率降至5.9%,為(wei) 2000年以來新低,但主要是受到基礎建設投資由2017年的年增19%,大幅降至3.8%的影響,製造業(ye) 投資年增率仍高達9.5%,創下近3年來新高,顯見貿易戰導致中國企業(ye) 信心回落、投資大幅趨緩,進而衝(chong) 擊整體(ti) 經濟的論述,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那麽(me) ,究竟拖累2018年中國經濟表現的主因為(wei) 何?前述的基礎建設投資大幅下滑,與(yu) 實質消費快速回落,實為(wei) 兩(liang) 大關(guan) 鍵,並與(yu) 中國過去長期透過“信用擴張”(credit expansion)支撐經濟成長,脫不了關(guan) 係。
眾(zhong) 所周知,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該年11月中國推出4兆投資計劃救市,力挺2009年經濟成長再度衝(chong) 上9.1%,頓時成為(wei) 穩住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豈料,歐債(zhai) 危機接踵而來,令依舊脆弱的全球經濟再受打擊,成長陷入停滯。美國為(wei) 首的全球主要央行遂相繼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大量熱錢湧入經濟維持高度成長的中國,為(wei) 其帶來經濟結構扭曲、製造業(ye) 大量產(chan) 能過剩、債(zhai) 務杠杆快速累積的巨大苦果。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中國非金融體(ti) 係總債(zhai) 務對GDP比已從(cong) 2008年底的141.4%一路攀升至2016年底的241.4%。雖然2017年在官方去杠杆政策下,總債(zhai) 務對GDP比未再明顯增加,但因中國政府出手打擊網絡借貸平台(P2P)等民間影子銀行,反倒使非金融體(ti) 係總債(zhai) 務對GDP比於(yu) 2018年第2季末再度回升至253.1%。同時,2008年後中國家庭債(zhai) 務快速上升,至2018年第2季末達到6.58兆美元,對GDP比更達50.3%,遠高於(yu) 2008年的18.6%,房市泡沫明顯擴大。
為(wei) 了避免中國爆發係統性債(zhai) 務危機,習(xi) 近平在連任國家主席與(yu) 中共總書(shu) 記後,更確立了2018~2020為(wei) 期三年的“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並將防風險、去杠杆列為(wei) 首要目標。在此政策方針下,2018年中國中央政府讓基礎建設投資力道增長放緩至3.8%,與(yu) 2014~2017年平均年增長率20.4%的水準,差距頗大,足見中國對民間龐大債(zhai) 務風險的恐懼,以及推動去杠杆的急迫性。
問題是,對中國而言,既不能讓房市泡沫與(yu) 杠杆持續擴大,卻必須避免房價(jia) 崩盤引爆中國版的房市風暴,危及社會(hui) 安定。今年1月廣發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中國家庭資產(chan) 配置有77.7%集中在房地產(chan) ,遠高於(yu) 美國家庭的34.6%,代表中國房市崩盤所付出的經濟代價(jia) ,將遠高於(yu) 西方國家。因此,中國以“房住不炒、房價(jia) 不漲”為(wei) 房市調控政策指導方針,加以經濟成長趨緩,過重的房貸壓力自然會(hui) 對民間消費產(chan) 生排擠效應,成為(wei) 2018年中國消費成長減緩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言之,2018年中國經濟大幅趨緩,實非中美貿易戰的偶然,而是長期“信用擴張”政策的必然。更麻煩的是,現正進行的中美貿易談判,雖時而傳(chuan) 出正麵的訊息,給予金融市場些許信心,但對“務實的”美國而言,在好不容易有牽製中國的工具(關(guan) 稅),且效果頗佳後,怎會(hui) 輕言放棄?在可預見的未來,雙方縱能談出些許共識,美國頂多將去年調升的關(guan) 稅稅率略為(wei) 降低,做為(wei) 談判紅利,卻不太可能會(hui) 完全解除對中國的關(guan) 稅枷鎖。而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負麵影響,隻怕在2019年才正要體(ti) 現。再加上中國政府持續推動“三大攻堅戰”,意欲拆解偌大的債(zhai) 務地雷下,消費及投資亦將快速減緩,導致企業(ye) 利潤萎縮,進一步壓低民間投資意願。由此可知,2019年中國麵臨(lin) “內(nei) 外交逼”的挑戰甚大,各界實應密切注意相關(guan) 的情勢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