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探維科技宣布已完成數千萬(wan) 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清控銀杏是本輪獨家投資方。本輪融資主要用於(yu) 第一款激光雷達產(chan) 品Tensor-Pro的量產(chan) 交付、下一代激光雷達的研發。
探維科技成立於(yu) 2017年底,成立伊始就獲得了華控基石基金過千萬(wan) 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主要業(ye) 務專(zhuan) 注於(yu) 研發固態激光雷達設備和圖像融合的三維環境感知解決(jue) 方案,可應用於(yu) 自動駕駛的車載和智慧交通等場景。
在車載場景,探維科技的激光雷達可裝載於(yu) 汽車廠商的L3-L4級自動駕駛量產(chan) 車、低速自動駕駛物流車和掃地車、港口無人車、礦用無人車、倉(cang) 儲(chu) AGV等;而在智慧交通場景,其激光雷達可以提供路側(ce) 的車輛檢測、識別,行人識別等功能,為(wei) 智慧交通和車路協同係統提供環境感知功能。
探維科技創始人兼CEO王世瑋是清華大學精儀(yi) 係博士、美國亞(ya) 利桑那大學訪問學者,在精密光學測量和微納製造方麵有多年研究經驗,曾就職於(yu)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參與(yu) 製定多項車載設備的國家標準;聯合創始人吳冠豪是清華大學精儀(yi) 係副教授和博導,是激光雷達領域專(zhuan) 家,現任全國光電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委員,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hui) 計量儀(yi) 器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zhuan) 利 20 餘(yu) 項。
為什麽要做固態激光雷達?
目前,國內(nei) 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眾(zhong) 多激光雷達廠商已經出貨的機械式激光雷達,以16線、40線、64線產(chan) 品為(wei) 主,並不斷往更高線束產(chan) 品迭代。而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當時全球分辨率最好、探測距離最遠的128線雷達。
但不可否認的是,機械式激光雷達雖然技術相對成熟,但製造調試過程繁瑣、生產(chan) 周期漫長、價(jia) 格昂貴、電子元器件太多導致難以通過車規驗證、機械旋轉部件在真實行車環境下可靠性不高,難以支持主機廠等客戶實現自動駕駛的大規模量產(chan) 。
因此,越來越多激光雷達廠商開始研發固態激光雷達,以滿足自動駕駛普及的要求:大規模、低成本、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的優(you) 點包括:係統結構簡單、易於(yu) 量產(chan) 、成本低、環境穩定性好、對車載係統的溫度和振動的適應性強。
但目前,無論是MEMS的混合固態方案,還是Flash和OPA路線的純固態方案,絕大部分公司的技術開發仍處於(yu) 樣機階段,還沒有技術成熟度高、性能好、供應鏈穩定的固態激光雷達產(chan) 品進入量產(chan) 階段。
這成為(wei) 探維科技切入市場的一個(ge) 核心競爭(zheng) 點。該公司從(cong) 2017年成立之初就選擇專(zhuan) 攻固態激光雷達,開始研發Tensor係列激光雷達,今年4月,探維的Tensor-Pro固態激光雷達產(chan) 品就已經完成量產(chan) ,陸續完成交付超過千台,年產(chan) 量也已經達到5000台。
探維科技稱,Tensor-Pro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16線三維固態激光雷達,基於(yu) 微振鏡掃描的技術路線,能夠對周圍目標物進行TOF測距,生成帶有位置深度信息的三維點雲(yun) ,實現對周圍環境的快速、精確感知,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距精度高、分辨率高、環境穩定性好等優(you) 點。比如,這款雷達可以識別和檢測到200米以外的車輛和100米外的行人,分辨率和有效探測距離已經接近於(yu) 甚至超過了32線的機械式激光雷達。
Tensor係列激光雷達
為什麽能率先實現量產?
探維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內(nei) 實現量產(chan) 交付,與(yu) 團隊過往的技術積累有密切關(guan) 係。
探維科技是中國最早擁有固態激光雷達、國產(chan) 化芯片化TOF測量和硬件級圖像融合技術的企業(ye) ,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yi) 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從(cong) 2008年起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星載測繪激光雷達項目”,開始研發激光雷達,應用於(yu) 航天係統。
“當時我們(men) 在學校做的就是完全自主研發的方案,考慮到禁運等問題,我們(men) 一開始就避免使用價(jia) 格高昂的進口器件,固態方案也避免了複雜的人工裝調。這種國產(chan) 化的方案給我們(men) 帶來很大的成本優(you) 勢。”吳冠豪表示。
吳冠豪告訴36氪,他們(men) 在清華大學的研發團隊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硬件級的圖像“前融合”方案,領先同行。現在學校團隊和公司在北京市科委專(zhuan) 項的支持下,已完成原理樣機,分辨率有了質的飛躍。相比之下,業(ye) 內(nei) 很多自動駕駛係統仍然還是采用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分別感知信息,再通過後期軟件處理,進行圖像“後融合”,在效率和成本上都不及“前融合”方案。
這種成本優(you) 勢也反映在其產(chan) 品定價(jia) 上。王世瑋告訴36氪,根據現在的量產(chan) 情況,他們(men) 固態激光雷達的單價(jia) 在得以突破到萬(wan) 元以下,是同等性能機械式激光雷達價(jia) 格的一半。隻有這樣的高性價(jia) 比,才能讓客戶有意願用探維科技的激光雷達替換原來使用的雷達。
目前落地成果如何?
王世瑋提到,探維的Tensor係列激光雷達,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的理念上就是要發揮其固態技術方案高性能、低成本、易量產(chan) 的優(you) 勢,主打最具量產(chan) 和商業(ye) 化落地機會(hui) 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目前,Tensor係列激光雷達已經完成大量的客戶測試和驗證,應用場景覆蓋L3級乘用車商用車、L4級低速自動駕駛、工業(ye) AGV、無人叉車和車路協同等領域。而在工業(ye) 低速自動駕駛場景和新基建領域,已經有很成熟的激光雷達量產(chan) 需求,在客戶的測試車型從(cong) Demo走向量產(chan) 的過程中,探維的固態激光雷達具備明顯的價(jia) 格優(you) 勢和產(chan) 能優(you) 勢。
高速公路車輛檢測和無人叉車應用案例
激光點雲(yun) 目標識別和SLAM效果
目前,探維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量產(chan) 產(chan) 線建設。憑借Tensor係列優(you) 秀的易量產(chan) 特性,探維的流水產(chan) 線每20分鍾就能完成一台激光雷達的組裝、標定和測試,每天可向客戶交付多達幾十台的激光雷達設備。
激光雷達生產(chan) 和測試產(chan) 線
王世瑋表示,同等條件下,這種量產(chan) 效率在機械式技術路線和其他現有的固態技術路線上都是無法想象的。探維科技已經開始規劃按照車規標準建設的大規模量產(chan) 產(chan) 線,目標在2021年將年產(chan) 能提高到50k以上,並且嚴(yan) 格按照汽車行業(ye) 的規範建立研發、生產(chan) 、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製等一係列體(ti) 係。
探維激光雷達批量交付情況
公司未來規劃是什麽?
談及激光雷達未來的價(jia) 格下降趨勢,王世瑋表示,當搭載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達到新車比例的5%-10%時,他們(men) 的激光雷達交付量能達到每年10萬(wan) 台,那時候單價(jia) 有望降到1000人民幣左右。
今年年底,探維科技計劃開始給客戶交付下一代的高分辨率固態激光雷達產(chan) 品Scope係列,分辨率可達64x1200,測距範圍達300米,精度為(wei) 2厘米,視場角為(wei) 25x120度,產(chan) 品將在保留探維技術路線“低成本”“易量產(chan) ”“車規級”特點的同時,為(wei) 用戶提供更加高清的激光點雲(yun) 和更遠的目標探測距離。
探維下一代高分辨率激光雷達Scope
王世瑋介紹,探維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激光雷達的批量銷售,以及激光點雲(yun) 數據處理服務,今年預計營收1500萬(wan) -2000萬(wan) 人民幣,明年預計營收5000萬(wan) 人民幣,並有機會(hui) 實現盈利。到2022年,該公司計劃將激光雷達產(chan) 品搭載在量產(chan) 車型上,並實現超過2億(yi) 人民幣的收入。到2023年,營收預計可達5億(yi) 人民幣。屆時,國內(nei) 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億(yi) -100億(yi) 人民幣。
在市場規模方麵,探維科技預測,2021年,激光雷達有望搭載在3萬(wan) 台國產(chan) 量產(chan) 車上;到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50億(yi) 美元;到2035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將突破800億(yi) 美元。
談及本次PreA輪的投資邏輯,清控銀杏虞力博士說,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車載、工業(ye) 和車路協同的應用場景也日趨成熟,高精度三維環境感知技術麵臨(lin) 著進一步降低硬件成本的需求。目前激光雷達作為(wei) 係統中最為(wei) 關(guan) 鍵的傳(chuan) 感器,仍然消耗了大量的硬件成本和失效模式,傳(chuan) 統機械式雷達又難以達到車規和量產(chan) 的要求,激光雷達行業(ye) 麵臨(lin) 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hui) 。
“探維科技的創始團隊全部來自清華大學精密測量與(yu) 儀(yi) 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家真正基於(yu) 清華核心技術的激光雷達創業(ye) 團隊。團隊從(cong) 2008年開始從(cong) 事星載測繪激光雷達係統的開發,陸續完成了固態激光雷達係統和圖像融合技術的開發,完成了高精度的TOF測量技術,成功擺脫了對進口高端芯片的依賴,並在激光雷達係統上實現了衛星級別的環境穩定性,為(wei) 車載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開發奠定了寶貴的技術基礎。”虞力表示。
未來繼續看好探維科技發揮固態激光雷達低成本、易量產(chan) 的優(you) 勢,繼續深耕工業(ye) 、物流、路側(ce) 應用,布局車規級激光雷達的升級和量產(chan) ,全麵完成對機械式激光雷達的應用替代,成為(wei) 國內(nei) 外領先的車規級量產(chan) 車載激光雷達供應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