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是近年最熱門,卻也是爭(zheng) 議最大的自動駕駛傳(chuan) 感設備,因成本高且存在冗餘(yu) ,而常以中高端車“賣點”的形式存在。
在爭(zheng) 議聲中,激光雷達前裝市場仍然在2022年實現明顯起量,相關(guan) 公司的資本化動作也接連不斷。
近日,激光雷達模組研發銷售企業(ye) 福建海創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創光電”)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shu) ,申請在科創板上市。興(xing) 業(ye) 證券擔任該公司上市保薦人。
根據募集資金計劃,海創光電計劃募集資金12.6億(yi) 元,用於(yu) 海創光電產(chan) 業(ye) 園項目(一期)、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shu) 顯示,海創光電的激光雷達光模組收入在2022年突飛猛進,其從(cong) 原先的微小份額成長至業(ye) 務支柱。同時,公司的客戶囊括了圖達通、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德國大陸、Innoviz,Luminar等幾乎所有國內(nei) 外領先的激光雷達主機廠,業(ye) 內(nei) 資源可謂極其豐(feng) 富。
可是,即便是這樣的企業(ye) ,在遇冷的自動駕駛大環境下,仍不得不麵對包括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問題,以及市場對兩(liang) 大主流光源技術路線選擇的問題。
車載激光雷達以量換價(jia)
招股書(shu) 顯示,海創光電主要為(wei) 激光雷達、光纖激光器、光通訊模塊、醫療設備等生產(chan) 商提供核心元器件和模組。業(ye) 務鏈條上,公司銷售的核心產(chan) 品為(wei) 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其與(yu) 長光華芯,縱慧科技等知名車載激光雷達芯片企業(ye) 為(wei) “友商”。
業(ye) 務方麵,報告期內(nei) ,海創光電分別在2020-202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2.48億(yi) ,3.72億(yi) 和6.03億(yi) ,實現歸母淨利潤3150萬(wan) 、4987萬(wan) 和7315萬(wan) 元。
其中,公司激光雷達收入在2022年出現了激增,原因係“車載激光雷達元年”,智能汽車前裝激光雷達市場的放量。
數據顯示,海創光電的激光雷達業(ye) 務包括激光器,快慢軸準直鏡頭等激光雷達收發模組和關(guan) 鍵元器件。公司2020至2022年激光雷達業(ye) 務領域銷售收入分別為(wei) 1222萬(wan) 元、4451萬(wan) 元及3.09億(yi) 元,複合增長率高達402.48%,其占比公司業(ye) 務從(cong) 2021年僅(jin) 不到12%,至2022年一躍達到51%以上,快速躋身公司最大業(ye) 務分項。
車載激光雷達東(dong) 風正勁,成功彌補了通訊、醫療激光設備近年略不景氣導致的增長乏力。不過,由於(yu) 產(chan) 品模組在規模化量產(chan) 後一般都會(hui) 進行降價(jia) ,所以量產(chan) 也使得公司綜合毛利率水準從(cong) 2020、2021年的40.32%、40.53%下降至2022年的32.07%。
對此,海創光電董秘辦工作人員在回應記者采訪時指出,公司激光雷達業(ye) 務產(chan) 品主要應用於(yu) 車載消費領域,公司激光雷達業(ye) 務毛利率有所波動,主要受收入結構變動和各類產(chan) 品自身毛利率變動等因素共同影響。
該名工作人員稱:“2022年激光雷達業(ye) 務毛利率下降,主要係公司激光雷達光源模組開始批量生產(chan) 交付,規模化效應顯現,單位成本下降,公司與(yu) 客戶基於(yu) 量產(chan) 成本及銷量情況對產(chan) 品進行重新定價(jia) ,調低了激光雷達光源模組銷售單價(jia) ,銷售價(jia) 格下調幅度超過了成本下降幅度。”
核心技術“路線之爭(zheng) ”
每家衝(chong) 刺科創板的企業(ye) 都有其“黑科技”,海創光電IPO最大賣點在於(yu) 其1.5微米波長光纖激光光源。
資料顯示,目前激光雷達光源波長分布應用最多的包括905納米光源和1550納米(≈1.5nm)光源,兩(liang) 者在常規環境中均有避免被大氣環境大量吸收的優(you) 點。而從(cong) 兩(liang) 者之間的對比來看,1550納米因發光原理與(yu) 905納米光源存在區別,前者可以比較輕易的提高功率以提升探測深度,且長1550波長電磁波對人眼的影響更小,但同樣因模組製造材料的限製,1550納米的成本一直較905納米更高。
中信證券在此前的一份激光雷達拆機報告中稱,1550納米因更容易被水吸收,不易形成聚焦光點等特點,安全係數或超905納米路線10倍。
然而也係易被水吸收的緣故,1550納米很難穿透即便很薄的水牆,導致其在大雨天,大霧天等極端環境下泛用性受限。
招股書(shu) 顯示,海創光電方麵同時擁有905納米和1550納米光源模組的技術儲(chu) 備。不過產(chan) 品端推廣銷售端,公司顯然更傾(qing) 向1550納米路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公司官網發現,公司目前主推產(chan) 品包括1.5微米光纖激光器,1550納米脈衝(chong) 光纖齊光強和車規級1550光纖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公司也在招股書(shu) 中明確表示,自己為(wei) 1.5微米光纖激光器在全球範圍的“主要製造商”。
客戶方麵,公司披露的兩(liang) 大客戶圖達通、Luminar均為(wei) 1.5微米路線的“擁躉者”。而他們(men) 的客戶也以以安全為(wei) 賣點的中高端汽車品牌或外資品牌為(wei) 主,包括蔚來、沃爾沃、戴姆勒-奔馳、豐(feng) 田、通用等。
不過,從(cong) 主流市場角度,以歐司朗為(wei) 代表的905納米路線卻以成本優(you) 勢占據著更多的前裝市場份額,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國內(nei) 頭部激光雷達主機廠,Innoviz,Ouster等等海外主機廠,均使用905nm作為(wei) 主流路線。且由於(yu) 成本原因,大部分主機廠采用的高級輔助駕駛(ADAS)補盲激光雷達也多使用905nm路線。
從(cong) 這一角度來說,在大量高級別自動駕駛全棧供應商都轉戰ADAS市場的大前提下,目前的市場環境似乎對海創光電來說並不太友好。
當然,成本和安全,這是所有汽車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業(ye) 者的兩(liang) 難問題,誰會(hui) 戰勝誰?這個(ge) 答案一時難以預料。
對於(yu) 路線問題,海創光電方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自主研發的1.5m光纖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在可靠性、功耗、尺寸等核心指標上具有領先優(you) 勢,已達到車規級要求,且已實現批量生產(chan) 。且於(yu) 1.5m激光雷達探測距離遠、人眼安全、抗幹擾能力強等優(you) 勢,采用1.5m 激光雷達作為(wei) 自動駕駛車輛的主雷達成為(wei) 優(you) 選方案
成本方麵,海創光電董秘人士則表示,隨著1.5m激光雷達技術的不斷迭代,設計、工藝的不斷優(you) 化,光源、探測器的成本均已大幅降低,同時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能源車的數量快速增長,量產(chan) 形成的規模化效應也將大幅降低成本。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