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和韓國科研人員研製出一種納米晶體(ti) 顆粒,能在光信號控製下像電燈泡一樣變亮或變暗,而且性質非常穩定,可多次反複開關(guan) 而不“疲勞”。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種“光開關(guan) ”材料有助於(yu) 研發更高分辨率的納米顯微鏡、可容納海量數據的光學量子存儲(chu) 器等。
實驗發現,用近紅外波段不同波長的光照射,新型納米晶體(ti) 顆粒會(hui) 在發光和不發光狀態之間切換,幾小時內(nei) 開關(guan) 上千次也沒有性能下降的跡象。近紅外波段是觀察生物分子的重要窗口,在微加工等方麵也有獨特優(you) 勢。研究人員推測,新材料的開關(guan) 性質來源於(yu) 晶體(ti) 內(nei) 部極其微小的缺陷,以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觀察到這些缺陷。他們(men) 用這種顆粒在三維基板上實現了二維和三維納米級圖形的寫(xie) 入、擦除和重寫(xie) ,驗證了它在數據存儲(chu) 方麵的應用潛力。在另一項實驗中,新材料的穩定開關(guan) 特性使顯微成像過程可持續收集充足的光子,大幅提高分辨率。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