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械係統

高精製造領域 汽車工業裏的激光焊接技術

來源:OFweek激光網2015-01-09 我要評論(0 )   

激光焊接機技術廣泛被應運在汽車、輪船、飛機、高鐵等高精製造領域,給人們(men) 的生活質量帶來了重大提升,更是引領家電行業(ye) 進入了精

              激光焊接機技術廣泛被應運在汽車、輪船、飛機、高鐵等高精製造領域,給人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重大提升,更是引領家電行業進入了精工時代。

  20世紀80年代後期,千瓦級激光成功應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而今激光焊接生產(chan) 線已大規模出現在汽車製造業(ye) ,成為(wei) 汽車製造業(ye) 突出的成就之一。德國奧迪、奔馳、大眾(zhong) 、瑞典的沃爾沃等歐洲的汽車製造廠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率先采用激光焊接車頂、車身、側(ce) 框等鈑金焊接,90年代美國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公司竟相將激光焊接引入汽車製造,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意大利菲亞(ya) 特在大多數鋼板組件的焊接裝配中采用了激光焊接,日本的日產(chan) 、本田和豐(feng) 田汽車公司在製造車身覆蓋件中都使用了激光焊接和切割工藝,高強鋼激光焊接裝配件因其性能優(you) 良在汽車車身製造中使用得越來越多。

  激光焊接運用於(yu) 汽車可以降低車身重量、提高車身的裝配精度、增加車身的剛度。目前的汽車工業(ye) 中,激光技術主要用於(yu) 車身焊接和零件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於(yu) 車身框架結構的焊接,例如頂蓋與(yu) 側(ce) 麵車身的焊接。用激光焊接技術,工件連接之間的接合麵寬度可以減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車體(ti) 的剛度,極大提高了安全性。激光焊接零部件,零件焊接部位幾乎沒有變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後熱處理,常用於(yu) 變速器齒輪、氣門挺杆、車門鉸鏈等。

  據悉,大眾(zhong) 汽車創造了42米全車身無縫焊接技術,大大提高了車身整體(ti) 性和穩定性。

  當然,這不是一汽大眾(zhong) 這樣做,使用激光焊接技術,其實在:寶馬、奧迪、奔馳、保時捷等等一些豪車上基本都采用激光焊接技術,但隻是德國大眾(zhong) 在中低端車型裏麵采用了。一汽大眾(zhong) 全係都采用了激光焊接技術,從(cong) 全新捷達到新CC,激光焊接技術全麵覆蓋。

  此外,像新卡羅拉,福睿斯,科魯茲(zi) 這三款車型主要車身構架的拚接處有部分焊接點采用的激光焊接技術。

  激光焊接技術具有很多優(you) 勢:

  (1)可將入熱量降到最低的需要量,熱影響區金相變化範圍小,且因熱傳(chuan) 導所導致的變形亦最低。

  (2)32mm板厚單道焊接的焊接工藝參數業(ye) 經檢定合格,可降低厚板焊接所需的時間甚至可省掉填料金屬的使用。

  (3)不需使用電極,沒有電極汙染或受損的顧慮。且因不屬於(yu) 接觸式焊接製程,機具的耗損及變形接可降至最低。

  (4)激光束易於(yu) 聚焦、對準及受光學儀(yi) 器所導引,可放置在離工件適當之距離,且可在工件周圍的機具或障礙間再導引,其他焊接法則因受到上述的空間限製而無法發揮。

  (5)工件可放置在封閉的空間(經抽真空或內(nei) 部氣體(ti) 環境在控製下)。

  (6)激光束可聚焦在很小的區域,可焊接小型且間隔相近的部件,

  (7)可焊材質種類範圍大,亦可相互接合各種異質材料。

  (8)易於(yu) 以自動化進行高速焊接,亦可以數位或電腦控製。

  (9)焊接薄材或細徑線材時,不會(hui) 像電弧焊接般易有回熔的困擾。

  (10)不受磁場所影響(電弧焊接及電子束焊接則容易),能精確的對準焊件。

  (11)可焊接不同物性(如不同電阻)的兩(liang) 種金屬

  (12)不需真空,亦不需做X射線防護。

  (13)若以穿孔式焊接,焊道深一寬比可達10:1

  (14)可以切換裝置將激光束傳(chuan) 送至多個(ge) 工作站。

  由於(yu) 激光焊接的這些優(you) 勢,注定了它會(hui) 逐漸取代傳(chuan) 統焊接在汽車工業(ye) 上的應用。

  總之,激光焊接技術,加強了車輛的安全係數,使得車身更加的穩定,最大限度的保證乘客的安全。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