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2016年出貨量預計50萬 服務機器人產業如何破局

星之球激光 來源:CCTIME飛象網2016-04-21 我要評論(0 )   

機器人特別是服務機器人成為(wei) 新的熱點,市場正在快速發酵。越來越多的公司和方案商投入到服務機器人產(chan) 品的開發,包括以前從(cong) 事平板電腦、早教機等方案和產(chan) 品開發的公司也...

  2015年國內機器人企業超過4000家
  目前國內能量產的服務機器人品牌不超過5、6家
  2015年國內服務機器人整體出貨量僅有幾萬台
  2015年某機器人標杆公司月出貨量約1k/月
  2016年4月穀歌母公司Alphabet將機器人業務部門解散
  業內人士預計2016出貨量大概50萬左右。
  機器人特別是服務機器人成為新的熱點,市場正在快速發酵。越來越多的公司和方案商投入到服務機器人產品的開發,包括以前從事平板電腦、早教機等方案和產品開發的公司也開始轉向機器人市場。調研機構易觀智庫預計,到2017年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將達突破200億人民幣。
  但現實太骨感,《智慧產品圈》經過調研發現,2015年國內服務機器人整體出貨量僅有幾萬台,某標杆公司月出貨量約1k/月,並且多是樣品展示使用,這無疑給當前發展火熱的機器人產業當頭潑了盆冷水。另外從資本市場上看,出現產業火爆,投資冷淡怪像。
  為何服務機器人潛在需求很大,產業很熱,可是卻出現了投資冷、銷量小的僵局?
  機器人產業陷入死循環:產業鏈不完善——產品交互體驗差——用戶不買單、不起量——配套技術設備不願跟上
  一、產業供應鏈不完善,關鍵核心器件和技術缺乏。機器人核心器件和模塊包括主控、語音模塊、麥克風陣列、攝像頭、視覺處理模塊、無線連接模塊、超聲波、紅外、陀螺儀、手勢識別、環境光、溫度等各種傳感器、驅動馬達、舵機、移動底盤……就主控來說,目前也沒有專門針對機器人而設計的主控,多是在以往平板主控方案基礎上重新封裝改善穩定性後拿來使用;再如舵機,對於手腳可動機器人是至關重要的部件,可以說是機器人的發動機和變速器,但是國內做舵機的公司很少,做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像視覺處理、傳感器、馬達等也多依賴於進口,模塊成本高,提升了整體設備成本,這樣導致機器人售價較高,消費者不買單。
  二、開發難度大,產品遲遲不能上市,能提供全套功能設計的方案商難找。做機器人的公司要麽是原來做消費電子的企業,對顯示、觸控、傳感技術較為了解,但對舵機和控製算法一無所知,需要重新整合資源;要麽是工控企業出身,對機械的功能和控製了如指掌,但在傳感、顯示、無線傳輸整合上需要找尋合作夥伴;最後讓前麵兩類公司都頭疼的就是人機交互等軟件技術,需要做大量的定製性工作,如語音喚醒和語音合成。
  三、包括感知和認知技術上的瓶頸帶來的用戶體驗差。感知技術涉及到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環境識別、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等等,認知技術包括語義理解、知識表示、聯想推理、自主學習等等,這些都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能讓機器人更為自然的與人類進行溝通交流,從而理解幫助人類。可是技術上的瓶頸導致用戶體驗差強人意、難以引起消費者購買欲望。單以語音來說,目前機器人語音交互能力還比較弱,對話隻限於比較簡單、邏輯清晰的字句,還達不到自然順暢交流的程度,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盡管機器人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相對應其他智能硬件產品來說,以人的形態出現會讓消費者有天然的親切感和高接受度。如何讓機器人落地到千家萬戶,《智慧產品圈》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麵入手:
  一、機器人想被消費者接受,優秀的語音交互是最佳突破口。
  人與人最自然的交互是語言的交流,人和機器間最方便的交流是語音的交互。所以語音交互是否夠好是機器人能不能夠被消費者普遍接受非常重要的一個檢驗標準。
  在解決機器人語音交互難題上,國內領先的語音交互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或許最有發言權。該公司雲平台事業部產品經理張良春指出,機器人語音交互體驗差表現在說話人離得遠聽不到、背景噪聲大聽不清、說話人多不知道聽誰的、容易誤喚醒,其實解決這種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麥克風陣列和遠場拾音技術進行語音前端處理。麥克風陣列是由一定數目的麥克風組成,用來對聲場的空間特性進行采樣並濾波的係統,它通過聲源定位、抑製背景噪聲/幹擾/混響/回聲、信號提取、信號分離等技術解決遠場識別中遇到各種難題,是打破語音交互瓶頸的一大利器。為此訊飛也推出了線性二麥、四麥克風陣列、具有360°全平麵拾音的環形五麥克風陣列,以及各種陣列軟核方案。後續科大訊飛還會推出N+1平麵陣列和立體球形陣列的麥克風陣列解決方案來解決各種各樣的拾音需求。
  當然麥克風陣列隻是作為語音交互的硬件入口,要達到理解用戶所需、實現自然語音交互離不開語音識別、語義分析和理解、語音合成等技術的支持,這部分的大量數據計算必然會放到雲端進行處理,從而簡化硬件端的負載。在雲端方麵,科大訊飛的做法是:從五年多前就開始構建功能強大的訊飛開放雲平台,為機器人提供可迭代優化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聲紋識別、人臉識別、語音合成等一站式、全鏈路的交互解決方案。雲端可以說是作為機器人大腦而存在,地位舉足輕重。“大腦”會不斷成長,同時讓機器人也不斷成長,它將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了解用戶所需所想,越容易被用戶喜愛,從而形成用戶黏性。

二、在某一細分應用功能上下功夫。
  例如早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為早教機增加語音對話等人工智能和互動內容,為掃地機器人增加自主的路徑蔽障算法等,讓原本簡單的產品變得智能。因為這些市場已經存在,市場教育成本低,而且產品成本也可以做到較低,所以消費者容易接受。目前所有機器人分類中,銷量最大的就數掃地機器人了。而技術能力強的公司可以考慮開發機場行李搬運機器人、替身機器人等差異化的商用機器人,此類價格雖高,但麵向企業客戶,對價格沒有那麽敏感。
  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突破。
  這是機器人產業需要長期解決的難題,包括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等核心技術和算法的突破。不過人工智能並不是隨隨便便一家公司就能去開發,需要在這個領域有深厚的積累,例如美國的微軟、IBM、穀歌,中國的科大訊飛等。國內要在這塊取得突破,就得依靠科大訊飛等公司的不懈努力,使得機器人能力不斷的提升,為其進入千家萬戶帶來可能。當然人工智能不僅僅適用於機器人,還能助力萬物互聯時代的蓬勃發展,試想一下,家庭中各種設備、汽車等都可以與人們進行自然流暢的語音交互,為人類提供各種貼心服務,這將是多麽美妙的事情。科大訊飛開放平台副總經理馬漢君表示,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訊飛在去年發布了一個智能硬件量身定製了智能交互方案——AIUI,重新定義了萬物互聯時代人機語音交互標準,讓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像人一樣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
 
圖: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物聯網蓬勃興起
  雖然機器人市場還麵臨種種製約和問題,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機器人進入家庭,為每一個人服務是大勢所趨。對於投身於此市場的公司來說,要跨過這一道道技術上的、產業鏈上的檻並不容易,因此更要把握時機,與有實力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合作,才能在這個市場領先一大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