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lun) 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yu)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了世界首個(ge) 三維等離子標尺,能在納米尺度上測量大分子係統在三維空間的結構。該標尺有助於(yu)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的關(guan) 鍵動力過程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測量DNA(脫氧核糖核酸)和酶的作用、蛋白質折疊、多肽運動、細胞膜震動等。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
隨著電子設備和生物學研究對象越來越小,人們(men) 需要一種能測量微小距離和結構變化的精確工具。此前有一種等離子標尺,是基於(yu) 電子表麵波(也叫“等離子體(ti) ”)開發出的一種線性標尺。當光通過貴金屬,如金或銀納米粒子的限定維度或結構時,就會(hui) 產(chan) 生這種等離子體(ti) 或表麵波。但目前的等離子標尺隻能測量一維距離長度,在測量三維生物分子、軟物質作用過程方麵還有很大局限,其中等離子共振由於(yu) 輻射衰減而變弱,多粒子間的簡單耦合產(chan) 生的光譜很模糊,很難轉換為(wei) 距離。
而新型三維等離子標尺克服了上述困難。該三維等離子標尺由5根金質納米棒構成,其中一個(ge) 垂直放在另外兩(liang) 對平行的納米棒中間,形成雙層H型結構。垂直的納米棒和兩(liang) 對平行納米棒之間會(hui) 形成強耦合,阻止了輻射衰減,引起兩(liang) 個(ge) 明顯的四極共振,由此能產(chan) 生高分辨率的等離子波譜。標尺中有任何結構上的變化,都會(hui) 在波譜上產(chan) 生明顯變化。另外,5根金屬棒的長度和方向都能獨立控製,其自由度還能區分方向和結構變化的重要程度。
研究人員還用高精度電子束光刻和疊層納米技術製作了一係列樣品,將三維等離子標尺放在玻璃的絕緣介質中,嵌入樣品進行測量,實驗結果與(yu) 計算出來的數據高度一致。與(yu) 其他分子標尺相比,這種三維等離子標尺建立在化學染料和熒光共振能量轉移的基礎上,不會(hui) 閃爍也不會(hui) 產(chan) 生光致褪色,在光穩定性和亮度上都很高。
談到應用前景,該研究領導者、伯克利實驗室負責人鮑爾·埃利維塞特說,這種三維等離子標尺是一種轉換器,可將其附著在DNA或RNA鏈多個(ge) 位點,或放在蛋白質、多肽的不同位置,再現複雜大分子的完整結構和生物過程,追蹤這些過程的動態演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