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釔鋁石榴石晶體或被選為太空陽光轉換激光的新材料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鋁網2012-02-03 我要評論(0 )   

綜合人民網10月6日消息: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利用衛星技術,在太空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然後以某種方式傳(chuan) 回地球供人類使用的係統。一旦建成,就成為(wei) 一種取之不盡的潔淨能源...

綜合人民網10月6日消息: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利用衛星技術,在太空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然後以某種方式傳(chuan) 回地球供人類使用的係統。一旦建成,就成為(wei) 一種“取之不盡”的潔淨能源。我國“神七”的“太空漫步”試驗,從(cong) 長遠來看,太空行走是我國從(cong) 太空獲取能源的關(guan) 鍵技術步驟。

 

    太空太陽能電站——是人類獲取能源的主要方向

 

    在軍(jun) 事領域,太陽能對軍(jun) 用航天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應用衛星為(wei) 主的航天係統在通信、導航定位、預警、軍(jun) 事氣象等諸多方麵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來戰爭(zheng) 中更將成為(wei) 決(jue) 定勝負的舉(ju) 足輕重的因素。然而,這些擔負軍(jun) 事任務的航天器(衛星、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等航天器)不可須臾離開電能來維持其正常工作。由於(yu) 航天器本身自帶的電池遲早要耗盡,因此太陽能就成為(wei) 航天器得以正常工作的不可缺少的能源。美國國家安全太空辦公室(NSSO)則對太空太陽能的軍(jun) 事用途感興(xing) 趣。太空發電站傳(chuan) 輸回地球的微波束較為(wei) 集中,因此如果給戰場上的士兵配發接收天線,他們(men) 就能隨時用微波對設備充電。另外,太空太陽能也能為(wei) 邊遠地區的軍(jun) 事基地提供便利。而在這些地區,傳(chuan) 統供電方式每度電的成本在1美元以上。

 

    在宇宙空間,太陽光線不會(hui) 被大氣減弱,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十分穩定。因而在靜止軌道上建設的太陽能電站,一年有99%的時間是白天,其利用效率比在地麵上要高出6~15倍。再有太空太陽能電站的發電係統相對來說比地麵簡單,而且在無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環境中,對設備構件的強度要求也不太高。

 

    隨著全球變暖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緊迫,向太空要能源愈發迫切。美國五角大樓在2007年10月的報告中則明確指出,和“向下鑽取能源”一樣,“向上鑽取能源”的工作必須立即著手開始。

 

    國外發達國家重視開發太空太陽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外太空進行試驗發電的國家有美、日、法、德、俄和烏(wu) 克蘭(lan) 等,其中大多采用微波傳(chuan) 送方式,隻有德國采用激光傳(chuan) 送。而今,歐洲國家在非洲留尼汪島建造的一座10萬(wan) 千瓦試驗型微波輸電裝置,已於(yu) 2003年向當地村莊送電;而日本擬於(yu) 2020年建造試驗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 SPS2000,其2050年結束試驗進入規模運行,該項目已排入日本航天計劃。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想法最初在1968年由美國麻省裏特谘詢公司的工程師彼特·格拉澤提出。雖然太空發電站的大規模建設有望一舉(ju) 解決(jue) 溫室氣體(ti) 排放和能源短缺問題,但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了初步研究後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wei) 其建設成本高得驚人。即使在今天,僅(jin) 將一顆這樣的太陽能衛星送進太空就需要1萬(wan) 億(yi) 美元,而在太空建發電站至少需要十幾顆這樣的衛星。高昂的成本,讓人類不得不望而卻步。

 

    雖然在太空建設發電站的計劃暫時擱置,但人類探索太空太陽能的腳步卻從(cong) 未停止。美國太空太陽能專(zhuan) 家約翰·曼金斯說,近年來太陽能領域的三大技術突破可使太陽能衛星的大小和成本降到可接受的水平,現在曼金斯的可控能源技術公司則是太空太陽能領域研發的領頭羊。

 

    他解釋說,首先與(yu) 20世紀70年代相比,如今的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了4倍,因此所需的電池板的麵積可大大縮小。其次,微波傳(chuan) 送技術也大大提高,利用固定裝置就能使微波光束實現精確指向,而不再需要旋轉天線。因此可以用體(ti) 積小、組裝簡便的模塊天線替代原來1公裏長的天線。最後,機器人可以替代宇航員在太空中完成組裝工作。2007年10月,美國五角大樓國家安全太空辦公室(NSSO)悄然推出一份研究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在未來10年投入100 億(yi) 美元建造一顆能將10兆瓦太陽能傳(chuan) 回地球的試驗衛星,並為(wei) 下一步私人參與(yu) 開發此技術提供經濟激勵。這就是被稱為(wei)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項目。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與(yu) 國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最近將在太空組裝,不久將開始向地麵供電。根據美國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美國有可能在太空建造100座太陽能電站,將會(hui) 滿足美國全國30%的電力。

 

    20世紀80年代,日本也已展開太空太陽能相關(guan) 研究。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與(yu) 日本經產(chan) 省共同資助1200萬(wan) 美元的太空太陽能十年計劃也即將結束第一階段的研究。日本采取的激光傳(chuan) 輸,利用靜止軌道上的反射鏡將收集到的太陽光轉換為(wei) 激光,再傳(chuan) 輸到地麵。由於(yu) 激光與(yu) 太陽光不同,不易發散,因此能夠進行遠距離傳(chuan) 輸。

 

    而在地麵,日本科學家準備使用光電轉換裝置將接收到的激光轉換為(wei) 電力,直接用來分解海水製造氫氣。在微波傳(chuan) 輸方麵,日本科學家希望將位於(yu) 靜止軌道上的太陽能電池發出的電力轉換為(wei) 微波傳(chuan) 輸到地麵,在地麵再將接收到的微波重新轉換為(wei) 電力。為(wei) 了使微波能更高效地在大氣中傳(chuan) 輸,他們(men) 準備使用不受雲(yun) 、雨等氣象條件影響的頻寬帶,目前備選的有專(zhuan) 門用於(yu) 產(chan) 業(ye) 、科學和醫療領域的2.45GHz帶和5.8GHz帶。

 

    “這項研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wei) 化石燃料的枯竭和全球變暖這些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難題提供一個(ge) 解決(jue) 的方案。”這個(ge) 項目的負責人JAXA高級任務研究中心的鈴木拓明如是說。今後他們(men) 的研究重點將放在尋找可以高效地將陽光轉換為(wei) 激光的材料方麵,目前最有可能被選用的是一種添加了釹和鉻的釔鋁石榴石晶體(ti) 。

 

    據稱,在太空太陽能發電係統初步建成後,將采取微波和激光兩(liang) 種方式共同進行傳(chuan) 輸,微波係統包括薄膜集光鏡、太陽能電池板、微波傳(chuan) 送天線等設備,長度有數公裏,重量至少1萬(wan) 噸。而激光係統至少需要在太空中設置100個(ge) ,以形成陣列,總重達500噸,長度10公裏。此外,在地麵上還需要設置長度至少 2公裏的微波接收天線。日本計劃在2030年之前把太陽能發電衛星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上,通過這些衛星每年將100萬(wan) 千瓦(相當於(yu) 一所大型核能發電站的發電量)的能量傳(chuan) 輸到地球。

 

    日本的計劃實施起來並不容易,除了技術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費用問題。建造這樣規模的設施據估計至少需要幾百億(yi) 美元。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太空太陽能發電的費用也會(hui) 降低,爭(zheng) 取可將每度電的價(jia) 格限製在7日元(約合0.448元人民幣)。如果真能達到這個(ge) 目標,太空太陽能發電的價(jia) 格將與(yu) 目前用其他方式發電的費用相當,確實非常經濟,頗具吸引力。

 

    中國具有開發太空太陽能的潛力

 

    近年來,雖然我國在發展地麵太陽能可再生能源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利用規模還十分有限,發展空間太陽能發電技術、解決(jue) 太陽能的大規模利用問題才是我國發展的主要方向。

 

  作為(wei) 空間太陽能發電的主要關(guan) 鍵技術,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在能量傳(chuan) 輸方麵起重要作用。我國在雷達技術研究、應用方麵具有一定基礎,激光技術也已成熟。微波技術、激光技術在許多方麵得到了應用,表明我國在WPT技術上已具有相當基礎,如對WPT在輸能的功率、效率與(yu) 精度控製等方麵進行技術攻關(guan) ,應用於(yu) 空間電站的WPT技術一定會(hui) 很快成熟起來。#p#分頁標題#e#

 

    作為(wei) 空間電站的能量轉換器件——太陽能電池應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重量體(ti) 積比功率以及較強的抗輻照、抗衰退能力,同時要成本低、壽命長,便於(yu) 安裝。我國研製太陽能電池始於(yu) 1958年,目前約有38個(ge) 研究生產(chan) 單位從(cong) 事光伏研究與(yu) 發展工作。生產(chan) 能力超過5.5MW/年。另有兩(liang) 條空間用矽太陽能電池生產(chan) 線,產(chan) 品大部分是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我國光伏發電首先應用於(yu) 空間,已經發射的大多數衛星均采用矽太陽能電池供電。

 

    目前我國實用性單晶矽電池效率可達15%,多晶矽電池超過10%,非晶矽電池也超過6%。砷化镓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可達21%,批量生產(chan) 可達 18%。隨著效率的提高,各種新工藝、新結構的出現,太陽能電池的比功率、抗輻照、抗衰退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已具備了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基礎與(yu) 空間應用能力。

 

    在空間技術基礎方麵,要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除發展載人航天、空間站技術外,應同時或首先研究空間遙控機器人技術。另外,為(wei) 了降低太空太陽能電站的建設成本,應重點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有效載荷,同時研究其他各種運輸技術,如電子推進器、磁懸浮火箭、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等。盡管就我國的目前空間技術水平相比還存在許多差距,但就空間工業(ye) 基礎來講,我國已具備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所需空間技術的潛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