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來陸續發表了幾種以矽製造出激光技術,現今計算機以光在處理信息,以電子處理計算,再將電子變換成光的零件處理效率並不好,新技術以矽來發出激光則可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若能以矽來達成有效率的光電變換,已處理的電子訊號可變換成激光,接收到的光回複為(wei) 電流,則僅(jin) 需一個(ge) LSI電路即可完成。
東(dong) 京都市大學日前發表成功自矽基板發出波長約1.5μm的近紅外線,首先在矽中製造出微小構造,再埋入直徑約70nm的鍺微小粒“量子點”,接著規則並排地製造出直徑200nm如Smart Ball 的Pin孔穴,通電後即產(chan) 生光子,光子在各孔穴間來回則形成了接近近紅外線波長的光;東(dong) 京大學則是成功自矽基板發出波長1.3μm的激光,半導體(ti) 用的矽本身就含有微量的不純物,再加入比一般防腐劑使用高100倍份量的硼,通電後產(chan) 生光子在兩(liang) 端的鏡之間來回即產(chan) 生激光;但以上兩(liang) 種方法都需要高價(jia) 的半導體(ti) 製造裝置,有鑒於(yu) 此,東(dong) 京農(nong) 工大學則以低成本技術製造矽基激光器為(wei) 目標,在溶液中通電,基板的表麵會(hui) 形成矽量子點,雖成功發出激光,但仍需解決(jue) 光電變換效率等問題;若以上技術能夠實用化,耗電量預計可降至目前的1/10,若能以光來處理計算機計算,耗電量極少的光計算機的實現則指日可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