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了《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nei) 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範》《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nei) 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在這兩(liang) 項國家標準中,對光纖入戶的實施情況做出了強製性規定。自4月1日起,這兩(liang) 項標準將正式實施,新建住宅小區將全部實現光纖入戶,我國“光纖到戶”進入全麵實施階段。
有相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5.5億(yi) 人,隨著我國“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以及光網建設的推進,這一數字持續增長,這對寬帶網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顯然,隨著工信部關(guan) 於(yu) 光纖入戶新規的出台,將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專(zhuan) 家預測,“十二五”期間光纖寬帶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yi) 元,與(yu) 之相關(guan) 的上下遊行業(ye) 整體(ti) 投資規模將有望超過1萬(wan) 億(yi) 元。作為(wei) 以網絡架構為(wei) 基礎之一的智能家居,無疑將成為(wei) 此項政策的典型受益代表。

網絡覆蓋是智能家居發展的基礎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wei) 平台,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家居-係統設計方案、安全防範技術、自動控製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guan) 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yu) 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係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並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從(cong) 概念中不難看出,智能家居是要依托網絡建設這個(ge) 基礎平台的,網絡基礎建設是否完善起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也是智能家居發展的一大推動力。因為(wei) 智能家居是在家庭產(chan) 品自動化、智能化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按照擬人化的需求而實現的,需要有強大的網絡基礎支撐推進其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國內(nei) 的光纖覆蓋率還不算太高,網絡基礎建設還不算太完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智能家居的發展。畢竟智能家居的很多功能都要依托網絡才能得以實現,網絡基礎建設不完善,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就會(hui) 大幅度受影響,而當光纖普及率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智能家居的普及也就有了實際的基礎。因此,提高光纖入戶的覆蓋率,智能家居必將從(cong) 中大大受益。
麵對機遇 智能家居企業(ye) 如何實施?
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xing) 起,以及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技術的推廣,智能家居也隨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出於(yu) 各種因素,處於(yu) 不溫不火狀態中的智能家居卻一直沒有迎來井噴之勢,普及之路也一直難以進行。而此次光纖入戶政策的實施,將為(wei) 智能家居後期更好的推廣普及打下有利基礎。那作為(wei) 企業(ye) ,前期規劃該如何實施呢?
我認為(wei) ,打造價(jia) 格親(qin) 民、性價(jia) 比高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是必要之舉(ju) 。目前在我國,能夠安裝智能家居係統的用戶還是集中於(yu) 少數高端消費者群體(ti) 中,智能家居作為(wei) “豪門奢侈品”的象征讓普通老百姓是可望而不可及。究其原因,還是價(jia) 格橫阻了一切。目前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普遍定位高端,價(jia) 格也遠遠超越了普通消費群體(ti) 的購買(mai) 能力,針對中端消費市場製定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更是少之又少。對於(yu) 普通消費者來說,智能家居更是難以走入他們(men) 的世界。而高昂的價(jia) 格也造成了許多智能家居廠商“有產(chan) 品無市場”的尷尬局麵。因此,價(jia) 格親(qin) 民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更容易打動普通消費者,觸發其購買(mai) 的欲望。智能家居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人都用上它,體(ti) 驗科技所帶來的一切,它並不隻是高端消費者的奢侈代言品。低成本、簡單實用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更受普通消費者歡迎。智能家居所蘊藏的巨大的市場潛力更多的還是集中於(yu) 民用市場,所以,未來的智能家居產(chan) 品也將更傾(qing) 向於(yu) 民用市場發展。
小結:網絡化是眾(zhong) 多產(chan) 品發展的主要趨勢,而智能家居係統也恰恰凸顯了網絡化的功能。手機這項具有變革性的發明,讓用戶通過網絡就可以將智能家居係統係統與(yu) 手機進行有效結合,讓家隨時在身邊。
毫無疑問,新規的出爐將為(wei) 智能家居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也將成為(wei) 智能家居快速普及的重要推動力。智能家居作為(wei) 一項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目前正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這一政策的推行,無疑對正在處於(yu) 重要推廣期的智能家居產(chan) 生重要的裏程碑意義(y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