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中國華錄集團在大連推出了100英寸激光投影電視。這是繼光峰光電、海信、長虹、視美樂(le) 等企業(ye) 之後,進軍(jun) 激光電視行業(ye) 的又一家企業(ye) ,在激光顯示產(chan) 業(ye) 化前途未卜的形勢下,有著央企背景的中國華錄入局這一行業(ye) ,不禁讓人產(chan) 生無限遐想。

據記者了解,華錄激光投影電視由激光投影主機和一塊100寸的無源屏幕組成,采用了最新一代激光二極管陣列作為(wei) 光源,擁有0.65''全高清DLP顯示芯片,采用下沉式超短焦鏡頭和雙色輪設計;分辨率達到1080P,支持全高清3D顯示,功率為(wei) 435W,亮度達到200nit,光源壽命可以達到20000小時;此外,這款電視搭載雙核處理引擎,內(nei) 置wifi和安卓4.0係統,可以瀏覽網絡資源、觀看網絡視頻。目前這款激光投影電視整機售價(jia) 69999元,整機+衛星接收終端(含一年服務費)售價(jia) 為(wei) 74999元。


據中國華錄集團產(chan) 品發展部副部長、激光投影電視總設計講師陳易介紹,華錄激光投影電視的核心關(guan) 鍵技術包括激光光源處理技術、高效光電轉換技術和均化處理技術,激光光源的小型化高亮設計以及動態光源驅動+雙色輪的Hualu真色彩技術,而這款電視的激光光源模組、光源引擎係統及投射鏡頭都是華錄自主設計。
中國華錄集團副總經理尹鬆鶴也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激光投影電視是華錄集團2014年的重點規劃項目,集團從(cong) 2年前就集聚所有資源形成項目組來研發這款電視,未來華錄將通過激光投影關(guan) 鍵件、整機等一係列產(chan) 品的研發和電視內(nei) 容的運營,構建激光投影的產(chan) 業(ye) 平台。
作為(wei) 一家由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ye) ,華錄一直從(cong) 事數字音視頻的研發、生產(chan) 和服務,如今為(wei) 何把觸角伸向激光投影電視呢?
按照陳易的說法,激光投影電視在技術方麵相比於(yu) LCD平板電視有巨大的優(you) 勢,而在市場方麵則有著巨大的潛在的市場需求。陳易認為(wei) ,激光投影電視相比於(yu) LCD平板電視具有色域覆蓋率更高(可達82%)、輻射小不傷(shang) 眼、無拖尾等優(you) 勢,相比於(yu) 燈泡投影機顯示效果更好、壽命更長、且不含汞,是新一代的大屏顯示的革命,將會(hui) 成為(wei) 電視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他分析稱,在中大屏幕方麵,激光投影電視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從(cong) 市場的情況來看,2013年全球電視銷量是4338萬(wan) 台,其中50寸以上占12%,如果將其中10%作為(wei) 潛在客戶,將擁有52萬(wan) 台的潛在市場。從(cong) 投影機的市場來看,投影機在國內(nei) 市場以12%的速度增長,其中90%今後要由激光光源進行替代。超短焦激光投影電視的潛在市場每年約有122萬(wan) 台,總計約244億(yi) 元的市場規模,隨著成本降低,還可能有超過50%的爆炸性增長。 陳易的觀點與(yu) 海信如出一撤。幾個(ge) 月前,海信在青島推出了激光影院,海信首席科學家黃衛平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激光顯示技術將成為(wei) 繼電視黑白顯示技術、彩色CRT顯示技術和液晶平板顯示技術之後全球第四代的激光顯示技術,成為(wei) 市場消費的主流趨勢。時任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也表示,現有平板電視技術已經難以解決(jue) 廣大用戶的大尺寸需求,未來激光影院(激光電視)將會(hui) 有巨大的發展機遇。
目前,政府有關(guan) 領導與(yu) 主管部門都支持發展激光顯示產(chan) 業(ye)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將發展激光顯示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列入規劃並放在顯要位置,科技部在“863”項目、工信部在《電子發展基金》項目中都列入激光顯示,並給予資金支持。
但是,激光顯示的產(chan) 業(ye) 化能否實現依然前途未卜。在激光電視行業(ye) ,雖然已有光峰光電、長虹、海信、視美樂(le) 、億(yi) 思達等企業(ye) 入局,但是產(chan) 業(ye) 化尚處於(yu) 萌芽狀態,麵臨(lin) 著成本高昂、知名度低、行業(ye) 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超短焦激光電視的屏幕目前還依靠進口,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整合依然存在很大難度。此次央企華錄的加入是否能帶來實質性的變化還很難說。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ye) 協會(hui) 大屏幕投影顯示設備分會(hui) 秘書(shu) 長趙漢鼎表示,華錄加入激光電視行業(ye) 對於(yu) 產(chan) 業(ye) 而言有推動作用,但同海信、光峰光電等企業(ye) 一樣,要著力解決(jue) 成本高昂、產(chan) 品同質化等問題,盡快推動屏幕實現本土化,讓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更加成熟,才能保證產(chan) 業(ye) 化的實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