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3D激光掃描技術為圓明園散落石塊找“歸宿”

來源:北京晚報2017-07-19 我要評論(0 )   

 西洋樓,圓明園的一角,雖然麵積隻占全園總麵積的1.5%,但其殘破的西洋風格遺址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圓明園標誌,每一張圓明園明信

  西洋樓,圓明園的一角,雖然麵積隻占全園總麵積的1.5%,但其殘破的西洋風格遺址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圓明園標誌,每一張圓明園明信片幾乎都取景自西洋樓。到訪西洋樓的遊客,似乎都習慣了這裏每一處石構件的擺放,似乎沒有遊客會去深究——“這些散落的石塊原來應該在哪兒?”

但有一群人,正在利用3D激光掃描技術,幫散落的石構件找到“歸宿”。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與(yu) 城市遺產(chan) 研究所(以下簡稱“清華同衡遺產(chan) 所”)所長肖金亮,在接受北京晚報專(zhuan) 訪時表示,清華同衡遺產(chan) 所從(cong) 2009年開始就大規模利用數字化技術,為(wei) 圓明園內(nei) 的遺跡尋找精確定位。“圓明園內(nei) 遺存下來的石構件數量巨大,同時又缺少圖紙等原始資料,我們(men) 的工作每天都在不斷更新,盡量找到每一塊石構件原來的位置。”

  在3D激光掃描技術的幫助下,學科帶頭人清華教授郭黛姮和肖金亮及團隊,不僅(jin) 幫西洋樓的石塊找到“歸宿”,甚至還修複了已經坍塌的碧瀾橋。

  沒圖紙?石構件3D模型助複位

  始建於(yu) 1709年的圓明園,其精致與(yu) 恢弘已無須贅述。在1860年遭英法聯軍(jun) 劫掠後,“萬(wan) 園之園”隻剩下殘垣斷壁。從(cong) 那以後,我們(men) 隻能借助繪畫和老照片,想象圓明園巔峰時的壯美。

  “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西洋樓,是1980年清理之後的樣子。”肖金亮說,圓明園在1860年遭劫後,由於(yu) 社會(hui) 動蕩、疏於(yu) 管理,軍(jun) 閥和附近村民都對圓明園遺址進行過盜取。到了1960年,西洋樓的很多遺跡已經被土堆掩埋。直到1985年前後,圓明園才迎來了一次較為(wei) 徹底的清理,許多現在的景點才重見天日。“不過,當時的技術條件受限,西洋樓的很多東(dong) 西並沒有嚴(yan) 格按照原位擺放。有些應該立著的石構件,現在是躺著的。”

  對於(yu) 古建築研究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來說,西洋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yu) 它雖遭破壞,卻留下了大量石構件。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臘神廟、古羅馬鬥獸(shou) 場都因大量采用石材而留存至今,在木材被燒毀、夯土已坍塌的情況下,西洋樓的石構件顯得彌足珍貴。時至今日,隨著考古工作日益深入,還有石構件不斷被發現。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殘破的石構件原來屬於(yu) 哪座建築?應該在什麽(me) 位置?

  “或許大家自然而然都會(hui) 想到找圖紙,可實際情況是,關(guan) 於(yu) 西洋樓的‘樣式雷圖’數量很少。”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雷家是清代內(nei) 務府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為(wei) 皇家進行宮殿、苑囿、陵寢、廟宇等設計和修建。“樣式雷圖”就是雷家留下來的圖紙,這些圖紙有的是設計圖,有的是測繪圖,數量繁多,原先在樣式房有專(zhuan) 門管理。但到了清末,管理混亂(luan) ,“樣式雷圖”被太監宮女們(men) 夾帶著流出宮外,在民間四處流轉。

  “像圓明園西洋樓這樣西式表達的建築,圖紙本來就少。現在僅(jin) 存的一些圓明園‘樣式雷圖’,分散在故宮、國圖、第一曆史檔案館、清華等單位。雖然有一些整理,但大部分都需要辨別。”

  怎麽(me) 辦?借助3D激光掃描是個(ge) 好辦法。利用精確到毫米以下級的掃描技術,肖金亮和同事們(men) 把散落的石構件變成了電腦裏的3D模型。“在電腦裏,我們(men) 可以一點點去試、去拚接,找到構件之間的對位關(guan) 係,特別對於(yu) 曲線形狀的構件,原來手工測量難以測得的形狀,現在都準確測量了。”

  有缺失?新科技老手藝修石橋

  新科技的運用,讓研究團隊知道那些散落在圓明園遺址地上的石構件原先屬於(yu) 哪兒(er) 。“我們(men) 在不斷更新數據庫,萬(wan) 一哪天石構件某些原因出現缺損——當然我們(men) 不希望有那一天,可以利用數據庫裏的信息,去追溯損壞石構件的原樣。”

  機會(hui) 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座石橋遺址的出土,給了研究團隊實踐的機會(hui) 。

  這座石橋位於(yu) 圓明園坦坦蕩蕩景區,上有乾隆禦筆刻字“碧瀾橋”,2002年被發掘出土時,構件已經散落。2006年,介入石橋複原工作時,清華同衡遺產(chan) 所再次遇到了缺少圖紙的情況。於(yu) 是,利用3D激光掃描技術,研究者們(men) 在電腦裏完成了對石橋主要構造的拚接。

  “如果按照現在修建一座仿古石橋的方法,用吊車安裝石構件,那很容易造成文物損壞。但是在電腦裏,像搭積木一樣,依照石橋的弧度,遵循石構件之間的榫卯結構,一點點找到每個(ge) 石構件的精確位置,可以不觸及石構件,避免了搬運過程中的損壞。”

  當拚接工作在電腦裏完成時,不僅(jin) 現存的構件都回歸了原位,還能精確定位缺失的部分。再次借助現代科技,他們(men) 對老石材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並在北京周邊找到了清代開采這批石材的礦脈。“我們(men) 還找到了房山區的石材雕刻非遺傳(chuan) 承人,請他們(men) 按照我們(men) 掃描下來的花紋,補齊了缺失的部分。這可以說是現代科技和傳(chuan) 統手藝的完美結合。”

  經過近十年的細致工作,2015年底,碧瀾橋的修複工作正式完成。“現在碧瀾橋所在的圓明園西部景區,人流相對較少,還沒有完全開放,相信不久的將來,遊客們(men) 就有機會(hui) 近距離感受碧瀾橋的風采。”

  難複建?依賴於(yu) 技術傳(chuan) 承和匠人

  碧瀾橋的複原隻是研究團隊工作的一小部分。“相對於(yu) 公眾(zhong) 最熟悉的西洋樓等景區,碧瀾橋要好辦一些。”為(wei) 什麽(me) 西洋樓難辦?因為(wei) 從(cong) 1980年開始,所有人印象中的西洋樓已經固定,每一點小修補、小變動,都得考慮遊客是否接受。

  西洋樓景區裏有一個(ge) 海晏堂蓄水樓,原先是給十二獸(shou) 首噴泉提供水源的。蓄水樓的遺存主體(ti) 是一個(ge) 高7.2米左右的夯土台,上寬下窄,看上去像是倒立著的。“蓄水樓原先有厚度達到5米的包磚,但後來被扒走,隻剩下夯土,多年風雨侵蝕造成夯土台風化、開裂、剝落嚴(yan) 重,整體(ti) 結構也處於(yu) 不穩定狀態,非常危險。”在決(jue) 定搶險加固、局部包磚後,肖金亮和同事們(men) 進行了嚴(yan) 苛的準備工作。首先就是測定原始用磚的化學成分,發現燒磚用土來自門頭溝。然後是對磚塊的力學性能進行分析,“如果新做的磚,強度不如原始用磚,那麽(me) 起不到保護夯土的作用,就沒有修複的意義(yi) 。如果新磚的強度比老磚高,那又會(hui) 造成內(nei) 部應力向老磚集中”。在確定了磚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後,施工團隊聯係了門頭溝的磚廠,按照原始的規格進行定製。磚製作好後,又請老師傅按照夯土台上留下的砌磚印記,進行重新鋪裝。

  最後的效果,既達到了加固的目的,也嚴(yan) 格按照原樣修補,沒有讓遊客產(chan) 生不適應。

  雖然當初學的是建築,現在研究的也是建築,但肖金亮的工作經常需要同化學、物理、攝影等其他學科打交道,為(wei) 的就是更真實地還原圓明園的本來麵貌。盡管“是否應該重建圓明園”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但肖金亮對北京晚報記者表示:“我們(men) 對複建圓明園是不持立場的,目前所做的工作隻是希望留存技術資料”。

  有投資商希望在外省市異地複建圓明園,此前曾找過郭黛姮教授和肖金亮,但是商業(ye) 行為(wei) 顯然沒法與(yu) 學術研究合拍,“一些老板有熱情,也有情懷,但在具體(ti) 行動上,他們(men) 期望的隻是個(ge) 主題公園,弄點清代的房子,做個(ge) 正殿配殿,並不準備做嚴(yan) 格的原始麵貌展現。如果真的要複建圓明園,不隻是錢和土地,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積累、記憶的傳(chuan) 承、工匠的培訓、物料的長期準備。我們(men) 中國的古建築,非常依賴工匠的表達,需要長時間浸淫於(yu) 古建築行業(ye) 的資深匠人”。

  肖金亮和同事們(men) 的工作,繼續在新科技和老傳(chuan) 統之間尋找平衡,他希望能借助更多如3D激光掃描這樣的新科技,也希望能有更多遺存資料湧現出來。“我們(men) 在做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公眾(zhong) 知道。一方麵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一個(ge) 了解圓明園的渠道,另一方麵也希望調動全社會(hui) 的力量,共同加強圓明園研究,說不定誰家就有一份很有價(jia) 值的圖紙。如果可以,我們(men) 希望學者和百姓能夠進行良好互動,為(wei) 更好地了解圓明園的本來麵貌一起努力。”

  本報記者 孫毅 D175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