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製造業(ye) 想要繼續像低成本時代“開了掛”一樣高速發展,就必須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盡快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在機製、體(ti) 製創新層麵大力突破。
在自主創新道路上,華為(wei) 、康佳集團等傑出的電子製造企業(ye) 已經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ju) 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康佳集團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的項目為(wei) 《數字電視廣播係統與(yu) 核心芯片的國產(chan) 化》,該獎項是康佳集團曆史上獲得的國家科技最高獎項,此舉(ju) 意味著康佳集團率先在中國電視廣播產(chan) 業(ye) 的上遊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wei) 實現中國自主數字電視核心芯片產(chan) 業(ye) 化、解決(jue) 核心技術上被國外“卡脖子”問題做出重要貢獻。
“缺芯少魂”夢魘困擾中國電子製造業(ye) ,行業(ye) 表麵繁榮背後有隱憂
中國電子製造業(ye) 正在麵臨(lin) 著諸多挑戰:勞動力成本提升較快,勞動生產(chan) 率不高,綜合成本較高,附加值較低;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較低,低端產(chan) 能過剩與(yu) 高端產(chan) 品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業(ye) 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實力有較大差距;基礎工業(ye) 相對薄弱,核心關(guan) 鍵技術對外依賴度較大;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ye) 開始外移,產(chan) 業(ye) 和技術空心化值得警惕。
在以上問題中,中國電子製造業(ye) 發展的最致命弱點就是“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尤其是在半導體(ti) 芯片領域。2017年中國進口芯片高達2600億(yi) 美元,遠遠超過石油,已經成為(wei) 中國進口最多的商品,這也說明了中國科技行業(ye) 對進口芯片是多麽(me) 的依賴。
在剛結束的2018年,中國通訊製造業(ye) 最大的夢魘無疑是“美國製裁中興(xing) 公司事件”,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中國本土通訊巨頭中興(xing) 公司實施為(wei) 期七年、直至2025年的技術禁售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xing) 直接以及間接出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由於(yu) 中興(xing) 公司的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chu) 、大部分光器件均來自美國企業(ye) ,所以,該製裁決(jue) 定讓中興(xing) 公司發生巨大的經營危機。
雖然後來經過多方麵的協商,中興(xing) 公司在向美國支付巨額保證金和罰款之後,該技術禁售令被撤銷。但是,這一事件帶給中國電子製造業(ye) 的慘重教訓就是:一家企業(ye) ,無論市場份額有多大,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則,就會(hui) 處處受製於(yu) 人。
“缺芯少魂”無疑成為(wei) 中國通訊企業(ye) 乃至整個(ge) 電子製造業(ye) 的夢魘。中國電子製造業(ye) 想要在“成本、人口紅利優(you) 勢逐漸弱化”的全球競爭(zheng) 新環境中繼續一路狂奔,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在上遊核心芯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而華為(wei) 、康佳集團等少數堅韌不拔的本土企業(ye) 正在積極做出努力。
電子製造業(ye) 擁有“中國芯”才能掌握自己命運,華為(wei) 、康佳率先突破
當前,中國正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深刻變化,製造業(ye) 麵臨(lin) “雙重擠壓”。一方麵,美歐提出再工業(ye) 化,加大貿易保護力度;另一方麵,發展中國家利用低成本優(you) 勢,積極承接產(chan) 業(ye) 及資本轉移。
所以,在當前的競爭(zheng) 環境中,如果中國科技企業(ye) 不在芯片、智能製造等高端化領域獲得實質性突破,就會(hui) 處於(yu) 極其不利的被動局麵。而發展半導體(ti) 芯片產(chan) 業(ye) 是中國科技企業(ye) 真正崛起的必經之路。“中國自主芯片”就像一個(ge) 做了數十年的美夢,一直很難實現,目前終於(yu) 被華為(wei) 、康佳集團等科技產(chan) 業(ye) 巨頭所突破。
在智能手機領域,美國高通、韓國三星、台灣聯發科等少數企業(ye) 一度壟斷上遊芯片產(chan) 業(ye) ,中國大陸地區曾經沒有一家通訊廠商能夠自主研發智能手機芯片;而華為(wei) 經過多年的努力,近年來終於(yu) 自主成功研發麒麟芯片,已經在自身多款智能手機上陸續應用麒麟芯片,在其2018年度旗艦機型Mate20係列中搭載了麒麟980芯片,其性能並不輸於(yu) 蘋果、三星等國外企業(ye) 的產(chan) 品。
在電視廣播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平台型公司,康佳集團率先打造出“中國芯”。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舉(ju) 行。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陸軍(jun) 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一道,為(wei)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shu) 。康佳集團本次深入參與(yu)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數字電視廣播係統與(yu) 核心芯片的國產(chan) 化》的全過程研發,其中包括地麵數字電視相關(guan) 標準的製定、核心芯片規格定義(yi) 和係統級驗證,通過與(yu) 上海交大等合作單位的緊密合作研發,實現了我國電視廣播係統創新和核心芯片研製技術的整體(ti) 突破,解決(jue) 了2億(yi) 多家庭看上電視、看好電視的問題,推動了我國電視廣播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能獲此殊榮的原因從(cong) 康佳集團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就不難看出。據悉,2018上半年,康佳集團在的研發費用比前一年同期增長41.61%。伴隨全新戰略的指引,康佳通過對研發技術加大投入,同時強化對新技術和新產(chan) 業(ye) 的前瞻重點布局,始終堅持把消費電子等原有業(ye) 務做大做強,以科技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發展。在彩電業(ye) 務方麵,康佳去年正式成立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並在去年年初相繼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單線傳(chuan) 輸的8K電視解碼芯片和8K電視等一眾(zhong) 新品,讓中國消費電子行業(ye) 在高端技術領域加快發展步伐。
中國電子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須靠科技創新和機製創新“雙輪驅動”
在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近年來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戰略支撐”,並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新的部署,譬如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倡導創新文化等等。中國電子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必須要堅持科技創新和機製創新“雙輪驅動”,以問題為(wei) 導向,以需求為(wei) 牽引。
如今,新發展理念正在引領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電子製造業(ye) 逐漸提升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與(yu) 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人心。在新發展理念號召下,康佳集團正在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轉型成一家真正以科技驅動的企業(ye) 。
2019年1月8到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ju) 行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展覽會(hui) (CES)上,康佳集團展出了包括OLED電視、AI人臉識別電視、大尺寸8K電視等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先進產(chan) 品。康佳集團在半導體(ti) 、物聯網、人工智能三大領域深耕細作,已經取得了“8K自主芯片”的重大突破,並應用到康佳旗下多款產(chan) 品線中。在CES上,康佳還展出了搭建的智慧家庭新模式,康佳智能電視作為(wei) 家庭互聯網的入口,在智能家居整體(ti) 布局中處於(yu) 核心位置。康佳物聯網雲(yun) 平台Kilink基於(yu) “雲(yun) 雲(yun) 互聯互通”的標準開發,具備跨廠商、跨平台的操作和信息交互的能力,目前已實現與(yu) 中國移動AND-link、亞(ya) 馬遜AVS/AWS等第三方雲(yun) 平台的互聯互通,從(cong) 產(chan) 品向智慧家庭生態場景延伸。
除了科技創新之外,一家企業(ye) 要實現良好的發展離不開一個(ge) 優(you) 秀的管理機製。國有企業(ye) 參與(yu) 市場化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在體(ti) 製、機製上有其天然上的局限性。加快推進機製改革,讓康佳集團邁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從(cong) 兩(liang) 年前開始,康佳集團嚐試機製突破,大股東(dong) 華僑(qiao) 城集團給予很大支持,康佳在2017年3月完成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團隊的市場化招聘工作,正式聘請了新一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以“70後”高管周彬為(wei) 首的康佳新一屆高管團隊競聘上任,隨即也正式走上了康佳深度機製改革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在轉型升級戰略的引領下,康佳集團在各項原有的業(ye) 務中全麵推行混合所有製改革,所有新興(xing) 業(ye) 務都是采用混改的模式進行構建和布局,在全麵響應其大股東(dong) 華僑(qiao) 城集團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的工作的同時,康佳集團不僅(jin) 實現了機製、體(ti) 製的優(you) 化完善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也在合作夥(huo) 伴之間聚合起共同發展的強大力量,混合所有製正在成為(wei) 康佳集團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澎湃動力,打破了國企改革的僵局。
科技創新和機製創新好比車之雙輪,“雙輪驅動”才能行穩致遠。隻有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的改革創新,不斷破除科技領域的製度瓶頸和藩籬,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技體(ti) 製機製的改革創新也永遠在路上。康佳集團這兩(liang) 年始終堅持的“科技+產(chan) 業(ye) +城鎮化”的全新模式是發展模式上的一次變革創新,也是發展成效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推動康佳集團轉型升級新戰略的全麵落地,加快向千億(yi) 級平台型公司轉型。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中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重點是提升創新能力,提高質量和效率,完善體(ti) 製機製,加快優(you) 化環境。黨(dang) 和國家正在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健全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創新機製,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促進企業(ye) 創新。在華為(wei) 、康佳集團等領頭羊的帶動下,中國電子製造業(ye) 依靠科技創新和機製創新,困擾許久的“缺芯少魂”夢魘勢必煙消雲(yun) 散,下一個(ge) 勃勃生機的黃金發展時代再度來臨(lin)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