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內(nei) 幕交易,華工科技包括董事長在內(nei) 的多位高管受到調查。昨日,公司新任董秘楊興(xing) 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調查與(yu) 華工科技生產(chan) 經營無直接關(guan) 係,公司目前生產(chan) 經營正常,半年度業(ye) 績不會(hui) 受調查事件影響。
6月16日,華工科技發布公告稱,目前正受證監會(hui) 調查的三位公司高管中已有兩(liang) 位當事人離開崗位,獨立董事駱曉鳴已提出辭職,劉衛的董事會(hui) 秘書(shu) 職務已解除,其他相關(guan) 職務正逐步調整。雖然監管部門尚未公布案情,但兩(liang) 位當事人的離職表明,案件調查結果公布或已臨(lin) 近。
事件過去已有一個(ge) 多月,華工科技內(nei) 幕交易案最終的結果初步揭蓋:因負有領導責任,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被免職。
7月25日晚,華工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華中科技大學產(chan) 業(ye) 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熊新華擔任。馬新強擔任的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第五屆董事會(hui) 董事和戰略委員會(hui) 召集人、審計委員會(hui) 委員職務不變。
百億(yi) 夢想的豪言猶在耳,而正值旺年、47歲的馬新強,在執掌華工科技7年後,卻無奈交出帥印。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wei) ,他的離任,與(yu) 此前被證監會(hui) 調查有關(guan) 。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馬新強在華工科技多年,公司狀況非常熟悉,根基深厚。此次保留了董事和戰略委員會(hui) 召集人職務,離任可能為(wei) 權宜之計,假以時日有可能再重執大旗。
不過,亦有了解內(nei) 情的人士認為(wei) ,華工科技不可能頻繁換帥。
1999年,華工科技由華中理工大學優(you) 質資產(chan) 改製重組後設立。同年7月,馬新強開始擔任華工科技總經理,帶領公司上市。
2000年6月,在國家優(you) 先支持高新技術企業(ye) 上市的政策春風下,頭頂激光概念,華工科技順利上市,募集資金4億(yi) 元,成為(wei) 兩(liang) 市股價(jia) 最高的股票,一度衝(chong) 至84元。
斯時,拚湊上市的華工科技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年銷售額隻有8000萬(wan) 元。
麵對募集而來數額如此龐大的真金白銀,急於(yu) 做大、年僅(jin) 35歲的馬新強開始投資涉獵納米、軟件、新材料、醫藥等新興(xing) 領域,但虧(kui) 損居多。
2005年7月,馬新強擢升華工科技董事長,公司決(jue) 定收縮戰線,凸出主業(ye) ,把公司主營聚焦到激光器及激光技術的應用上。
而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至2011年期間,公司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7.22億(yi) 元、10.0億(yi) 元、12.1億(yi) 元、14.6億(yi) 元、20.2億(yi) 元、22.0億(yi) 元,依次同比增長20.12%、39.04%、20.62%、20.88%、38.37%、8.78%。同時,歸屬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分別為(wei) 3537萬(wan) 元、4501萬(wan) 元、5638萬(wan) 元、1.51億(yi) 元、2.51億(yi) 元、2.11億(yi) 元;同比增長-0.83%、27.26%、25.27%、167.00%、66.89%、-16.03%。
而2011年,成功實施股權激勵本應是好事,卻成為(wei) 馬新強下課的直接原因。
2000年華工科技上市時,國家未出台股權激勵政策。其間為(wei) 了實現管理層持股,馬新強和團隊的一班人多方努力。
據了解,此前有一次有關(guan) 部門已同意讓管理層持有了數百萬(wan) 股的股份,最後又被收回。2010年,華工科技所在的東(dong) 湖開發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該區域將開展股權激勵試點,且華工科技被列為(wei) 試點單位,但最後由於(yu) 多方原因,仍無疾而終。
隨後,在2011年11月30日,武漢新金石管理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由馬新強、王中、閔大勇、劉含樹、楊興(xing) 國、聶波、熊文、楊肖、劉衛、張勤和其他10名公司骨幹員工,以及湖北勁牌投資有限公司共計21名股東(dong) 以現金共同出資,注冊(ce) 資本1000萬(wan) 元。通過在二級市場購買(mai) 股票的方式,間接實現管理層持股。
但是這家公司,最後卻成為(wei) 內(nei) 幕交易的執行者之一。
另一個(ge) 導火索是定向增發。2011年6月,華工科技成功非公開增發,募資淨額7.31億(yi) 元,發行價(jia) 格20元/股。但從(cong) 2011年7月18日開始,華工科技股價(jia) 從(cong) 20.24元一路震蕩下行,2012年1月9日,跌至底部11.61元,幾近腰斬。
而為(wei) 了拉抬股價(jia) 同時實現管理層持股,2012年1月12日、2月13日、3月5日,新金石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合計約545萬(wan)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2%,累計耗資約7734.46萬(wan) 元。
緊接著,在新金石最後一次增持後的31天(公司公告前30天為(wei) “窗口期”),即4月6日,公司發布“10轉增10的高送轉”利好消息。
當時,一切似乎均向好的趨勢發展。
孰料,風向突變。5月底,證監會(hui) 稽查總隊前往武漢東(dong) 湖新經濟開發區的華工科技總部大樓,突襲查封相關(guan) 個(ge) 人的電腦資料取證。
6月1日,公司即收到通知,董事長馬新強、獨董駱曉鳴、董秘劉衛及武漢新金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因涉嫌違反相關(guan) 證券法律法規、內(nei) 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華工科技遭調查,市場總結出“四宗罪”:其一,新金石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蓄意推高股價(jia) ,以為(wei) 去年參與(yu) 定增機構製造出貨機會(hui) ;二是,提前泄露10轉增10的送轉方案;三來,董秘涉嫌老鼠倉(cang) ;最後,對於(yu) 關(guan) 聯方勁牌投資屢屢交易公司股票,公司未及時披露。
但此方論斷,尚未得到監管部門證實。
當時,即有市場人士認為(wei) ,作為(wei) 公司董事長,即使馬新強沒有涉嫌內(nei) 幕交易,亦負有領導責任,“下課為(wei) 時不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