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機械手在杭州正泰光伏組件智能工廠車間進行裝框作業。該智能工廠被工信部列為“中德智能製造合作2016年試點示範項目”。 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信息技術、移動技術、Web技術、嵌入式係統、物聯網、雲數據、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八類重大技術將為製造業智慧轉型提供重要支撐。“中國製造+互聯網”應抓住智能化技術的創新、轉化、推廣和應用這個核心,被+的行業企業應成為行動主體,主動擁抱互聯網,自我變革,應對挑戰。
日前,以“全球製造業智慧轉型之路”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製造2025(深圳)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國內外製造領域代表就世界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新趨勢特征、“中國製造2025”實施以來的進展、大變局時代下製造業如何以智慧引領未來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製造業轉型靠什麽
“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其中,工業化起著主導和支撐的作用,信息化發揮著驅動和引領的作用。”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用信息化助推智能製造,用互聯網優化配置各種自然資源、社會資源。
李毅中表示:“在諸多‘互聯網+’行動中,‘中國製造+互聯網’應是重中之重。要抓住重點,抓住智能化技術的創新、轉化、推廣和應用這個核心。”他稱,全國90%以上的企業已經普遍使用互聯網,超過1/3的企業已經在其供應鏈和銷售網全麵采用了電子商務。實踐證明,被+的行業企業應是行動主體,不要消極等待,要認清當今新經濟的發展方向,主動擁抱互聯網,自我變革,應對挑戰。
實現製造業的智慧轉型,離不開技術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鍾誌華表示,信息技術、移動技術、Web技術、嵌入式係統、物聯網、雲數據、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八類重大技術將為智慧轉型提供重要支撐。他認為,“中國製造2025”實際是瞄準製造強國的第一步。製造強國分三步走,每10年為一步,從2015年到2025年是第一個階段,我國進入製造強國之列,排位相對靠後;到2035年我國將處在製造強國中間位置;到2045年我國將處於世界製造強國領先地位,這也正是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之時,中國整體進入世界強國行列。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新華社原副總編輯夏林表示,從“蛟龍入海”到“嫦娥奔月”,再到“高鐵出境”,以高端設備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等為代表的新主體、新業態快速增長,正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的內驅動力,成為發展的新引擎。“這印證了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更有著深刻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影響。”夏林說。
智能轉型未來可期
論壇上,徐工集團、沈陽機床、埃森哲、江森自控等走在製造轉型發展一線的海內外企業家代表圍繞智能製造前沿趨勢展開了交流。在製造業一呆就是47年的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說:“現在製造業還處在艱苦地轉型升級過程中。現在全球的製造業企業,特別是裝備製造企業都在研究技術、研究質量、研究降低成本,研究如何使客戶更高興、更願意買自己的產品。”
王民表示,徐工的智能化製造已經全麵開展,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從市場開始,最終又到市場,形成一個閉環。“我相信要不了幾年,這個行業最前沿、最高端的兩三家企業裏麵,肯定有一家會是徐工。”王民說。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長、總裁趙彪表示,隨著國家工業經濟轉型,沈陽機床在中低端麵臨能力過剩。麵對困難,沈陽機床突破了一直被日本和德國壟斷的機床操作控製係統核心技術。有了自主核心技術,目前該企業在全國各個區域推廣應用智能製造,以智能工廠方式落地。
“真正的智能製造是一種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變化,由於有了智能技術,使得大而全的生產方式可以變成單獨的、分散的以業務單元形式解決的方式。智能製造要解決的是社會總效率提升的問題,同時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想法或理念能夠落地並開花結果。”趙彪指出。
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副主席吳琪分享了兩個案例,說明產品智能化的價值。他說,西門子在馬德裏到巴塞羅那的鐵路區間,利用智能係統使鐵路準點率達到99.9%,使得鐵路的市場份額從原來的40%變成了60%。飛利浦研究出一種植入人體的芯片,可以提前8小時-12小時預判發生腦血栓和冠心病的因素。發現危險後,後台會聯係醫生、救護車、醫院。他說,如何通過智能製造使產品和服務更具競爭力,是中國智能製造必須考慮的突破口。
德國不萊梅大學教授、中德智能製造教育聯盟(籌)牽頭人Georg Spoettl指出,工業4.0時期,人們通過網絡和相關智能化機器從事製造,也意味著生產的形成和聯係的數據傳輸更快了。同時,數據的儲存和傳輸速度也非常快,人機交互變得非常好,這對智能製造非常有效。
毫無疑問,智能製造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成為製造業重要發展趨勢,給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帶來深遠影響。目前,我國傳統製造業正在向智能製造轉變,以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一大批領軍企業正在崛起。智能製造產業的健康發展,將成為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推手,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與會專家表示,2017年將會是智能製造飛速發展的第一年。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對推進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中國製造業開疆拓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