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號“深度研究”
中國製造業(ye) 目前已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從(cong) 落後挨打,到現在巨龍騰飛,中國製造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許多產(chan) 品仍然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在這些領域的研發和生產(chan) 依然存在難以攻破的技術難關(guan) 。
這其中有關(guan) 乎中國工業(ye) 命脈的核心產(chan) 品,也有和我們(me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工業(ye) 零部件,今天小編就來為(wei) 大家盤點中國嚴(yan) 重依賴進口的20項產(chan) 品:
1、高端數控機床
機床是現代製造的基礎,沒有機床的支撐,現代製造將寸步難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製造業(ye) 對精密加工的要求越來越高,更高精度的產(chan) 品不得不依賴高端數控機床。
目前中國的高性能機床基本上都是從(cong) 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進口,高端數控機床自給率不足10%,雖然中國不斷加大對高端機床的研發投入,但中國國產(chan) 機床精度和使用壽命遠遠達不到世界同類水平。
2、芯片
小到平時使用的智能手機,大到登月用的超級計算機,芯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2018年中國芯片市場超過4000億(yi) 美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chan) 芯片占有率多項為(wei) 0,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yi) 美元,芯片之痛是中國製造難以抹去的陰影。
盡管中國正在加大攻關(guan) 芯片技術的力度,但中國企業(ye) 在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格局中仍處於(yu) 中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能自主製造類比、分離等低端芯片,但邏輯、存儲(chu) 等高端芯片目前都無法自給。
3、光刻機
光刻機被譽為(wei) 芯片之母,中國國產(chan) 芯片的匱乏一定程度上源於(yu) 光刻機的無力。目前製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機,全球隻用荷蘭(lan) ASML和日本尼康和佳能擁有,其中荷蘭(lan) 的ASML占據全球份額的87.4%,由於(yu) 受到美國的影響,這些精端裝備是是禁止向中國出口的,這些核心裝備是用錢買(mai) 不來的,隻能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和雙手。
如今半導體(ti) 工業(ye) 正在挑戰的製程工藝為(wei) 5nm和7nm,這個(ge) 尺寸不到頭發絲(si) 直徑的萬(wan) 分之一。在這個(ge) 精度條件下加工,任何傳(chuan) 統的加工方式都毫無用武之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突破技術封鎖,要想開發先進的半導體(ti) 製程,就必須要有先進的光刻機。
4、操作係統
盡管中國國產(chan) 智能手機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但在智能手機的操作係統上中國仍一片空白。目前穀歌的androids操作係統市場占比高達81.5%,蘋果ioses占比18.4%,美帝幾乎壟斷了整個(ge) 智能手機的操作係統市場。
中國要想真正實現智能手機的自主生產(chan) ,操作係統的空白是永遠繞不開的問題。而建設操作係統最重要的軟件生態係統,需要芯片廠商、係統廠商、軟件廠商的數年如一日地共同協作。
5、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間接用於(yu) 人體(ti) 的儀(yi) 器、設備、器具、體(ti) 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guan) 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軟件,主要用於(yu) 醫療診斷、監護和治療。沒有醫療器械,中國上億(yi) 醫患病人難以得到及時救治。
盡管中國醫療行業(ye) 日益完善,但很多醫療器械多進口於(yu) 德國、日本、瑞士,這種高端精密儀(yi) 器,一台設備的成本通常高達百萬(wan) 甚至千萬(wan) 。
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ti) 現在高端產(chan) 品上。國產(chan) 醫療器械同質化嚴(yan) 重,例如中國僅(jin) 生產(chan) 輸液器、注射器的企業(ye) 就有200多家,缺乏差異化和創新意識。
6、航空發動機
中國的火箭能去月球,四代戰機能自主研發,但航空發動機依然高度依賴進口。目前世界航發領域,美國英國的航空發動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美國普惠(PW:普拉特·惠特尼)、通用(GE:通用電氣)和英國的羅羅(RR:羅爾斯·羅伊斯,又名勞斯萊斯)牢牢占據航發三甲的位置,中國國產(chan) 發動機市場占有率不足1%。
航空發動機的缺失不僅(jin) 關(guan) 乎中國民航事業(ye) 的發展,更已成為(wei) 製約中國空軍(jun) 戰力的一個(ge) 去重要因素。以中國的J-20戰機為(wei) 例,殲-20在早期發動機遠遠落後於(yu) F-22裝備的F119,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機的一個(ge) 重要標準,所以隻能在氣動布局上做文章。可以說沒有國產(chan) 航空發動機的突破,就沒有中國空軍(jun) 的未來。
7、汽車發動機
目前中國國產(chan) 發動機依然喜歡買(mai) 別人技術、撿別人淘汰的技術,導致國產(chan) 汽車品牌質量跟不上同期的合資企業(ye) 和進口汽車,國產(chan) 發動機無論在製程、可靠度與(yu) 國外都有較大差距。
在自主品牌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國產(chan) 車在外觀設計和車身做工上進步非常大,某些優(you) 秀產(chan) 品在這些方麵甚至可以趕超合資,但再好的外觀設計和做工依然彌補不了發動機的短,一台優(you) 秀的發動機將是國產(chan) 汽車贏得消費者信賴的重要基礎。
8、船舶柴油發動機
中國造船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船舶柴油發動機卻高度依賴進口,中國在船舶動力裝置中,有95%以上為(wei) 柴油機動力裝置,而世界上的船舶柴油機基本被MAN B&W柴油機公司和瓦錫蘭(lan) 公司壟斷。
不僅(jin) 船舶發動機市場被國外牢牢占據,專(zhuan) 利封鎖也難以突圍。曾有報導稱中國國內(nei) 中西部地區有一家國有企業(ye) 製造了300多台船舶用中速機,贏利上億(yi) 元,可是當該企業(ye) 在繳納知識產(chan) 權費後,盈餘(yu) 所剩無幾。中國國產(chan) 發動機要想厚積薄發,突破專(zhuan) 利封鎖成為(wei) 重中之重。
9、高端傳(chuan) 感器
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硬件還是智能家居,高端傳(chuan) 感器可謂無處不在,高端傳(chuan) 感器已成為(wei) 數字化時代的基礎配件。
目前中國最缺乏的是高端的、靈敏的傳(chuan) 感器。就總體(ti) 水平而言,中國國產(chan) 的傳(chuan) 感器產(chan) 品仍以中低端為(wei) 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傳(chuan) 感器進口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chan) 品嚴(yan) 重欠缺。
10、轉轍機
轉轍機是道岔控製係統的執行機構,它可以很好地保證行車安全,提高運輸效率,改善行車人員的勞動強度。目前中國自主生產(chan) 的ZD6轉轍機精度遠遠不及西門子S700K,達不到使用要求,隻能依賴進口。
11、高端軸承
在我們(men) 的生活中軸承幾乎無處不在,小到路邊的共享單車、家裏的家用電器,大到上天的宇宙飛船,下水的航空母艦,沒有軸承這一切都無法存在。
然而應用於(yu) 精密機床的主軸承,中國在技術上仍處於(yu) 一片空白。滾動軸承的精度一般分為(wei) P0、P6、P5、P4和P2五個(ge) 等級,用於(yu) 精密機床主軸上的軸承精度應為(wei) P5及以上級,而對於(yu) 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速、哈爾濱軸承高精密機床的主軸支承,則需選用P4及以上級超精密軸承。P4及以上級超精密軸承對技術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中國國內(nei) 需求的一半以上都依賴進口。
12、大型機
大型機也被稱為(wei) 大型主機,依靠其強大的數據存儲(chu) 能力和安全性某些重要行業(ye) 具備了“不可替代性”。大型機擔著企業(ye) 、機構最核心的應用,例如銀行的資金交易,用戶數據等等。如果四大行這樣的大銀行大型機出了大故障,銀行轉賬和ATM機都將癱瘓,我們(men) 日常使用的移動支付將無法正常運作。
如此重要的企業(ye) 設備中國卻嚴(yan) 重依賴進口,其主要原因在中國國產(chan) 大型機安全性和可靠性遠遠落後於(yu) IBM。
13、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高能電子束,充當照明光源而進行放大成像的大型顯微分析設備。相比於(yu) 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看清小於(yu) 0.2um的細微結構,是中國科研領域重要器械。
目前中國還無法生產(chan) 高精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高校和科研機構使用的電鏡大多進口自美國、日本和荷蘭(lan) 。
14、數控刀具
數控刀具是工業(ye) 生產(chan) 的牙齒,沒有刀具原材料的加工就是無稽之談。目前中國國產(chan) 數控刀具在工藝和圖層工藝上和進口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進口刀具,再加上高端機床技術的缺失,中國數控刀具隻能依賴進口。
15、高精度機械手
機械手是工業(ye) 機器人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隨著中國製造業(ye) 逐步走向數字化、智能化對工業(ye) 機器人的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KUKA工業(ye) 機器人,憑借其靈活的機械手已經能和乒乓球世界冠軍(jun) 進行比賽,而中國依然無法生產(chan) 高精度的機械手,導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自主生產(chan) 嚴(yan) 重落後。
16、基因檢測儀(yi)
前段時間網上爆出的基因編輯嬰兒(er) 事件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許多人以為(wei) 中國已掌握基因編輯技術,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連一台基因檢測儀(yi) 都造不出來。
基因測序儀(yi) 誕生於(yu) 1986年,目前已經走過了30多年,其中超過99%的設備都是美國研發、設計和生產(chan) 的,如果沒有美國的先進機器作為(wei) 技術支撐,中國的基因工程將舉(ju) 步維艱。
17、真空蒸鍍機
隨著搭載京東(dong) 方OLED屏幕的華為(wei) mate20的上市,中國國產(chan) OLED屏幕在國際市場上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作為(wei) OLED麵板製程的“心髒“:真空蒸鍍機,其核心技術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Canon Tokki手裏。
Canon Tokki的年產(chan) 量通常隻有幾台到十幾台之間,還沒出廠就被搶購一空,可謂有錢也買(mai) 不到。它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製在5微米內(nei) ,沒有其他公司的蒸鍍機能達到這個(ge) 精準度。目前中國還沒有生產(chan) 蒸鍍機的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我們(men) 沒有發言權。
18、 感光幹膜
感光幹膜是一種特殊的製造印製電路板(PCB)的專(zhuan) 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光致抗蝕劑膜和聚酯薄膜三部分組成。感光幹膜主要作用是隔絕氧氣、分層和避免機械劃傷(shang) ,沒有它電路板的壽命將大幅下降。
2017年中國光致抗蝕幹膜產(chan) 量約0.7億(yi) 平方米,僅(jin) 占中國國內(nei) 消費量的1/3,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19、抗癌藥
《我不是藥神》第一次引起人們(men) 對於(yu) 進口藥價(jia) 的思考,進口藥之所以售價(jia) 如此之高一方麵是國外製藥企業(ye) 高昂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麵也源於(yu) 中國國產(chan) 創新藥缺失。2017年中國腫瘤藥規模超過1400億(yi) ,但其中95%依賴進口。
一種新藥對於(yu) 癌症患者來說是救命稻草,但對於(yu) 製藥企業(ye) 來說是6-10年上百億(yi) 元的研發投入。讓中國癌症患者早日吃上廉價(jia) 的國產(chan) 藥,中國製造企業(ye) 仍有很長路要走。
20、數碼相機
中國的火箭都上太空了,卻造不出一台小小的數碼相機,難道數碼相機製造工藝要求比火箭還高嗎?
其實還真是,單反數碼相機技術門檻很高,需要最前沿的光學、電子、機械技術相結合。像如今單反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4000秒,部分高端機型甚至達到1/8000秒如此高速的快門對加工精度和可靠度有著極其嚴(yan) 苛的要求,中國機械加工條件目前還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