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
● 楊保來,楊 歡,葉 雲(yun) ,奚小明,張漢偉(wei) ,黃良金,王 鵬,史 塵, 王小林,閆誌平,潘誌勇,王澤鋒,周 樸,許曉軍(jun) ,陳金寶
● 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脈衝(chong) 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能激光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研究背景 ·
高功率高光束質量光纖激光器在工業(ye) 加工和軍(jun) 事國防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光纖激光器輸出功率的提升,激光器中的模式不穩定效應(TMI)和非線性效應(NLE)成為(wei) 主要的限製因素,其中,對於(yu) 寬譜激光,非線性效應中的受激拉曼散射效應(SRS)最為(wei) 顯著。
為(wei) 實現非線性效應和模式不穩定效應同時有效抑製,新型結構大模場增益光纖成為(wei) 重要的研究課題。錐形光纖具有沿光纖縱向緩慢變化的模場麵積,能夠在保持較好的模式特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光纖的非線性效應閾值,具有應用於(yu) 高功率光纖激光的較大潛力。“紡錘形”漸變錐形光纖,能夠較好的匹配合束器、光纖光柵等無源器件,且不顯著降低光纖的TMI閾值,通過合理設計激光器結構,可實現高功率高光束質量激光輸出。
圖文速覽 ·
課題組采用單位自研的紡錘形漸變摻鐿光纖結合981 nm波長泵浦源雙向泵浦方案,實現了功率大於(yu) 6 kW的高光束質量(M²<2)寬譜激光輸出。激光器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采用主振蕩功率放大(MOPA)結構,種子激光為(wei) 單級諧振腔光纖激光器,種子功率約為(wei) 100 W,放大級采用雙端泵浦結構,利用(6+1)×1泵浦/信號合束器將多組半導體(ti) 泵浦源(LDs)耦合注入雙包層摻鐿光纖,該摻鐿光纖纖芯和內(nei) 包層為(wei) 紡錘形漸變結構,輸入/輸出端纖芯/內(nei) 包層直徑為(wei) 25/400 μm,光纖中部區域纖芯/內(nei) 包層直徑為(wei) 37.5/600 μm,纖芯數值孔徑為(wei) 0.06,紡錘形漸變摻鐿光纖總長度為(wei) 30 m,光纖在981 nm泵浦的吸收係數約為(wei) 0.8 dB/m,前向/後向泵浦光都能夠被充分吸收。
圖1 雙向泵浦紡錘形摻鐿光纖激光器實驗結構圖
隨泵浦功率增加,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和效率曲線如圖2(a)所示,在前向和後向泵浦功率分別為(wei) 2.42 kW和5.26 kW時,激光器輸出功率達到最大6.02 kW,斜.率效率約為(wei) 78.3%。
圖2(a) 不同泵浦功率時輸出功率和效率
不同輸出功率時的輸出激光光譜如圖2(b)所示,激光中心波長為(wei) 1080 nm,功率提升過程中出現明顯的光譜展寬現象,在最高功率時輸出激光光譜3 dB帶寬為(wei) 4.76 nm。
圖2(b) 種子光和放大器輸出激光光譜
使用光束測量設備(BeamSquared)測試最高輸出功率時的光束質量,結果如圖2(c)所示,x和y方向的M²因子分別為(wei) 1.87和1.85,束腰位置光斑形態如圖2(c)中插圖所示。
圖2(c) 最高功率時輸出激光光束質量
實驗中監測輸出激光的時域信號,並未發現模式不穩定效應對應的典型時域信號特征。由於(yu) 紡錘形漸變摻鐿光纖存在一定的製作難度,與(yu) 常規摻鐿光纖產(chan) 品相比一致性相對較差,且與(yu) 無源器件之間存在一定的匹配性差異,導致放大級輸出激光光束質量存在一定的退化。
未來展望 ·
通過進一步改進光纖製作工藝、優(you) 化光纖結構參數和匹配無源器件等方式,有望實現更高功率、更好的光束質量激光輸出。該研究成果擬發表在《強激光與(yu) 粒子束》2022年第8期,doi: 10.11884/HPLPB202234.220222。
致謝 ·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905282, 62005315)對本課題的支持!
作者簡介 ·
● 第一作者: 楊保來,從(cong) 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研究;yangbaolai1989@163.com。 ● 通信作者: 張漢偉(wei) ,從(cong) 高功率光纖激光技術研究;zhanghanwei100@163.com; 潘誌勇,從(cong) 特種光纖技術研究;panzy168@163.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