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技術前沿

Peter Franken與非線性光學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物理》2022-08-11 我要評論(0 )   

|作者:常國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本文選自《物理》2022年第7期美國物理學家Peter Franken出生於(yu) 1928年,卒於(yu) 1999年(圖1)。Franken從(cong)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物理係獲得了學士、...

|作者:常國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本文選自《物理》2022年第7期

美國物理學家Peter Franken出生於1928年,卒於1999年(圖1)。Franken從哥倫比亞大學物理係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時年僅24歲。在斯坦福大學短暫工作兩年後,Franken從1956年開始任教於密歇根大學物理係。1973年,Franken受聘於亞利桑那大學,擔任該大學日後享譽世界的光科學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83年卸任後繼續留在亞利桑那大學工作直至辭世。1961年,在密歇根大學工作期間,Franken將高功率紅寶石激光聚焦到石英晶體中,首次實驗展示了二倍頻這一非線性光學過程,該工作標誌著非線性光學這門學科的誕生。

圖1 Peter Franken(1928—1999)。圖片來自美國光學學會(hui) 網站

激光的出現與商業化

非線性光學的誕生直接源於(yu) 激光的出現。1960年5月16日,梅曼(Theodore Maiman,圖2)建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梅曼將實驗結果寫(xie) 成文章,投給了剛創刊不久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但不幸的是這篇文章被主編拒絕了[1]。梅曼把那篇文章大幅度刪減到隻剩300字左右投給了Nature 期刊,並於(yu) 1960年8月6日發表,梅曼的工作成果得以正式與(yu) 讀者見麵[2]。後來,諾獎得主Charles Townes曾評價(jia) 梅曼的這篇文章說,如果計算文章單字價(jia) 值的話,這篇文章無疑是Nature這本雜誌有史以來發表的所有文章中價(jia) 值最高的一篇。毫不誇張地講,激光的出現不僅(jin) 徹底改變了整個(ge) 人類的生活麵貌,更是改變了光學這一學科。光學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有2000多年的曆史,激光的發明讓光學這一曆史悠久的學科煥發了全新的活力。


圖2 梅曼(1927—2007)。


在梅曼研製成功第一台激光器之後,不僅(jin) 各種激光設備相繼迅速問世,而且在第二年(1961年),世界上就出現了第一個(ge) 激光器公司——Trion Instrument。這個(ge) 公司發展非常快,在1962年,已經研製成了脈衝(chong) 寬度大約0.5 ms的脈衝(chong) 激光。這種激光的功率和能量都很高,可以在兩(liang) 個(ge) 摞在一起的剃須刀片上鑽出一個(ge) 小孔。

Trion Instrument這家公司位於(yu) 美國密歇根州一個(ge) 叫做Ann Arbor的小城,有個(ge) 非常浪漫的翻譯名字“安娜堡”,也是密歇根大學所在地。在密歇根大學物理係擔任教授的Peter Franken為(wei) Trion公司提供技術谘詢。  


Lamb和Franken之間的10美分賭局

標誌著非線性光學誕生的文章“Generation of Optical Harmonics”,於(yu) 1961年在PRL上發表,文章的4個(ge) 作者都在密歇根大學物理係工作。他們(men) 實驗證實了當強光在合適的晶體(ti) 中傳(chuan) 輸時能夠產(chan) 生新的光束,其頻率為(wei) 入射光的兩(liang) 倍。

現在我們(men) 回顧曆史,會(hui) 覺得晶體(ti) 中的光學倍頻現象似乎很自然,但在20世紀60年代,產(chan) 生倍頻是不同尋常的想法。眾(zhong) 所周知,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麥克斯韋方程基本上總結了所有經典光學的物理知識,由此人們(men) 廣泛接受光是電磁波這一概念。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後,光子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之後的幾十年裏,物理學家在思考有關(guan) 光的問題時,會(hui) 不自覺地使用光子的概念。當用光子的概念來思考強光與(yu) 晶體(ti) 相互作用時,會(hui) 很難理解為(wei) 什麽(me) 光子的頻率會(hui) 發生變化。所以在那個(ge) 時代,並不能那麽(me) 直觀容易地預見到像倍頻這樣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當時Peter Franken能有這個(ge) 想法無異於(yu) 一次概念上的革命。


圖3 Willis Lamb(1913—2008)。


Franken提出這一想法之後,很多人並不接受,其中包括195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illis Lamb(圖3),他是第一台激光器的建造人梅曼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關(guan) 於(yu) 能否產(chan) 生倍頻,Lamb和Franken打了一個(ge) 賭,賭注10美分。Franken後來回憶說,這個(ge) 在光學發展史上如此神聖的、代表了非線性光學這一學科誕生的事情,沒想到當年打賭的賭注隻有一毛錢。 


回歸洛倫茲模型

Franken教授實現二倍頻的靈感來源於(yu) 美國光學學會(hui) 於(yu) 1961年春天在匹茲(zi) 堡舉(ju) 辦的關(guan) 於(yu) 激光技術的討論會(hui) ,激光領域中的著名學者幾乎悉數出席。聽完幾場報告後,Franken做了一些簡單估算,發現目前把激光聚焦後在焦點處產(chan) 生的電場大概能到10V/cm。這雖然比原子內(nei) 部的電場低了4個(ge) 數量級,但Franken覺得原子在這麽(me) 強的電場下的響應很可能不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那麽(me) 這種非線性響應對入射光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影響呢?這個(ge) 時候,Franken是在用電磁波而不是光子的概念來思考這個(ge) 問題。

在量子力學發明之前,人們(men) 通常采用洛倫(lun) 茲(zi) 模型描述光和物質中原子的相互作用。原子是由正電荷和負電荷組成,正電荷非常重,負電荷相對較輕,正電荷跟負電荷構成一個(ge) 諧振子。當光入射到原子,光的電場會(hui) 讓負電荷相對正電荷做簡諧振動,從(cong) 而產(chan) 生隨時間變化的偶極矩,這個(ge) 隨時間變化的偶極矩會(hui) 再輻射出一個(ge) 光波,其頻率與(yu) 正負電荷相對振動的頻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ge) 簡諧振動本身會(hui) 重新釋放出與(yu) 振動頻率相同的電磁波,這個(ge) 電磁波與(yu) 入射的電磁波疊加就得到了出射的電磁波。這就是經典光學(或者說線性光學)中的洛倫(lun) 茲(zi) 模型。

偶極矩是一個(ge) 微觀的概念,可以把這些偶極矩求和得到一個(ge) 宏觀的“極化”量(polarization)。也就是說入射光中的電場會(hui) 將材料極化,然後會(hui) 產(chan) 生極化量P。對於(yu) 線性光學來講,正比於(yu) E,二者之間滿足P=ε0χE,其中χ為(wei) 材料的極化率。n2=1+χ,其中為(wei) 折射率。線性光學的特點是光的頻率保持不變:如果入射光的頻率是ω1的話,出射光的頻率仍是ω1。如果有ω1ω2兩(liang) 個(ge) 不同頻率的光疊加在一起入射到晶體(ti) 中,那輸出光的頻率還是ω1ω2,這兩(liang) 個(ge) 頻率的光之間不會(hui) 發生能量交換,也不會(hui) 產(chan) 生新頻率的光。

在Franken看來,若是光很強,對應的電場就會(hui) 很強,強電場可能會(hui) 導致材料的響應不再是線性的,也就是說材料的極化P不再與(yu) E成正比關(guan) 係,而是包含了E23以及更高階的一些項,那麽(me) 可以寫(xie) 成P=ε0[χ(1)E+χ(2)2+χ(3)3+…]這樣一個(ge) 簡單的表達式,可以認為(wei) 是對線性光學材料響應的一個(ge) 簡單修正,非線性光學的那些有趣現象恰恰來自於(yu) 這個(ge) 方程裏麵所增加的高階項。比如說,利用這個(ge) 表達式就可以簡單地理解二倍頻現象,我們(men) 稱之為(wei) 二階非線性光學現象,意味著隻考慮χ(2)2,不考慮後麵的更高階的修正。如果入射光的頻率是ω,那麽(me) 把它代入到χ(2)2就會(hui) 得到cos2(ωt) 這一項。簡單展開就會(hui) 發現裏麵包括一個(ge) 直流項,同時還有一個(ge) 二倍頻(second harmonic)項,表明偶極矩會(hui) 輻射出頻率為(wei) 2ω的電磁波。這意味著,激光經過材料之後會(hui) 有一部分光的頻率從(cong) 原來的ω變成了2ω,就是我們(men) 今天所熟悉的二倍頻產(chan) 生(SHG)過程。


實驗產(chan) 生光波二倍頻

會議結束後,Franken回到了安娜堡馬上著手組建團隊,準備實驗。他找了物理係的兩個同事Peters教授和Weinreich教授一起討論,Weinreich指出需要用中心對稱破缺的光學晶體才能實現光學二倍頻,石英晶體是個合適的選擇。三人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Franken又找來物理係的本科生Alan Hill來做這個實驗。


圖4 Franken的二倍頻產(chan) 生實驗裝置[3]


他們(men) 當年的實驗裝置采用了Maiman所發明的那一類紅寶石激光器,發出紅色激光,波長為(wei) 694.3 nm。之後使用透鏡將激光光束聚焦到石英晶體(ti) 中,出射的基頻光和二倍頻光經過棱鏡在空間上分離(圖4)。當時沒有CCD,隻能用感光板這種現在看來非常簡陋的設備來探測這兩(liang) 束光。因為(wei) 基頻光非常強,產(chan) 生了一個(ge) 非常大的黑點;而波長為(wei) 347.15 nm的二倍頻光很弱,所對應的斑點極小,像一片塵埃。

文章被PRL接收後,當時的編輯誤以為(wei) 這個(ge) 點就是不小心落上的灰塵,於(yu) 是把這個(ge) 斑點(也就是唯一的實驗結果)移除了。

這篇文章於(yu) 1961年8月發表,是大家公認的開啟了非線性光學這門學科的一篇文章,標誌著非線性光學的誕生(圖5)[4]


圖5 Franken發表在PRL上的關(guan) 於(yu) 二倍頻產(chan) 生的文章[4]


為(wei) 什麽(me) Franken實驗中產(chan) 生的二倍頻這麽(me) 弱呢?這是因為(wei) 該實驗沒有考慮到相位匹配這個(ge) 在非線性光學中異常重要的概念。我們(men) 以二倍頻過程為(wei) 例來解釋相位匹配。基頻光在晶體(ti) 中一邊傳(chuan) 輸,一邊產(chan) 生二倍頻光。當基頻光和二倍頻光具有相同的折射率時,前期產(chan) 生的二倍頻光和後來產(chan) 生的二倍頻光始終保持相同的相位才能夠發生相長幹涉,獲得最高的轉化效率。而對於(yu) 一般的材料來講,基頻光和二倍頻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無法實現相位匹配。1962年,貝爾實驗室的Giordmaine和福特研究所的Terhune提出可以利用雙折射晶體(ti) 實現相位匹配。在雙折射晶體(ti) 中,不同偏振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可以選擇讓基頻光和二倍頻光處在兩(liang) 個(ge) 垂直的偏振上,這樣當入射角度合適時就可以讓二者的折射率相等,使二倍頻的轉化效率提高三個(ge) 數量級。例如,筆者課題組利用BBO晶體(ti) 可以輕鬆產(chan) 生平均功率為(wei) 20W的飛秒激光,轉化效率超過30%(圖6)。


圖6 利用BBO晶體(ti) 通過二倍頻產(chan) 生20 W綠光


如今,二倍頻這個(ge) 典型的非線性光學現象已經進入了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打開大家平時用的綠色激光筆,可以看到裏麵複雜的光學結構。半導體(ti) 激光器產(chan) 生808 nm的泵浦光,然後經過由摻釹釩酸釔鍍膜形成的諧振腔,產(chan) 生1064 nm的近紅外激光。在諧振腔之後放置一個(ge) 光學晶體(ti) 磷酸鈦氧鉀(KTP),在裏麵產(chan) 生二倍頻。也就是說,在KTP晶體(ti) 裏既有1064 nm的光,也有532 nm的光。光束準直後再經過光學濾波器把基頻光濾掉,隻讓二倍頻光通過,從(cong) 而輸出綠色激光。  


其他非線性光學過程
1962年初,Franken等人在另一篇PRL文章中發現,對於二階非線性過程來說,如果入射到晶體中的是ω1ω2兩種不同頻率的光,材料的二階極化表達式中會含有(ω1+ω2)和(ω1-ω2)兩項,分別對應和頻產生(sum frequency generation,SFG)過程與差頻產生(difference frequency generation,DFG)過程[5]

在二倍頻產(chan) 生的物理模型中,還有一個(ge) 常數項,既不是基頻也不是二倍頻,可以看成是直流項。非線性光學中將通過二階非線性過程產(chan) 生直流(準確地說是極低頻電磁波)的過程稱為(wei) 光整流。

Franken等人於(yu) 1962年底在PRL 上發表了光整流的實驗結果[6]。如今在太赫茲(zi) 研究領域,飛秒脈衝(chong) 入射到合適的光學晶體(ti) 中,光整流效應會(hui) 產(chan) 生一個(ge) 中心頻率比入射光頻率低二到三個(ge) 數量級的電磁波,其中心頻率在太赫茲(zi) 範圍。這是產(chan) 生皮秒太赫茲(zi) 脈衝(chong) 的經典方法。

毫不誇張地講,正是Peter Franken等人的這三篇PRL實驗文章宣示了非線性光學這門學科的誕生。1962年夏天,Franken覺得有必要撰寫(xie) 一篇綜述文章全麵介紹這一學科,最終於(yu) 1963年初發表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讓Franken引以為(wei) 傲的是,他在文中給出了非線性光學的量子力學描述[7]


尾聲

Franken教授的研究興(xing) 趣非常廣泛,出乎所有人的預料,1963年以後他的研究興(xing) 趣轉移到尋找誇克的實驗中去了,再沒有發表任何非線性光學的成果。跟他打賭的諾獎得主Lamb一直對Franken的決(jue) 定耿耿於(yu) 懷,認為(wei) 他既然開創了非線性光學這門學科,理所當然地應該在該領域中深耕細作,產(chan) 出更多的學術成果。但Franken本人卻不以為(wei) 然,從(cong) 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覺得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應該多多經曆各種有趣的事情。

非線性光學誕生至今已超過60年,得益於(yu) 激光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光學晶體(ti) 的出現以及大量重要應用的迫切需求,非線性光學依舊在源源不斷地產(chan) 生令人驚奇的成果。回顧過往,展望未來,非線性光學活力無限,青春常駐。


參考文獻

[1] https: //physicsworld. com/a/laser-pioneerdies/

[2] Maiman T H. Nature,1960,187:493

[3] Giordmaine J A. Scientific American,1964,210(4):38

[4] Franken P A,Hill A E,Peters C W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61,7:118

[5] Bass M,Franken P A,Hill A E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62,8:18

[6] Bass M,Franken P A,Ward J F et al.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62,9:446

[7] Franken P A,Ward J F.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1963,35:23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