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技術前沿

觸摸成像!五邑大學的“仿生手指”憑什麽比激光掃描更先進?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澎湃新聞2023-05-30 我要評論(0 )   

在電影《十二生肖》裏,有這樣一個(ge) 情節:成龍戴上一雙多點裝置著傳(chuan) 感器的白手套,圍著銅像獸(shou) 首環繞一周,獲得全方位掃描的三維數據,同步傳(chuan) 輸到另一端的電腦上,在3D打...

在電影《十二生肖》裏,有這樣一個(ge) 情節:成龍戴上一雙多點裝置著傳(chuan) 感器的白手套,圍著銅像獸(shou) 首環繞一周,獲得全方位掃描的三維數據,同步傳(chuan) 輸到另一端的電腦上,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實現1:1還原複刻。

當科幻電影橋段照進現實:在五邑大學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中心的實驗室裏,一個(ge) 智能仿生手指“觸摸”了人體(ti) 組織物理模型的表麵後,一張準確描繪出肌肉組織和骨骼、血管位置的3D建模輪廓圖立刻展現眼前。這是五邑大學應用物理與(yu) 材料學院院長、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羅堅義(yi) 帶領科研團隊研發的最新成果——以人類手指為(wei) 靈感,創造一個(ge) 具有集成觸覺反饋係統的仿生傳(chuan) 感器。

圖為(wei) 具有觸覺斷層掃描成像功能的智能仿生手指概念圖。受訪者供圖

與(yu) 成龍的“白手套”相比,羅堅義(yi) 的“仿生手指”是否不相伯仲?為(wei) 什麽(me) 它能在五邑大學的實驗室被研發出來?從(cong) 實驗室走出來,“仿生手指”能應用到哪些社會(hui) 生活情景,能否帶來某一領域的技術變革……帶著這一連串問題,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五邑大學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中心,並對羅堅義(yi) 的科研團隊進行了專(zhuan) 訪。

“仿生手指”是什麽(me) ?

在日常生活中,觸覺感知對人類獲取環境信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使人類在缺失視覺的情況下通過觸摸來感知環境中複雜的信息。這是由於(yu) 人類手指具有高密度的神經末梢,使其具有高靈敏度的觸覺感知,不僅(jin) 可以感知物體(ti) 表麵信息,如表麵輪廓、表麵紋理以及物體(ti) 軟硬度,還可以粗略地感知物體(ti) 表層下的內(nei) 部結構。

“我們(men) 的課題研究靈感來自人類手指。”羅堅義(yi) 一邊伸出手掌,一邊向記者解說,“當人們(men) 用手指觸摸自己的身體(ti) 時,不僅(jin) 能感覺到皮膚的質地,還能感覺到皮膚下血管、骨骼的輪廓分布。”

羅堅義(yi) 從(cong) 事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應用研究已有多年,基於(yu) 自主研發的碳纖維基觸覺傳(chuan) 感器,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已經研發出柔性觸覺傳(chuan) 感器、溫度傳(chuan) 感器、氣壓傳(chuan) 感器和彎曲傳(chuan) 感器等項目應用。受啟發於(yu) 人類手指的高靈敏觸覺感知機製,羅堅義(yi) 從(cong) “模擬”出發,帶領團隊沿著柔性觸覺傳(chuan) 感器的研究開發一路前進,探索創造一個(ge) 具有集成觸覺反饋係統的仿生傳(chuan) 感器。

根據羅堅義(yi) 科研團隊發表在《細胞報告-物理科學》的論文,“仿生手指”在觸摸了物體(ti) 的表層後,即可把數據反饋傳(chuan) 輸至電腦上,繪製出反映物體(ti) 內(nei) 部形狀和紋理的3D地圖,區別以往隻能識別和區分物體(ti) 外部形狀、表麵紋理和硬度的傳(chuan) 感器。這項技術聽起來比成龍手上隻能獲取獸(shou) 首表麵信息的“白手套”還要先進!

“利用內(nei) 置的碳纖維基觸覺傳(chuan) 感器和觸覺反饋係統,仿生手指在物體(ti) 上移動觸摸時,會(hui) 通過施加壓力進行‘掃描’。每觸摸一次,碳纖維就會(hui) 被壓縮一次,壓縮的程度反饋所收到的壓力大小,通過設定恒定壓力,記錄不同測量點之間探測頭的移動位移量,提供物體(ti) 相對硬度或柔軟度的信息,這些信息連同位置數據一起被傳(chuan) 送到電腦上,以3D圖像的形式呈現物體(ti) 外部及內(nei) 部的結構。”論文通訊作者、五邑大學講師陳智明解釋道。

圖為(wei) 智能仿生手指對柔性電子器件內(nei) 部結構的無損檢測及三維輪廓圖重構。受訪者供圖

“在研發的過程中,我們(men) 不僅(jin) 要用好碳纖維基觸覺傳(chuan) 感器的超靈敏、低功耗、自適應等特點,還要思考如何模擬指尖的神經反饋係統,建立相應的軟件係統,將獲取的物理信息量化處理,轉化成可視化的數據,建立‘閉環反饋’機製。”羅堅義(yi) 補充,“這是最難的一點,目前市麵上大多數機器人控製還隻是按照設定程序進行單向控製,無法有效利用敏感的觸覺傳(chuan) 感技術及時反饋和調整機器的運動軌跡,實現閉環反饋控製。”

實驗室裏,研究人員測試了仿生手指繪製多種材料構成的複雜物體(ti) 內(nei) 外部特征的能力——它不僅(jin) 能區分柔軟的外塗層和內(nei) 部堅硬的脊狀結構,還準確“畫”出人體(ti) 組織物理模型內(nei) 部的輪廓圖。另一邊,當仿生手指“摸過”一個(ge) 有缺陷的封裝後的電子器件,隨之創建內(nei) 部組件的3D地圖,並精確地定位了電子電路引線斷點的位置,可識別出一個(ge) 沒有穿透外層的不正確鑽孔。

為(wei) 何能在五邑大學研發出來?

如前文所言,“仿生手指”並非某個(ge) 單一學科的產(chan) 物,它的研發涉及物理學、材料學、電子信息、通信工程、智能製造等多個(ge) 學科,是一個(ge) 跨學科融合的集成式創新項目。

早於(yu) 2017年,羅堅義(yi) 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碳纖維材料具有感溫感力的高靈敏傳(chuan) 感特性,它以一種全新的傳(chuan) 感結構、機理,為(wei) 傳(chuan) 感器領域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新思路:以同一種碳纖維絲(si) 為(wei) “積木”單元,通過構建不同的受力和感溫結構,製備出不同感知類型的傳(chuan) 感器。

在碳纖維柔性傳(chuan) 感材料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之後,羅堅義(yi) 團隊感到十分振奮,立即向學校領導作報告。彼時,五邑大學正成為(wei) 廣東(dong) 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明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特色鮮明,服務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能力突出”的建設目標,著力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獲此信息後,五邑大學學校領導層意識到這是一個(ge) 不可錯過的重大科技創新機遇,當機立斷成立“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中心”,並投入首期建設經費2000萬(wan) 元。羅堅義(yi) 擔任中心主任,負責課題研發、項目運作、高層次人才引進、高素質人才培養(yang) 等工作。

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有了研發中心這個(ge) 大平台,羅堅義(yi) 開始“招兵買(mai) 馬”,先後從(cong) 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引入物理、材料等學科背景的博士人才,並以課題組為(wei) 單位,構建了“導師+研究生+本科生”的課題研究生態。

“我們(men) 的研究往往包含了材料、器件、電路、軟件以及應用等學科內(nei) 容,所以會(hui) 以一個(ge) 課題項目小組為(wei) 單位開展工作。通常,38個(ge) 研究生各為(wei) 課題組的項目負責人,每個(ge) 研究生帶著大約10名本科生組員開展分工合作,如設置電路組、軟件組、以及器件組等。”陳智明解釋,“在導師的帶領下,一般以組會(hui) 的形式討論項目進度、擬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並鼓勵學生依托項目參加挑戰杯等創新創業(ye) 比賽。”

據介紹,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團隊成立至今,圍繞碳纖維材料的感溫感力功能,通過構建不同的受力和感溫結構,研發出應力、溫度、彎曲、氣壓共四大類柔性傳(chuan) 感器,並驗證了這些器件在中醫遠程診療係統的脈搏檢測、人體(ti) 體(ti) 溫檢測、運動肌肉檢測、高鐵表麵氣流動力學測試等方麵的潛在應用,涉及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達80餘(yu) 項。

例如,基於(yu) 柔性氣壓傳(chuan) 感器技術研發的“舌壓儀(yi) ”,通過實時記錄口腔舌肌壓力數值,讓醫生及時了解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並讓患者通過曲線圖直觀了解康複進程。五邑大學副教授溫錦秀表示,舌壓儀(yi) 是由她帶領研究生周廷亮、張凱邦,聯合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麵外科護士長楊冬葉共同研發出來的,該項目打破了美國和日本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每台儀(yi) 器的采購成本預計可降低數萬(wan) 元。據介紹,該項產(chan) 品目前已經走出實驗室,通過專(zhuan) 利許可和專(zhuan) 利轉讓的方式進入江門市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線,預計今年內(nei) 實現投產(chan) 。

“通常情況下,導師負責天馬行空,提出各種想法,研究生相當於(yu) 項目經理,帶著團隊成員反複驗證項目的可行性,在一個(ge) 個(ge) 失敗或成功中增長學科知識、積累科研經驗,一步步成長為(wei) 具備跨學科背景的綜合型創新人才。”羅堅義(yi) 補充。“仿生手指”同樣也是在這樣的創新鏈條人才培養(yang) 模式下,經由2屆研究生及本科生“接棒”研發出來。

從(cong) 實驗室到應用,還需要邁過幾道坎?

走出實驗室,“仿生手指”將會(hui) 有哪些應用場景?

“區別於(yu) X射線或超聲波的掃描成像,這項觸覺感知技術為(wei) 人體(ti) 和柔性電子產(chan) 品的無損檢測開辟了一條非光學的道路。”羅堅義(yi) 認為(wei) ,未來,類似於(yu) 外科醫生的觸診,仿生手指甚至可以識別人體(ti) 的簡單組織結構。

陳智明表示,未來這項技術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發展方向,一個(ge) 是斷層掃描成像技術,團隊將進一步提高數據量化處理的精準度,以提升“仿生手指”的檢測靈敏度和分辨率,使其可以媲美於(yu) 光學檢測技術。另一個(ge) 方向是智能仿生機器人技術,他們(men) 團隊計劃將仿生手指與(yu) 仿生機器人的研發相結合,開發出具有和人類相似機動性和感知功能的仿生機器人,並嚐試將仿生手指與(yu) 人的假肢結合,幫助殘疾人恢複對外界環境的觸覺感知。

陳智明口中的“未來”還有多遠?從(cong) 實驗室到應用,“仿生手指”還需要邁過幾道坎?羅堅義(yi) 回答:“至少還有3道門檻。”

“‘仿生手指’的麵世,是‘從(cong) 0到1’的突破。而實現‘從(cong) 1到10’的推進是第一道門檻,即工程研發階段,它需要論證這項技術的開發成本、市場需求、生產(chan) 周期等要素。”羅堅義(yi) 說,“第二道門檻便是提升技術成熟度,即進入產(chan) 業(ye) 鏈後,要根據實際應用需求不斷地迭代升級,提高產(chan) 品的良品率。最後一道門檻則是金融、資本的投入,任何一項新技術的轉化應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資金,還要承擔較大的失敗風險,如何讓投資人認可你的產(chan) 品潛在價(jia) 值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柔性傳(chuan) 感材料與(yu) 器件研究開發中心,陳智明向記者展示了已經完成技術轉化應用的智能監護床墊:當人躺上去以後,一側(ce) 的電腦屏幕上立即顯示心率、呼吸率、呼吸信號曲線圖、體(ti) 動信號曲線圖等內(nei) 容,並提供睡眠質量監測數據。據介紹,該產(chan) 品可以應用於(yu) 居家養(yang) 老、機構養(yang) 老、術後病人健康監測等情景。

陳智明介紹,這張柔軟可彎曲折疊的輕薄床墊運用了應力、溫度、氣壓等柔性傳(chuan) 感器技術,從(cong) 技術到產(chan) 品的成功轉變得益轉化於(yu) 2020年與(yu) 廣東(dong) 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產(chan) 學研合作協議,探索從(cong) 實驗室到生產(chan) 線的轉化路徑。

廣州碳思科技有限公司是廣東(dong) 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負責智能監護床墊的研發與(yu) 推廣。該公司副總經理黃景誠表示,從(cong) “1”到“10”,企業(ye) 的產(chan) 品研發思路要跟著市場需求走,並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開發出一個(ge) 穩定可靠、可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推向市場,考量的是技術應用的成熟度、研發周期與(yu) 成本周期等因素,以及產(chan) 品的質量、價(jia) 格、性能等競爭(zheng) 優(you) 勢。

“從(cong) 樣品到產(chan) 品,中間會(hui) 經曆無數個(ge) 技術改良與(yu) 迭代升級,這也是每一個(ge) 新產(chan) 品推向市場的必經之路。”黃景誠說。

在五邑大學的實驗室裏,對“仿生手指”的研發應用還在繼續。

“當提起智能仿生手指,別人一聽,覺得好像很神奇、很科幻,但應用點在哪裏呢?如何解決(jue) 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難題痛點?這個(ge) 問題需要結合社會(hui) 發展需求進行思考。至於(yu) 能否引起某一領域的技術變革?我認為(wei) 言之尚早。”羅堅義(yi) 說,“我們(men) 期望能有更多企業(ye) 家參與(yu) 進來,帶著問題與(yu) 思考,一起探討找到技術應用的最優(you) 切入點,解決(jue) 工業(ye) 生產(chan) 或醫學研究上的難題與(yu) 需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