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技術前沿

上海科技大學曹文翰博士團隊在太赫茲技術上取得進展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老0ne2024-01-24 我要評論(0 )   

研究人員利用碳基超材料開發出寬帶可調諧吸收器,有望實現新的應用。太赫茲(zi) (THz)技術在生物醫學成像、電信和先進傳(chuan) 感係統等應用上大有用武之地。然而,由於(yu) 0.1至10太...

研究人員利用碳基超材料開發出寬帶可調諧吸收器,有望實現新的應用。


太赫茲(zi) (THz)技術在生物醫學成像、電信和先進傳(chuan) 感係統等應用上大有用武之地。然而,由於(yu) 0.1至10太赫茲(zi) 範圍內(nei) 電磁波的獨特性質,要開發出能展示太赫茲(zi) 技術真正潛力的高性能元件十分困難。即使是濾波器和吸收器等基本無件的設計,也仍然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

幸運的是,超材料的興(xing) 起可能會(hui) 帶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創新方法。得益於(yu) 製造和加工技術的進步,現在有可能在太赫茲(zi) 範圍內(nei) 製造出具有獨特電磁特性的二維(2D)圖案微結構,從(cong) 而對這些頻率下的信號進行前所未有的控製。

盡管已經提出了各種2D超材料(或“超表麵”)吸波材料,但其中大多數仍然存在嚴(yan) 重的局限性。一個(ge) 常見的問題是,一旦確定並製造出超表麵吸波材料的結構模式,其電磁性能就會(hui) 固定下來。

這種不可調性限製了此類器件的可能應用。另一方麵,雖然存在可調諧的金屬基超表麵吸收器,但不鼓勵使用薄金屬層。這是因為(wei) 存在幾個(ge) 缺點,如製造必要結構的難度以及金屬固有特性導致的性能不佳。

在此背景下,上海科技大學曹文翰博士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碳基可調元表麵吸收器,它在太赫茲(zi) 範圍內(nei) 具有超寬可調帶寬。曹文翰博士指導的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 Nexus(先進光子學)》上。

“該吸收器的核心是使用石墨烯和石墨微結構作為(wei) 諧振器,石墨層作為(wei) 背反射麵。”曹文翰博士解釋說:“這種太赫茲(zi) 元表麵吸收器中的重複子單元(或稱'單元格')經過戰略性設計,主要基於(yu) 四個(ge) 因素來優(you) 化吸收效率:幾何形狀、材料特性、偏振靈敏度和調諧機製。”

就幾何形狀而言,吸收器由三層薄層組成。最上麵一層是圖案化的導電層,包含由石墨烯導線相互連接的同心石墨環;第二層是簡單的電介質,有助於(yu) 消散不需要的電磁波;第三層是吸收層,可防止太赫茲(zi) 波直接穿透器件,從(cong) 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吸收效率。

吸收器的材料選擇和幾何設計都是通過數值分析和模擬進行優(you) 化的,這有助於(yu) 其在太赫茲(zi) 範圍內(nei) 的顯著吸收。值得注意的是,所提出的吸收器的一個(ge) 關(guan) 鍵特性是其可調諧性,這源於(yu) 可調節的費米能級。這一參數在材料和半導體(ti) 技術中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它決(jue) 定了電子在不同能級的分布。

通過對石墨烯層施加電壓,就可以改變其費米能級,進而輕鬆地微調吸收帶寬。曹文翰博士強調說:“在費米能級為(wei) 1 eV時,所提出的吸收器可以達到驚人的8.99 THz寬頻帶,在7.24至16.23THz的頻率範圍內(nei) 提供超過90%的吸收率,在8.35THz和14.70THz有兩(liang) 個(ge) 明顯的共振峰。”

所提出的設計的另一個(ge) 顯著優(you) 點是其對入射輻射的偏振角不敏感。在吸收器的單元格中使用同心圓自然會(hui) 產(chan) 生這一有利特性。圓形作為(wei) 一種完全對稱的形狀,使吸收器在入射角度高達 50° 時仍能保持較高的吸收率。

總之,所提出的設計的諸多優(you) 點與(yu) 其簡潔性相結合,代表了太赫茲(zi) 技術的真正突破。"所提出的吸收器提供了一種超薄、簡單的無金屬結構,在厚度較低的情況下具有較寬的可調吸收帶寬,這大大提高了其適用性。這些優(you) 勢超越了其他已報道的吸收器。

不久的將來,太赫茲(zi) 設備將成為(wei) 日常技術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醫學和通信等領域,以及材料科學和生物學等更具研究性的領域。


曹文翰,博士,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博導。2015年於(yu) 複旦大學信息學院獲得本科學位,2020年於(yu) 美國波士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21年入選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曹文翰博士於(yu) 2021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後摩爾器件與(yu) 集成係統中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項目,並擔任全國納米技術標委會(hui) 低維納米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光學工程學會(hui) 高級會(hui) 員、中國通信學會(hui) 第一屆太赫茲(zi) 通信委員會(hui) 委員。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柔性電子器件、軟體(ti) 機器人、太赫茲(zi) 超表麵器件、多層級微納傳(chuan) 感器件等。研究論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以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等學術期刊上;授權美國專(zhuan) 利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zhuan) 利3項。擔任fun88官网平台雜誌社Chinese Optics Letters雜誌青年編委。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