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技術前沿

星載激光遙感:天空地海,追風逐雲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上海衛星2024-03-01 我要評論(0 )   

本文作者:張揚 詹一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ti) 如何被精確“跟蹤”,空氣中懸浮的細小顆粒物如何被“層析”,氣象部門需要的雲(yun) 圖風場如何被“抓拍”,海洋次表層下的世界是怎樣...

本文作者:張揚  詹一帆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ti) 如何被精確“跟蹤”,空氣中懸浮的細小顆粒物如何被“層析”,氣象部門需要的雲(yun) 圖風場如何被“抓拍”,海洋次表層下的世界是怎樣的“絢麗(li) 多彩”,地球表麵高低起伏的山川盆地又如何被高精度“繪製”,這一切都可以利用激光遙感手段來實現。那麽(me) 什麽(me) 是激光?激光遙感又為(wei) 何如此全能?下麵就讓我們(men) 來一探究竟!

 

 

激光:從(cong) 經典幾何光學向光量子的跨越

 

從(cong) 古希臘時期到公元1000年左右,人們(men) 對於(yu) 光的認知還處於(yu) 定性的階段。1021年,伊本·海塞姆出版的《光學之書(shu) 》,提出光學理論並使用實驗進行驗證,開啟了現代光學的序幕。經過漫長的中世紀,西方的物理學家們(men) 相繼提出光的波動學說和微粒學說來解釋光的各種物理現象。直到被稱為(wei) “物理奇跡年”的1905年,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先後發表了五篇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論文,其中一篇《關(guan) 於(yu) 光的產(chan) 生和轉變的一個(ge) 啟發性觀點》首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發現了光電效應,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為(wei) 激光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基礎。

 

▲ 人類對光的認識到激光的誕生

  

在了解激光遙感之前我們(men) 先來看看什麽(me) 是激光? 

 

 

激光(英文名: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縮寫(xie) ,意為(wei) 光的受激輻射放大。光是由光子產(chan) 生的,光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光子非常小,靜止時沒有質量。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一個(ge) 原子體(ti) 係中,電子基本上是分層運動的。當光子射入時,原子核會(hui) 吸入光子,而電子則因為(wei) 獲得了能量,從(cong) 勢能較低的內(nei) 層遷移到勢能較高的外層(受激吸收過程)。當電子從(cong) 勢能較高的外層跌入勢能較低的內(nei) 層時,相應的原子核會(hui) 釋放出光子,從(cong) 而產(chan) 生光。跌落的層數越多,光子的能量越大(受激發射過程)。

 

▲ 光子的吸收和發射圖示

 

科學家們(men) 曆經40多年的不懈探索,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休斯實驗室的梅曼利用高強閃光燈管,使紅寶石中的鉻原子受到激發,發出波長為(wei) 694.3nm的紅光,成為(wei) 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激光。僅(jin) 僅(jin) 1年之後,在王之江院士的領導下,研製出我國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1964年,錢學森先生為(wei) 它定了這個(ge) 名字:“激光”,這一名稱既描述和傳(chuan) 統光的不同,又體(ti) 現了受激發生、激發態等意義(yi) ,在同年全國第三屆光量子放大器學術報告會(hui) 上受到了參會(hui) 專(zhuan) 家的一致讚同。從(cong) 此,中國對laser有了統一的漢語名稱。

 

▲ 我國與(yu) 世界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及原理圖示

 

激光的特點在於(yu) 它所有的光子都以同樣的波長、同樣的相位一起運動。與(yu) 自然光相比,主要有三大特點:

 

定向性強:絕大多數的激光光束發射後不會(hui) 向四周發散,而是筆直向前。相對而言,自然光則會(hui) 向四麵八方擴散。

 

單色性強:激光是純粹的某一種顏色(由波長或頻率決(jue) 定)的光。與(yu) 此相對,自然光是多種顏色混合的光。

 

幹涉性強:由於(yu) 激光的光相位(波峰和波穀)在時間上一致,因此幹涉性好(可幹涉性),通過合成該波可以獲得大振幅(輸出大)的波。

 

簡單來說,激光就是通過受激輻射產(chan) 生的,在特定“泵浦源”的作用下,激光工作物質(激光材料)被“激發”出來的“光輻射”。

 

 

激光遙感技術

 

激光遙感技術是指用激光作為(wei) 發射源,對激光經過傳(chuan) 輸介質產(chan) 生的延時、頻移,以及激光導致介質引起的吸收、散射(包含彈性散射,以及拉曼散射或布裏淵散射等非彈性散射)、熒光等信號進行遙測,具備時間分辨和高度分辨測量能力,並從(cong) 這些信號中反演出介質的物理和光學特性信息的測量技術。下圖為(wei) 激光雷達係統構成及探測原理示意圖,雷達係統主要由激光發射、望遠鏡接收和數據采集存儲(chu) 三部分構成。對於(yu) 每一次探測,首先由發射部分發射窄線寬、高準直和高功率的激光,光子經過大氣,到達地表(包括海洋),在這個(ge) 傳(chuan) 輸過程中,光子會(hui) 與(yu) 大氣成分發生相互作用,被大氣成分吸收和散射(在地表為(wei) 反射作用),散射(反射)光子由接收望遠鏡接收並進行光學處理,最後數據采集係統完成信號收集和存儲(chu) 。光子是以光速傳(chuan) 播的,整個(ge) 探測過程在5毫秒內(nei) 完成(對於(yu) 軌道高度約700公裏的衛星),激光雷達通過高速數據采集係統(采樣頻率大於(yu) 兆赫茲(zi) )實現高距離分辨率的采樣探測。

 

▲ 激光雷達係統構成及探測原理

 

激光遙感技術是一種重要的遙感手段,對地觀測是其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利用激光雷達技術獲取地球表麵、大氣、海洋成分、大氣動力學等參數。按照激光與(yu) 物質作用機理的不同,激光遙感技術主要有散射機製的激光高度計、後向散射激光雷達、差分吸收激光雷達、多普勒激光雷達,以及拉曼、熒光激光雷達等遙感技術體(ti) 製。

01激光高度計

激光高度計是利用航空或者低軌道飛行器平台,通過記錄發射和接收光脈衝(chong) 的時間差乘以光速來獲取平台與(yu) 地麵的距離,再經過對平台的飛行姿態、指向和幾何定標獲得絕對高程的信息。如果采用多激光束探測或配合掃描機構,可以大幅提高水平分辨率,也可以實現對被探測目標的三維成像。將激光高度計與(yu) 相機配合使用,可以實現三維立體(ti) 彩色和多光譜成像。

 

▲ 星載激光測高

 

02後向散射激光雷達技術

後向散射激光雷達主要用於(yu) 測量大氣氣溶膠、雲(yun) 光學特性,以及海洋和生態係統的參數。後向散射激光雷達體(ti) 製,包括基於(yu) 米散射(微粒、雲(yun) 與(yu) 氣溶膠散射)和瑞利散射(分子散射)信號的激光雷達,也包括利用光譜技術可以分離米散射和瑞利散射的高光譜探測激光雷達。高光譜探測激光雷達可以分離氣溶膠和分子信號,從(cong) 而實現氣溶膠光學特性的定量遙感。同樣的概念可以應用於(yu) 海水,利用海洋激光雷達高光譜技術,可獲得海水的衰減與(yu) 後向散射係數,從(cong) 而獲得海水的固有光學參數剖麵信息。另外,也有利用部分大氣分子的拉曼散射信號作為(wei) 參考,如氮氣拉曼散射信號可提供分子散射信號的參考,也可區分分子和氣溶膠散射。

 

▲ 海洋探測激光雷達

 

03多普勒激光遙感技術

多普勒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脈衝(chong) 和測量返回信號的多普勒頻移量確定大氣風速、目標速度和目標振動頻譜等信息。目前主要有兩(liang) 種多普勒激光遙感技術,即相幹探測和直接探測激光雷達技術。相幹探測多普勒激光雷達,利用本振激光與(yu) 後向散射光進行混頻探測,得到多普勒頻移信息。相幹激光多普勒測風雷達利用從(cong) 氣溶膠和雲(yun) 的散射信號進行風速探測,在行星邊界層0~3km高度內(nei) 可以實現高精度風場探測。

 

直接探測多普勒激光雷達,可以直接利用氣溶膠、微粒和分子的散射信號,探測3~25km高的對流層上層大氣風場。多普勒激光遙感技術還可以應用於(yu) 目標振動譜探測,主要采用相幹探測技術獲取目標振動譜信息,實現對目標振動監測等應用。

 

▲ 風場探測激光雷達

 

04差分吸收激光雷達

差分吸收激光雷達主要用於(yu) 探測大氣中的氣體(ti) 成分濃度。激光雷達需要發射被測氣體(ti) 相關(guan) 的特征譜線,包括氣體(ti) 吸收和臨(lin) 近非吸收特征譜線激光束,通過測量不同回波激光信號的光強差,來測量氣體(ti) 吸收特征譜線的真實吸收信號,從(cong) 而獲取被測氣體(ti) 的高精度濃度信息。

 

目前,天氣、氣候研究最關(guan) 注大氣溫室氣體(ti) 的探測,包括H2O、CO2、CH4和O2的濃度及其變化。由於(yu) 不同氣體(ti) 的吸收譜線差異較大,因此對差分吸收激光雷達來說,需要選取合適的吸收譜線,同時要考慮激光器的可實現程度。

 

▲ 差分吸收激光雷達探測原理

 

衛星激光遙感的獨特優(you) 勢

 

目前地球科學迫切需要定量遙感的三個(ge) 方向:一是大氣成分(如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水汽等影響天氣和氣候的成分),以及影響輻射平衡的雲(yun) 和氣溶膠;二是地球表麵參數,包括地球表麵形貌、植被、海底深度;三是大氣動力學,主要是大氣風場。激光遙感可以實現全球高垂直分辨率、高精度測量。激光遙感相對其他傳(chuan) 感器,在對地觀測方麵所具備的獨特優(you) 勢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大氣探測激光雷達獲取全球全天時CO2柱濃度與(yu) 雲(yun) 、氣溶膠分類遙感產(chan) 品

 

1)對於(yu) 提高全球天氣預報精度,急需突破全球對流層風場剖麵的高精度測量。多普勒激光雷達被認為(wei) 是能夠獲得滿足需求精度(1m/s,100km水平分辨率)的大氣風場測量的唯一方法。

 

2)差分吸收激光雷達是獲得高精度對流層二氧化碳分布(0.3%的混合比)的唯一途徑,尤其對於(yu) 了解全球碳循環、溫室效應和地球生命的可持續性非常關(guan) 鍵。

 

3)差分吸收激光雷達是高分辨率測量全球對流層臭氧剖麵(1~2km垂直分辨率,100km水平分辨率)的唯一技術,對於(yu) 對流層中的化學物質、輻射、對流、動力和傳(chuan) 輸過程的建模和評估十分關(guan) 鍵。

 

4)差分吸收激光雷達也是高精度測量邊界層全球水汽分布(0.5km垂直分辨率,100km水平分辨率)的唯一技術,是進一步研究對流過程和強風暴發展所必需的。

 

5)後向散射激光雷達是高精度(30m)測量雲(yun) 層和氣溶膠光學特性(包括行星邊界層高度、雲(yun) 底、雲(yun) 頂、雲(yun) 極化、氣溶膠散射分布)的唯一方法,它們(men) 在氣候建模和研究中是必需的。

 

6)激光雷達是測量海洋混合層中微粒分布的唯一方法,這對於(yu) 理解海洋碳儲(chu) 量和流通是如何影響全球碳循環是必要的。

 

7)激光高度計是測量變化小於(yu) 1cm/年水平的表麵分布的唯一技術,對於(yu) 研究地表植被覆蓋、地表地形、火山監視、全球海平麵、氣候變化引起的極地冰層變化十分關(guan) 鍵。

 

在激光測控技術領域,利用激光遙感技術可以實現對飛行器軟著陸過程的精密測距、測速,空間飛行器之間的交會(hui) 對接等,以及實現目標偵(zhen) 查、精確製導、精密測軌等應用,還可廣泛應用到無人駕駛的自動避障、機器人自動目標識別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主要發揮激光遙感精密測距、測速、測角等綜合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