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技術前沿

Nature | 激光“邏輯門”:讓計算機快100萬倍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中國光學2024-05-27 我要評論(0 )   

撰稿 | 張天宇(電子科技大學 博士生)長期以來,在科學技術研究中存在一個(ge) 重要的需求:在滿足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工作時間尺度接近極限(盡可能小)的電子學和信息...

撰稿 | 張天宇(電子科技大學 博士生)

長期以來,在科學技術研究中存在一個(ge) 重要的需求:在滿足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工作時間尺度接近極限(盡可能小)的電子學和信息處理方法。

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一個(ge) 極具潛力的方法就是利用激光來引導材料內(nei) 電子的運動,並利用其中存在的物理效應來實現電子學基本元件的構建。這個(ge) 概念也被稱為(wei) “光波電子學(lightwave electronics)”。

極其特別的是,雖然利用目前的超快激光技術已能夠產(chan) 生時間尺度在飛秒(femtosecond, fs, 10-15 s)量級的電學信號,但是我們(men) 還無法在這樣的極短時間尺度內(nei) 實現信息處理。

在傳(chuan) 統的電子線路中,邏輯門是由晶體(ti) 管組成的,其工作頻率大致在吉赫茲(zi) 量級(gigahertz,GHz,10⁹ Hz),而激光卻能夠產(chan) 生時間尺度在飛秒量級的超快脈衝(chong) 信號。這意味著如果能夠結合超快激光技術,傳(chuan) 統電子線路中晶體(ti) 管的工作效率(或工作頻率)有可能提高一百萬(wan) 倍以上。

近日,來自德國埃爾朗根-紐倫(lun) 堡大學 Peter Hommelhoff 教授研究小組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 Ignacio Franco 副教授課題小組的研究人員在這個(ge) 方向走出了決(jue) 定性的一步:基於(yu) 超快激光技術,首次實現了一個(ge) 工作在飛秒時間尺度的邏輯門,並且有望在未來使得計算機工作的速度提高 100 萬(wan) 倍以上。

這個(ge) 工作以“Light-field control of real and virtual charge carriers”為(wei) 題近日發表在Nature。

圖1:一種新的邏輯門類型:能將由實和虛載流子產(chan) 生的電流進行疊加,實現至今為(wei) 止最快的邏輯門。其中,兩(liang) 種不同的載流子是由於(yu) 兩(liang) 個(ge) 同步激光脈衝(chong) 入射到與(yu) 金電極連接的石墨烯微帶結構的不同位置產(chan) 生的。
(圖源:美國羅切斯特大學/Michael Osadciw)


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超短超強激光脈衝(chong) ,通過對實和虛載流子(real and virtual charge carriers)的獨立控製,產(chan) 生了一個(ge) 時鍾頻率位於(yu) 拍赫茲(zi) (petahertz,PHz,10¹⁵ Hz)的邏輯門。這個(ge) 基於(yu) “光波電子學”的研究結果,為(wei) 實現超快信息處理提供了新的方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其在實驗物理方麵做出的巨大貢獻,Peter Hommelhoff 教授近日獲得了德國最重要的研究獎項之一,萊布尼茲(zi) 獎(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

圖2:左)Peter Hommelhoff(德國埃爾朗根-紐倫(lun) 堡大學教授,激光物理係主任);右)Ignacio Franco(羅切斯特大學物理係/化學係副教授)


一個(ge) 實現更快邏輯門的途徑

2007年,當時還在加拿大多倫(lun) 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 Ignacio Franco 從(cong) 理論上提出了一個(ge) 將激光脈衝(chong) 轉化為(wei) 電學信號的想法(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9(12): 126802)。這個(ge) 想法的實現是基於(yu) 一種將碳基材料形成的分子線連接在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納米間隙結構。他詳細的論述了:由於(yu) 超快飛秒激光脈衝(chong) 使得材料能級出現明顯變化,處於(yu) 兩(liang) 個(ge) 電極之間的碳基分子線中產(chan) 生微小電流信號的物理過程。

六年後,即 2013 年,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量子光學研究所的 Ferenc Krausz 和同事們(men) 從(cong) 實驗上驗證了這種物理機製(Nature, 2013, 493(7430): 70-74)。在這個(ge) 工作中,他們(men) 利用了稍微不同的材料類型:將玻璃線放在一對金屬電極之間。這個(ge) 實驗中詳細的物理解釋在 2018 年被 Ignacio Franco 的研究小組所完成(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 2070)。

然而,包括這些研究在內(nei) ,之後的所有研究都無法揭示在電流產(chan) 生過程中實和虛載流子所發揮的作用。事實上,兩(liang) 種載流子都是電子,但是前者在激光脈衝(chong) 停止照射後仍可以作定向移動,而後者將在激光停止照射後將停止定向移動,而這也是兩(liang) 者名稱有所區別的本質原因。

其中,對於(yu) 實載流子和虛載流子的準確定義(yi) 如下:

實載流子:在激光停止照射後,那些仍可以做定向運動的被光激發出的電子。

虛載流子:當激光停止照射後,那些不再能夠做定向運動並且隻在激光激發時存在的電子。

實和虛載流子的產(chan) 生  

在本項研究中,Peter Hommelhoff(主要負責實驗實現)和 Ignacio Franco (主要負責數值計算)聯合研究小組在金屬電極之間放置了石墨烯微帶結構。在研究中,他們(men) 的關(guan) 鍵控製手段是載波包絡相位,其可以量化描述脈衝(chong) 包絡峰值和其載波之間的相位偏置。為(wei) 了產(chan) 生實載流子,他們(men) 使用了電場峰值位置與(yu) 包絡之間相位差為(wei) ±π/2 的激光脈衝(chong) 。這將會(hui) 導致光矢量對應電勢的正負幅值之間峰峰值(即正負幅值模值或絕對值的和)最大。這樣,從(cong) 石墨烯導帶上激發出來的電子將會(hui) 獲得最大的淨動量。

與(yu) 此相反,利用相位差為(wei) 0 或者 π,可以產(chan) 生虛載流子。這種類型的脈衝(chong) 將會(hui) 導致材料中電子的空間分布呈現出最大可能的非對稱性。在脈衝(chong) 入射的情況下,這些電子能夠在石墨烯和電極的交界處被捕獲,因此能夠對傳(chuan) 導至電極處的電流作出貢獻。因此,通過上述手段,他們(men) 能夠根據需要來控製實或虛載流子的獨立產(chan) 生和疊加,這一點對於(yu) 後續實現超快邏輯門來說十分重要。通過改變石墨烯微帶長度和近紅外激光的脈衝(chong) 特性,他們(men) 證明了這兩(liang) 種完全不同的電流貢獻機製。

向激光驅動的邏輯門邁進

邏輯門是計算機相關(guan) 技術中的基本組成要素,以“0”或者“1”的形式,控製著信息的處理。其運行需要兩(liang) 個(ge) 輸入信號(都是“0”或者“1”的形式),運算後產(chan) 生一個(ge) 邏輯輸出信號(“0”或者“1”)。在這裏,他們(men) 的輸入信號則是兩(liang) 束同步激光脈衝(chong) 之間載波包絡相位的差值。根據這個(ge) 差值的不同,兩(liang) 路電流信號可以做邏輯運算。

為(wei) 了實現邏輯電路,研究人員利用兩(liang) 束激光脈衝(chong) 激發同一個(ge) 石墨烯微帶結構。這兩(liang) 束激光脈衝(chong) 可以分別產(chan) 生實和虛載流子,並且可以做到讓它們(men) 相互疊加。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控製兩(liang) 個(ge) 脈衝(chong) 之間載波包絡相位的相對值。隨後,他們(men) 利用四個(ge) 合適的相對相位值,建立了一個(ge) 真值表,並且在達到一定閾值時,規定輸出電流為(wei) “1”。

特別的是,他們(men) 證實了如何建立或非門(NOR)的真值表,即通過選擇那些隻在輸入為(wei) (0,0)情況下輸出為(wei) 1 的相位值。此外,也可以選擇其它的相位組合,來直接建立一係列其它的邏輯門,其中包括與(yu) 門(AND)、或門(OR)和與(yu) 非門(NAND)。

“最開始”的一步:從(cong) 基礎到應用

這項從(cong) 基礎研究中產(chan) 生的全新且具有潛在轉化性的技術,表明了在納米尺度的係統中電荷是如何被激光驅動的。利用基礎研究中理論和實驗的聯係,本工作詳細分析了由激光誘導產(chan) 生的實載流子和虛載流子的作用,並且首次揭示了一種新的產(chan) 生超快邏輯門的方式。

Peter Hommelhoff 教授認為(wei) :利用超快激光脈衝(chong) 來打破傳(chuan) 統電子學器件時鍾頻率上限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其正式推廣到商業(ye) 化用途之前,還有一係列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jue) 。比如說,如何在邏輯門數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其高速的運行速度,以及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在脈衝(chong) 強度較低的情況下減小邏輯門的尺寸等。在驗證這種全新機製邏輯門的基礎之上,之後的工作需要更多地將這些基礎應用研究轉換成新的技術,並應用到人們(men) 的具體(ti) 生活中。

此外,Ignacio Franco 認為(wei) :這項工作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說明基礎科學如何引領新技術的發展。基礎理論和實驗手段的強強聯合,為(wei) 新的重大基礎發現和潛在的技術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論文信息 |

Boolakee, T., Heide, C., Garzón-Ramírez, A. et al. Light-field control of real and virtual charge carriers. Nature 605, 251–25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65-9

| 參考資料 | 

1.https://www.optica-opn.org/home/newsroom/2022/may/laser-based_logic_gates_beckon/?src=hplead

2.https://www.rochester.edu/newscenter/laser-driven-logic-gates-petahertz-ultrafast-computers-522142/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