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ppli的最新統計報告指出,電子產(chan) 品契約製造(electronics contract manufacturing)業(ye) 2010年大豐(feng) 收,營收較前一年成長33.4%,達到3,473億(yi) 美元規模,比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還略勝一籌;不過該產(chan) 業(ye) 2011年發展也會(hui) 跟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類似,預測成長率將回到僅(jin) 約8.5%。
iSuppli所定義(yi) 的電子產(chan) 品契約製造商,包括電子製造服務(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EMS),以及原始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兩(liang) 大類;其2011年營收規模估計為(wei) 3,767億(yi) 美元,在接下來幾年內(nei) 預測將以平均每年9~7%的成長率持續擴張,並在2014年達到4,723億(yi) 美元規模。
中國的電子製造業(ye) 在2010年貢獻了該產(chan) 業(ye) 整體(ti) 75%的成長,且預期在 2011年仍是推動全球電子製造外包市場的主力。目前中國當地最大的電子製造代工業(ye) 者是台灣的鴻海精密工業(ye)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ies),其財報顯示,該公司2010年前九個(ge) 月的營收與(yu) 前一年同期相較,成長了近六成。
由於(yu) 2011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估計將近10%,超越歐美;電子產(chan) 品契約製造業(ye) 認為(wei) ,如此的成長速度將促進該國國內(nei) 更高的消費力。然而,如果預測的成長並沒有實現,該產(chan) 業(ye) 就可能會(hui) 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
iSuppli 也指出,其實電子產(chan) 品契約製造業(ye) 並不容易獲利,但目前全球前幾大 EMS 廠或 ODM 廠,盡管營收數字增加,但其中隻有四家呈現利潤成長。在2011年,廠商想要提高利潤,相對於(yu) 營收成長等純粹周期性問題,產(chan) 品組合會(hui) 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而隨著該產(chan) 業(ye) 開始提升產(chan) 能,原廠客戶也會(hui) 越來越計較代工價(jia) 格,再加上業(ye) 者投入成本也提高。#p#分頁標題#e#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