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ya) 科學家研製出一種由氧化鉬晶體(ti) 製成的新型二維納米材料,有可能給電子工業(ye) 帶來革命,使“納米”一詞不再停留於(yu) 營銷概念而成為(wei) 現實。
在材料學中,厚度為(wei) 納米量級的晶體(ti) 薄膜通常被視作二維的,即隻有長寬,厚度可忽略不計,稱為(wei) 二維納米材料。新研製出的這種材料厚度僅(jin) 有11納米,它有著獨特的性質,電子在其內(nei) 部能以極高速度運動。
科學家說,他們(men) 是從(cong) 另一種奇妙的新材料——石墨烯得到啟發的。石墨烯是單層碳原子網,是人類已知的最薄材料,電子在其中也能高速運動。但石墨烯缺乏能隙,用它製造的晶體(ti) 管無法實現電流開關(guan) 。氧化鉬材料本身擁有能隙,將它製成類似石墨烯的薄片後,既支持電子高速運動,其半導體(ti) 特性又適合製造晶體(ti) 管。
科學家說,在新材料內(nei) 部,電子極少因為(wei) 遇到“路障”而散射,可以流暢地迅速運動。利用這種新材料可研製出更小、數據傳(chuan) 輸速度更快的電子元件和產(chan) 品,例如性能與(yu) 台式電腦相當的平板電腦。
電子產(chan) 品的性能取決(jue) 於(yu) 半導體(ti) 集成能力,在過去幾十年裏,技術進步使晶體(ti) 管體(ti) 積大大縮小,矽芯片性能提高了成千上萬(wan) 倍,帶來了信息技術革命。但受限於(yu) 矽材料本身的性質,傳(chuan) 統半導體(ti) 技術已經趨近極限。科學家正在積極尋找新一代半導體(ti) 核心材料。
研究小組已經用新材料製造出納米尺度的晶體(ti) 管。他們(men) 預計,如果被電子工業(ye) 所接受,氧化鉬有可能在5到7年內(nei) 成為(wei) 電子產(chan) 品的標準材料。
這項研究主要是由澳大利亞(ya) 聯邦科學與(yu) 工業(ye) 研究組織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相關(guan) 論文發表在4日的《先進材料》雜誌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