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chuan) 出LED磊晶龍頭晶電今年8月發行的近2.5億(yi) 美元可轉債(zhai) (ECB),是由國際大廠飛利浦全數取得,若轉換成普通股,占晶電股權約10.98%,飛利浦將因此入主晶電成第一大股東(dong) 。
飛利浦可確保磊晶來源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對飛利浦這樣的國際大廠而言,明年磊晶供應吃緊,確實可能透過策略性投資來確保貨源。畢竟若自行建置磊晶廠,需要花費數十億(yi) 甚至數百億(yi) 元(新台幣,下同),而且還要麵臨(lin) 磊晶價(jia) 格每年至少下跌15-20%的窘境。
晶電找到產(chan) 品出海口
對晶電而言,飛利浦的照明通路完整,可消化晶電產(chan) 能。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國際大廠原本就仰賴晶電的四元紅光產(chan) 能,而明年看好的一般照明需求,對藍光芯片需求也很大,預估飛利浦將可消耗掉晶電半數以上的藍光產(chan) 能(約當總產(chan) 能2成以上)。
晶電發言人張世賢表示,“飛利浦全部買(mai) 走”應屬市場傳(chuan) 聞,當初可轉債(zhai) 都有配售名單,不過後續在市場上的買(mai) 賣狀況就不得而知。
可轉債(zhai) 溢價(jia) 逾三成
晶電8月2日公告發行2.5億(yi) 美元可轉債(zhai) ,每股轉換價(jia) 格65.13元,當天晶電收盤為(wei) 49.65元,可轉債(zhai) 溢價(jia) 超過三成,當時市場即傳(chuan) 言,晶電已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才會(hui) 以高於(yu) 市價(jia) 甚多的價(jia) 格,認走可轉債(zhai) 。
如果飛利浦認走晶電可轉債(zhai) 屬實,飛利浦將持有晶電10.98%股權,為(wei) 第一大股東(dong) ,第二大股東(dong) 為(wei) 南山人壽,持股7.82%,屬財務性投資。合作緊密的策略投資人LED封裝廠億(yi) 光賬麵上持股4.06%。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與(yu) 總經理周銘俊,持股均未達0.2%。
事實上,過去兩(liang) 年LED產(chan) 業(ye) 時機歹歹,晶電幾度想引進策略投資夥(huo) 伴,確保下遊出海口。外界一直猜測晶電的大客戶如飛利浦、歐司朗及奇異誰將入股,一度也傳(chuan) 出中資有意參與(yu) 。不過晶電是台灣LED技術龍頭,角色特殊,不宜讓外資持股具有主導權。另一方麵,晶電大股東(dong) 也各有實力,包括聯電、光寶科、億(yi) 光等。晶電多次表示,雖想引進策略投資,但順了翁意可能逆了嫂意,因此去年度提出的現增計劃也未成局。
如今情勢改變,明年LED照明需求大好,包括研究機構LEDinside、晶電本身及國內(nei) 另一磊晶廠新世紀都預估,過去兩(liang) 年過剩的全球磊晶產(chan) 能,將在明年下半年達到平衡。換言之,國際大廠如飛利浦、歐司朗等,可能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輕易用便宜價(jia) 格取得晶電的高品級產(chan) 能。LED大廠寧願往下遊整合,提高附加價(jia) 值。例如歐司朗並購替全球地標打光的商業(ye) 照明廠Traxon、億(yi) 光今年隻花4億(yi) 元並購德國燈具廠Wofi,Q3對營收貢獻就超過7億(yi) 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