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消息,套用一句體(ti) 育界流行的術語來形容我國電視產(chan) 業(ye) ,那麽(me) 可以說我國是電視大國,卻不是電視強國。雖然有世界上最多的家庭人口和對各類電視節目來者不拒的觀眾(zhong) ,但製造電視的核心技術從(cong) 來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CRT時代姑且不論,即使到了液晶電視時代,國內(nei) 電視製造企業(ye) 依然扮演著組裝者角色,不僅(jin) 沒有“芯”,甚至“臉”都沒有—每次當我們(men) 有京東(dong) 方這類企業(ye) 以為(wei) 打破了日韓在液晶方麵的壟斷時,才突然發現對方又推出新世代產(chan) 品線,抬高了遊戲門檻。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多種多樣,不過起步太晚、差距太大是主因。畢竟,核心技術和原材料供應都掌握在別人手上,要參與(yu) 這個(ge) 遊戲,隻能按照別人定好的規則和路線來玩。不過,這種一邊倒的狀況有望在“第四代電視”發展階段實現徹底改觀。
所謂“第四代電視”,是指以激光和OLED技術為(wei) 代表的新型電視。業(ye) 界普遍承認,在新技術、尤其是激光技術上,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國際電視巨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由於(yu) 技術路徑形態的開放,給每個(ge) 企業(ye) 都帶來了平等的創新機會(hui) 。

不久前,環球華影推出100吋“炫幕”激光電視,就是國內(nei) 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實現突破的例證。其實,激光電視並不是全新產(chan) 物,但如何將技術創新有效轉化為(wei) 實際應用卻一直是個(ge) 大難題。傳(chuan) 統激光電視利用半導體(ti) 泵浦固態激光工作物質,產(chan) 生紅、綠、藍三種波長的連續激光作為(wei) 彩色激光電視的光源,通過電視信號控製三基色激光掃描圖像。理論上可行,但因成本高昂,完全不具備量產(chan) 的意義(yi) 。而“炫幕”激光電視則獨辟蹊徑,以ALPD(先進的激光熒光粉顯示)自有技術創新,通過“雙冷”技術方案,從(cong) 一條截然不同的新路徑實現了突破。
所謂“雙冷”是指冷光源+冷屏,即采用冷光純色激光光源,穿過旋轉熒光輪激發三原色,再通過棱鏡控製反射到專(zhuan) 用鱗狀玄烏(wu) 冷屏,最終自然反射入人眼。由於(yu) 100吋屏幕無需加電,因此可以達到無頻閃、零輻射的技術指標,且色域寬闊,顯示色彩還原度高。據測算,“炫幕”激光電視色域覆蓋達到人眼的90%以上,遠遠超過液晶電視的62%,基本可以達到真實色彩的效果。
從(cong) 樂(le) 觀角度來看,“第四代電視”將令國產(chan) 電視廠商迎來全新的機遇。從(cong) 悲觀角度來說,這或許是留給我國電視產(chan) 業(ye) 最後的契機了。是維持現狀繼續代工組裝下去,還是通過技術創新一舉(ju) 改變命運,確實是個(ge) 值得思考的生存命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