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炒了兩(liang) 個(ge) 月的億(yi) 思達takee全息手機,在一片質疑聲中終於(yu) 定於(yu) 9月8日晚開始預售,預售價(jia) 3600元。
近日,億(yi) 思達集團董事長劉美鴻第一次對媒體(ti) 回應中國3D產(chan) 業(ye) 聯盟質疑,並稱全息手機宣傳(chuan) 片為(wei) 概念片,僅(jin) 是一種理想結果,現在還做不到。同時,他透露,考慮市場接受度,初期先投2萬(wan) 台。
更有知情者透露,全息概念炒作的背後,可能是資本在操盤。
3D手機技術發展曲折
據接近億(yi) 思達的行業(ye) 人士透露,億(yi) 思達從(cong) 事手機業(ye) 務要追溯到2011年底。當時,做3D顯示技術解決(jue) 方案起家的劉美鴻看到了手機市場的機會(hui) ,希望將3D顯示技術應用到手機屏幕上。於(yu) 是,他先後找到中興(xing) 等深圳大的手機廠商推廣億(yi) 思達基於(yu) 手機端的裸眼3D解決(jue) 方案技術,但是均遭到了拒絕。
事實上,2011年androids領域最熱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正是雙核和裸眼3D,包括夏普、LG、任天堂、HTC等手機和遊戲機廠商均推出裸眼3D產(chan) 品。2012年是國產(chan) 智能手機崛起之年,蘋果、三星[微博]稱霸智能手機市場,以“中華酷聯”為(wei) 代表的國產(chan) 手機製造商相繼推出androids智能手機搶占國內(nei) 智能機份額,運營商也在扶持國產(chan) 手機廠商搶占市場份額。不過,中興(xing) 等深圳大的手機廠商並不看好3D顯現技術應用到手機屏幕,一是成本昂貴,二是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不良反應。
其中,引起消費者擔憂的是2011年5月爆發的 “夏普裸眼3D嘔吐事件”,一位購買(mai) 了夏普SH8158U裸眼3D手機的用戶稱,在使用此款裸眼3D手機很短時間內(nei) ,就出現了頭暈和嘔吐等不良反應。
劉美鴻也表示,此前公司想做3D手機的解決(jue) 方案,最早找過中興(xing) 、OPPO、蘑菇等手機廠商合作,但是由於(yu) 客戶體(ti) 驗太差,容易眩暈,基本上沒有客戶采用。
“2010年億(yi) 思達開始研發裸眼3D技術,2012年開始做產(chan) 品研發,采用的是3D柱狀透鏡技術,有3D效果,但是和百葉窗一樣,角度是死的。2014年初,開始全息手機的立項。”劉美鴻表示。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從(cong) 電視到平板、手機、遊戲機,很多產(chan) 品都在3D化。屏幕發展到這個(ge) 階段,逃脫不了要走到手機3D這一步。隨著3D技術的普及,之前靠3D眼鏡業(ye) 務生存的3D顯示技術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難免會(hui) 遇到瓶頸,億(yi) 思達也屬於(yu) 上述情況之一。
根據億(yi) 思達官方資料顯示,億(yi) 思達集團的前身為(wei) 深圳市億(yi) 思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04年,主營業(ye) 務集中在中國3D顯示領域,從(cong) 2005年至2010年,其研發多款基於(yu) 眼鏡形式的3D顯示產(chan) 品。
“事實上,3D眼鏡市場在萎縮,2009年到2010年,億(yi) 思達有專(zhuan) 利技術獨家在做,收益還不錯,後來技術逐漸落後,別人在做更實用更便宜的眼鏡,億(yi) 思達的生意也從(cong) 高峰期跌落下來。”根據相關(guan) 人士介紹,劉美鴻顯然早已意識到了企業(ye) 轉型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到了智能手機,甚至移動終端設備市場的廣闊前景。
據上述人士透露,在向中興(xing) 等手機廠商求助合作無果後,劉美鴻決(jue) 定自己研製手機,並於(yu) 2013年7月前後研發出搭載androids係統的第一代億(yi) 思達3D智能手機。
“億(yi) 思達第一代與(yu) 現在宣傳(chuan) 的takee全息手機是不太相同的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可以肯定的是takee全息手機的宣傳(chuan) 片是電腦合成技術,隻是億(yi) 思達宣傳(chuan) 的噱頭,並非真正全息。從(cong) 第一款到現在即將麵世的這款,這中間經曆了很多變化,尤其是技術方麵。第一代億(yi) 思達手機最大的問題是長時間觀看有眩暈感,而且視頻、圖片和遊戲等的3D資源稀缺。”上述人士透露。
此外,相關(guan) 人士介紹,3D顯現技術分為(wei) 動態和靜態。億(yi) 思達最早是采用靜態狹路光柵技術來實現,類似百葉窗,通過三個(ge) 視角實現3D效果,但人眼隻能固定一個(ge) 角度看,所以如果視角不正確就看不到3D效果,這種技術會(hui) 消失一半亮度和一半的分配率,體(ti) 驗不佳。另外一種是動態的柱狀透鏡,可實現裸眼3D,其則是利用攝像頭跟蹤用戶的眼球,測算出3D效果呈現給用戶。目前手機牽製攝像頭最大廣角是88度,屏幕是180度,人隻能看到一半的3D效果,超過88度就不會(hui) 呈現了。
此全息非彼全息
上述說法也與(yu) 劉美鴻的說法吻合。劉美鴻透露,“如今的全息手機采用的技術和原有的裸眼3D比較是另辟蹊徑的,用電子的光柵技術來實現。事實上,之前我們(men) 沒有披露,個(ge) 人全息成像采用的是電控的柱鏡技術,用電壓的變動控製光的顯示,這是我們(men) 的技術核心。”
8月19日晚間,深天馬發布公告稱,收到億(yi) 思達公司用於(yu) 其takee手機上的液晶透鏡3D顯示器件總計12萬(wan) 片的訂單,這是該公司液晶透鏡3D顯示器所獲的首批訂單。此公告也直接證明,takee手機已經開始量產(chan) 。
不過,業(ye) 內(nei) 人士似乎並不認可劉美鴻的說法。有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年底,億(yi) 思達才與(yu) 深天馬A洽談合作。整個(ge) 億(yi) 思達takee全息手機,由深天馬A提供液晶透鏡3D顯示器件,億(yi) 思達提供算法實現手機端展現,代工廠提供硬件合成,所以億(yi) 思達在中間並不具有專(zhuan) 利技術。
對此,劉美鴻表示,“深天馬隻是我們(men) 部件的代工方,為(wei) 手機顯示模組提供其中一個(ge) 零件,叫做3D液晶顯示透鏡,這個(ge) 部件的專(zhuan) 利技術是億(yi) 思達的,深天馬隻是在生產(chan) 工藝申請了專(zhuan) 利。”
值得注意的是,自億(yi) 思達宣布推出“全球首部全息手機”,並率先宣布深天馬為(wei) 億(yi) 思達全息手機提供最核心的液晶透鏡3D顯示器件後,深天馬在近一個(ge) 月時間內(nei) ,股價(jia) 漲幅超過90%。尤其是在該款手機發布會(hui) 的前一天,即7月16日,深天馬即上漲逾8個(ge) 點。不過,億(yi) 思達發布會(hui) 現場介紹來賓中竟無深天馬的人。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億(yi) 思達及相關(guan) A股公司均有借全息手機概念炒作的嫌疑,而就在“全息”概念炒作最狂熱之時,3D產(chan) 業(ye) 聯盟卻向其潑了一盆冷水。
一位接近億(yi) 思達的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4月,劉美鴻被推選為(wei) 3D產(chan) 業(ye) 聯盟副會(hui) 長,2013年底3D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唐斌也加入了億(yi) 思達手機項目,億(yi) 思達與(yu) 中國3D產(chan) 業(ye) 聯盟之間的紛爭(zheng) ,主要是因為(wei) 大家都在開發3D手機技術,億(yi) 思達想與(yu) 此前夏普等手機廠商失敗印象區別開,在宣傳(chuan) 上提出全息技術淘汰裸眼3D,但是又沒有拿出真正的“全息”,這樣一來3D產(chan) 業(ye) 聯盟不願意了,億(yi) 思達“單飛”遷怒了整個(ge) 行業(ye) 。就此,筆者多次致電中國3D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唐斌,但其電話一直處於(yu) 無人接聽狀態。
劉美鴻對此表示,在他看來,億(yi) 思達采用的是個(ge) 人計算全息技術,和業(ye) 內(nei) 一些人士認為(wei) 的激光衍射實現的全息在實現路徑上不一樣。技術上來說,激光是並發的,個(ge) 人全息是串發的,呈現上和激光衍射技術的區別隻是在角度大小上,目前角度隻適用於(yu) 個(ge) 人使用。事實上,激光全息也並不能實現360度。
初期先投2萬(wan) 台takee手機
截至9月6日億(yi) 思達全息手機已有132萬(wan) 預約用戶。
針對這一數字,有接近億(yi) 思達的相關(guan) 人士透露,“這裏的轉化率很難估計,很多消費者通過廣告視頻對其手機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但如果消費者拿到手機與(yu) 視頻差太多,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不好的效果。”#p#分頁標題#e#
有體(ti) 驗過takee“全息手機”真機的網友指出,takee宣傳(chuan) 片好似科幻大片,但真機和宣傳(chuan) 相距甚遠。筆者體(ti) 驗後認為(wei) ,視覺顯示上和裸眼3D並無太大差異。在使用操作的時候,有些不連貫的現象。可以實現空中切水果、鎖屏的功能,但是需要一個(ge) 具備4個(ge) 攝像頭的設備“太空眼”輔助。此外,由於(yu) 體(ti) 驗的是工程機,接入的影視和遊戲資源極少,隻有幾款。
劉美鴻表示,目前已經有140萬(wan) 的預訂單,8月25號已經開始試產(chan) ,考慮到市場接受度,剛開始不可能投入太多,初期先投2萬(wan) 台;手機行業(ye) 一般轉換率是10%,具體(ti) 的轉換率不好說,沒有固定的公式。
同時,劉美鴻稱,宣傳(chuan) 片是概念片,是一種理想結果,以後可以做到,但不是現在。現在解決(jue) 的是有無的問題,後期再解決(jue) 優(you) 化的問題,不能說效果達不到,可以慢慢再提升。
此外,上述相關(guan) 人士表示,第一代億(yi) 思達手機目前還有存貨,因為(wei) 沒有入網,一直作為(wei) 高端商務禮品在銷售,價(jia) 格也高於(yu) 市場中普通手機。
“其實劉美鴻還是希望億(yi) 思達手機可以通過硬件賺錢,因為(wei) 他沒有做過手機,他不懂這個(ge) 市場是買(mai) 方市場,所以產(chan) 品體(ti) 驗差,一直在修改。”上述人士還透露,“億(yi) 思達手機項目的人員流動很大,手機項目負責人一直在更換,產(chan) 品品質控製有很大的問題。”
劉美鴻並未否認內(nei) 部員工流動性大的問題,“2012年開始做手機,這個(ge) 團隊確實流動性大,主要是因為(wei) 和我的抱負理想不相配,2012年的團隊幾乎全部清掉。可以說是我的魄力,也可以說是我的霸道,因為(wei) 我們(men) 要做一個(ge) 民族品牌,這個(ge) 觀念很重要,我們(men) 接受不了山寨貨。目前團隊基本是穩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前述幾位采訪者的說法,億(yi) 思達手機麵臨(lin) 多種問題。而這家公司及其即將上市的手機,卻帶動了相關(guan) 企業(ye) 在股市中的異常好表現,這背後有怎樣的隱情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表示,“億(yi) 思達融資3000萬(wan) 元做手機項目,劉美鴻現在已孤注一擲,其背後有資本團隊在幫其運作。他們(men) 先把概念炒出來,講個(ge) 故事,或將其賣出去,或圈錢上市,總之背後有資本意圖。”
對此,劉美鴻透露,“目前已經有億(yi) 級資金進來。我不懂股市。”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