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都別吹牛了!

星之球科技 來源:工控論壇2017-02-08 我要評論(0 )   

特朗普誇下海口,要讓美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更偉(wei) 大,重振製造業(ye) 是他的一個(ge) 重要抓手。中國企業(ye) 會(hui) 不會(hui) 真的被美國吸走。

特朗普誇下海口,要讓美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更偉大”,重振製造業是他的一個重要抓手。中國企業會不會真的被美國吸走?
 
表麵看,特朗普是要讓“美國製造”重新攻占美國和全球市場,但實際上,這些豪言壯語更多還是針對美國的就業問題講的。有些美國人習慣從“零和遊戲”的視角出發,將美國的就業問題同中國直接掛鉤,認為中美貿易額變大了,中國人的飯碗多,美國人的飯碗就會相應減少。在這些人看來,美國的就業問題,轉變成了怎樣讓中國人的飯碗重新變成美國人的飯碗。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人能不能拿走中國人的飯碗,拿走了能不能端得住?
QQ瀏覽器截屏未命名
 
微型鋼鐵廠技術令美國鋼鐵廠在50年內減少了75%的雇員,同時產量維持不變。
 
01規律使然
 
資本往低成本、高收益的地方走,這是基本規律,也是導致多年來美國無法重振傳統製造業的主要問題。哪裏有更多的利潤,哪裏的勞動力價格水平更低,資本就會向哪裏轉移,無論誰入主白宮,這個規律是改變不了的。美國企業此前出現的外包潮從根本上講,就是資本本性使然。
 
對於美國資本來講,未來最能獲利的領域在哪裏?從目前形勢看,答案很有可能還是金融業。即使有2008年金融泡沫的破裂,美國眼下最能吸錢的仍然是金融,是錢還在繼續大量地生錢。《金融時報》不久前評論指出,華爾街的狼性正在回歸。誰都明白,這麽下去還會出泡沫,但資本遊戲不是向來逃不出這個循環嗎?據統計,目前美國金融機構資本隻有15%左右投資於企業融資。
 
QQ截圖20170209092509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1年金融業產出占美國GDP總量的8.4%,而在上世紀50年代,還不到3%,此外美國金融類公司的利潤占所有企業所獲利潤的30%以上。
 
事實上,特朗普自己做生意,也是遵循上述規律。他的財富積累主要是靠錢生錢,他的建築工程主要是靠進口更便宜的中國產品。美國《商業周刊》最近報道,參加競選前,特朗普經手的最後三個工程項目中,至少有兩個從中國進口了鋼材和鋁材。其在芝加哥的一個項目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節能型玻璃牆。僅此一項,按照美國市場價格估計,特朗普就讓美國公司失去了一筆超過3.5億美元的訂單。
 
QQ瀏覽器截屏未命名
 
特朗普陣營競選所用的部分杯子和T恤產自中國和洪都拉斯。
 
特朗普以“生意人總統”自居,再加上其經濟團隊有這麽多人是做生意出身,他們不會不明白這些年美國究竟是在靠什麽賺錢。他們也明白,正是這種賺錢方式,導致了美國式的“去工業化”,同時也導致了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
 
奧巴馬又何嚐不想重振美國。美國搞TPP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或者說是想把失去的地位重新找回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美國試圖重組全球製造業鏈條的本錢。但是,美國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算了賬,發現最終美國製造業非但不能借TPP重回產業鏈,反而隻會進一步將國內市場讓給別國製造業,而且進入美國的外國企業還可以獲得狀告美國政府的權利。據世界銀行一份預測報告,到2030年,TPP協定將把日本GDP推高2.7%,而美國的GDP隻能被拉高0.4%。
 
所謂重振基礎製造業,多多少少有些反經濟規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經濟結構都是從基礎製造業逐步升級到服務業、高技術行業,而從服務業和高技術行業再轉型到基礎製造業,好像都還停留在口號階段。
 
即使機器人應用也無法徹底扭轉趨勢。機器人的大量運用可以讓部分製造業留在或者回歸美國,但不可能持久。再從就業的角度看,機器人的使用更是隻會減少工作崗位,而不會增加美國就業。《紐約時報》報道寫道:特朗普告訴從事製造業的工人們,通過嚴格限製貿易、離岸外包與移民,他會為他們帶回工作,但經濟學家說,更大的威脅來自另一件事——自動化。
QQ截圖20170209092600
 《紐約時報》報道截屏
 
2000年初我到美國工作,買過一些10美元三雙的白襪。襪子織得很厚實。看看標簽,上麵居然寫著“美國製造”。這麽便宜的“小件”美國也生產?後來,我在《華爾街日報》上讀到一篇文章,原來那時美國市場上的襪子幾乎90%都是美國製造。美國人每年要花費50億美元買襪子,數額不算少。美國是怎麽做到把襪子工廠留在國內的呢?
 
原來美國的製襪廠較早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是,這一優勢同樣沒保持多久。這不僅是因為中國人工成本低,也因為中國很快就能製造類似的機器,並擁有了能熟練操作機器的技工。三年後我從美國回國,10美元已能買6雙襪子,美國的襪子製造已被中國替代。
 
當然,上述種種並非意味著美國在製造業的發展上就真的難以有所作為。雖然就業的大幅增加很難,但美國仍然保持著金融、創新和市場優勢。如果政策對路,比如繼續加大對高端製造業的投入,美國勢必會進一步鞏固其在軍事工業、醫療技術、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對全球製造業發展方向的引導力。

02亞洲優勢
 
今天,談論製造業振興,在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時髦,但也隻是一種政治時髦。通常人們更容易關注的是一些抽象數據,諸如稅收、投資和勞動力價格之類。這些因素自然很重要,但發展製造業,不是光有這些就夠了。勤勞、守紀與執著精神,同樣不可或缺,甚至更重要。這絕不是政治人物幾句豪言壯語就能實現的。
 
任何一位走進美國社區的中國人,即使隻停留一兩天,都會明白,美國重振昔日製造業,根本就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依據中國人對自身製造業崛起三十多年的切身體會,看看那些在商場裏購物、在街頭閑逛、在公園裏休閑的各種膚色美國人的神態,尤其是那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你根本無法將他們和成千上萬坐在流水線旁的藍領聯係在一起。讓美國人重回流水線,像中國、越南、柬埔寨等國的藍領那樣工作,已不再可能。在今天的美國,已經無法找來願意幹藍領活且有一定技能的年輕工人。
 
QQ截圖20170209092659
美國製造業麵臨著嚴重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
 
製造業的發展有很多要素,但歸根結底是要人去做。一個國家的工業化與去工業化與發展模式相關,也與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傳統相關。中國製造業的生產鏈可能會因為勞動力價格上升而出現一定轉移,但大多數不會轉移到美國,而是轉移到印度、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
 
QQ截圖20170209092737
200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
 
為什麽會是這些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年輕勞動力仍然願意從事基礎的藍領工作。這個道理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麽一些發展中國家製造業總是不能真正發展起來。比如,在我曾經工作過的巴西,即使廠商提高工資,恐怕也找不到太多願意或適合做基礎製造業的人。富士康當年不是誇下海口,要把巴西變成其重要加工中心嗎?可廠子開了沒兩年,就被不斷的罷工給折騰得沒了聲息。
 
目前,無論從生產體係看,還是從鏈條完整程度看,亞洲製造業在全球都居於領先地位。這與中國製造業的全麵發展密切相關,也與亞洲一些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相關。對於中國經濟下一步轉型發展而言,這也是巨大機遇所在。著眼未來,中國除了需要通過金融、稅收等手段,留住一些骨幹企業,也要在鞏固和完善亞洲的生產鏈方麵多下些功夫。目前,中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產線轉往亞洲其他國家,比如華為將在印度建造手機生產線。
 
引領亞洲生產鏈發展,中國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麵有所作為:一是繼續做大、做強中國消費市場,通過強大消費需求來推動乃至支撐亞洲生產鏈的完善;二是利用中國已經構建起來的完備製造業體係,通過研發創新,不斷突破,更多占據製造業高端鏈條,並繼續保持在設備製造領域的優勢;三是通過資本、技術和貿易等方式的運作,在低端製造業向外轉移之時,引導和調整亞洲製造業整體布局。
 
逐步完善亞洲生產鏈符合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需求,也是未來“一帶一路”能走得更穩健的關鍵所在。一個在生產上編織成網絡、聯結成鏈條的亞洲,也一定會為21世紀亞洲全麵崛起提供充足的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