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主研發CCD智能檢測分選技術,帶頭將國際品牌擠出中國色選市場的泰禾光電,意欲在工業(ye) 機器人領域再次演繹後來居上。
“我們(men) 把IPO成功看做二次創業(ye) 的起點,要做大做強智能檢測分選裝備業(ye) 務,同時提升工業(ye) 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業(ye) 務的技術與(yu) 生產(chan) 能力。”泰禾光電董事長許大紅表示,和智能光檢測分選替代人工挑選一樣,具有“感知、決(jue) 策、執行”功能的工業(ye) 機器人也會(hui) 逐漸普及。在“機器換人”大潮下,公司力爭(zheng) 打通中小生產(chan) 型企業(ye) 內(nei) 部的生產(chan) 物流和倉(cang) 儲(chu) 物流,成為(wei) 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的主流供應商。
近日,許大紅接受了證券時報·e公司的獨家微訪談,總工程師石江濤、董秘黃慧麗(li) 帶領投資者參觀了公司的生產(chan) 研發車間,就市場關(guan) 注的諸多問題予以詳盡回複。
色選全球化“進擊”
九十年代,國內(nei) 色選基本被日本佐竹、瑞士布勒等國際知名品牌壟斷。但如今,全球三成以上的色選機產(chan) 自中國,而中國95%的色選機來自安徽合肥。隨著年初泰禾光電上市,占據色選行業(ye) 前三甲的公司均已自主或並購上市。
如果說色選是中國製造“後來居上”的典型,泰禾則是色選行業(ye) 的黑馬。2009年,泰禾光電抓住契機,將自主研發的CCD數字圖像傳(chuan) 感、處理技術應用於(yu) 色選機並予以推廣,較當時國內(nei) 主流的以光電二極管為(wei) 傳(chuan) 感器的第一代色選機產(chan) 品領先一步,從(cong) 後進入者轉身成為(wei) 行業(ye) 的引導者。
“色選行業(ye) 競爭(zheng) 是全球範圍內(nei) 的較量,公司產(chan) 品在很多行業(ye) 上都超過了國外競爭(zheng) 對手。”許大紅坦言,盡管材料、工藝、產(chan) 品更新速度快等因素使得國產(chan) 品牌設備在穩定性上還稍遜於(yu) 國外品牌設備,但其中差距在不斷縮小。他認為(wei) ,未來幾年內(nei) 國內(nei) 色選企業(ye) 將從(cong) 各個(ge) 層麵與(yu) 國際上知名企業(ye) 進行全麵競爭(zheng) 。
亮麗(li) 的外銷業(ye) 績證明了海外市場對中國色選設備“高性價(jia) 比”的認可。數據顯示,泰禾光電去年營業(ye) 收入3.7億(yi) 元,其中海外銷售收入達1.46億(yi) 元,占比近40%,海外市場毛利率突破60%。
許大紅表示,多年積澱的品牌影響力和不斷推陳出新的產(chan) 品保證了公司具有較強的定價(jia) 、議價(jia) 能力。由於(yu) 終端客戶更喜歡新的產(chan) 品而非老產(chan) 品降價(jia) ,分選設備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格局相對穩定,預計色選產(chan) 品毛利率將繼續保持健康平穩態勢。
調研顯示,色選機使用壽命在3~5年,市場有穩定的更新換代需求;加之色選機應用的範圍從(cong) 大米、小麥、玉米、茶葉等農(nong) 產(chan) 品不斷向塑料、石英砂、礦石分級分類等方向擴展,多年來行業(ye) 一直穩健增長。
去年前三季度泰禾光電的產(chan) 能利用率超過150%,如今產(chan) 能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好在公司募投項目“年產(chan) 2300台智能檢測分選裝備擴建項目”正按計劃進行。今年泰禾光電計劃生產(chan) 3000台智能檢測分選裝備,將通過提高生產(chan) 效率、改進工藝、租賃廠房、委外加工等方式來解決(jue) 產(chan) 能瓶頸。
新的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也在推進中。許大紅透露,泰禾預計在明年年中推出新的紅外光譜色選產(chan) 品。目前公司在礦石、塑料色選領域的技術已經成熟,掣肘推廣的主要壓力在於(yu) 國內(nei) 垃圾和廢棄物質回收體(ti) 係分選、礦產(chan) 分選的各種配套還不夠完善,但逐漸加大的環保和食品安全監管政策壓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始終在帶來新空間。
突圍工業(ye) 機器人領域
在許大紅看來,泰禾2014年選擇進入工業(ye) 機器人領域和當初瞄準色選行業(ye) 發力的原因相似: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使用範圍廣,都可以替代人力提高效率,市場前景廣闊。行業(ye)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yi) 美元,5年來平均增長率近28%,是全球第一大工業(ye) 機器人應用市場。
如何麵對ABB、庫卡、沈陽新鬆和不斷湧入行業(ye) 的國內(nei) 外競爭(zheng) 對手?泰禾有自己的底氣。
首先是技術同源帶來的智能化優(you) 勢。許大紅表示,感知技術、模式識別與(yu) 人工智能技術、控製與(yu) 執行技術,是智能檢測分選裝備與(yu) 工業(ye) 機器人的共同的核心技術。
“前幾年在政策推動下全國建立了40多個(g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不過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建設起來。中低端產(chan) 能過剩近期不會(hui) 明顯,但從(cong) 長期看需要各個(ge) 企業(ye) 找準自己定位。”公司總工程師石江濤頗為(wei) 清醒,“企業(ye) 的發展需要技術的積累”,除了在視覺技術、人工智能方麵的既有優(you) 勢外,目前泰禾在工業(ye) 機器人控製器方麵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今年上半年更是在被譽為(wei) “傳(chuan) 感器領域明珠”的3D激光雷達方麵有了突破,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攻關(guan) 上再進一步。
另一方麵則是憑借積累的客戶資源,專(zhuan) 注服務行業(ye) 中小企業(ye) 的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許大紅認為(wei) ,農(nong) 業(ye) 、化工生產(chan) 企業(ye) 等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較惡劣的領域將較早普及推廣工業(ye) 機器人,與(yu) 公司智能檢測分選產(chan) 品的應用領域高度重合。和國際機器人領頭企業(ye) 側(ce) 重為(wei) 大公司配套不同,公司在行業(ye) 性的定製機器人方麵具有優(you) 勢,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定製化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的軟硬件服務,這塊是巨頭們(men) 所暫時無暇顧及的藍海。
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wei) 對新發展的工業(ye) 機器人領域大手筆投入,泰禾光電的業(ye) 績可以“更好看”一些。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1~9月工業(ye) 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業(ye) 務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3.03萬(wan) 元、305.81萬(wan) 元,毛利率分別為(wei) 21.20%、12.12%,拉低了整體(ti) 毛利率。
但耕耘已顯成果。泰禾光電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的在手訂單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產(chan) 品已應用於(yu) 小家電、飲料、麵粉、飼料、農(nong) 化等等多個(ge) 行業(ye) 和領域,成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領域的後起之秀。目前泰禾“分選+搬運機器人+AGV +自動化立體(ti) 倉(cang) 儲(chu) 係統”的成套設備開始在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領域積極推廣。
“目前的機械臂+控製係統還不算真正意義(yi) 上的機器人。”許大紅提出,未來三年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會(hui) 逐漸成熟。為(wei) 了鞏固技術優(you) 勢,泰禾光電采取了自主研發,並與(yu) 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ye) 大學等外部科研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如今進展順利。若年底及明年中期公司的拆垛、裝卸機器人按計劃成功研發,公司智能檢測自分選裝備後端的整條生產(chan) 物流線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將被全部打通。
轉載請注明出處。